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架不能同勇敢画等号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很多人都有过打架的经历。小孩子不谙世事,与玩伴、同学相处时,拌嘴、争吵,甚至动手,都属正常的事。问题是,我们的家长在碰到孩子打架时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当家长遇到孩子打架时,一般有这样几类情形:一是把打架的孩子拉开,避免更激烈的冲突,等孩子冷静下来时,再给他们讲清道理;二是劈头盖脸地把自己的孩子训斥或痛揍一顿了事;三是怒气冲冲地找对方孩子的家长“讨个说法”;还有就是不管青红皂白,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亏了,不依不饶甚至替代孩子赤膊上阵,拳脚相加。显然,第三种家长的言行,是不…  相似文献   

2.
母亲领儿认错的启示小夕是一位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他上学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回家时,他把同学一件心爱的玩具随手带回来了。回到家之后,妈妈发现了,问他玩具是哪里来的,小夕很诚实地告诉了妈妈玩具是同学的。妈妈马上严肃地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应该私自拿回家。随后,妈妈说服了他,带他返回了学校,让他亲自把玩具还给老师并向老师认错。这位妈妈还与老师单独商议,请老师立即对孩子认错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老师心领神会,马上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表扬了小夕“送回玩具、知错就改”的好品质。本来小夕对这件事诚惶…  相似文献   

3.
防微杜渐,让不良情绪远离孩子阿津是个不错的女孩,可是上了中学后,她常常对学习感到恐惧,尤其是每逢某些科目的考试,都莫名其妙地紧张,甚至逃避科目考试。早晨,人们明明看到她上学去了,没想到她是在大街上逛了一天。由于她的父母在外地,爷爷奶奶又没有察觉,等到父母知道这个情况后,她的厌学情绪已经很严重了,父母费尽了心思,才帮助孩子摆脱了这种厌学情绪的严重干扰。实际上,厌学,包括偏科,其实就是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不喜欢学习该门功课。一般来说,厌学都是有苗头的。比如,少看或不看这一科目的教科书,对这门课的家庭作业马马虎虎地对付;…  相似文献   

4.
学生“租家长”的警示据媒体披露,曾有学生到劳务市场上去花钱“雇”人冒名顶替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据说在一些学生中,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事发时,孩子们有的还互相“掩护”。对此荒诞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失色,也用不着勃然大怒,更不能对孩子老拳相加。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孩子用这种方式撒谎,自己有没有责任,有多少责任?如何对孩子进行责罚,如何帮助孩子改正?首先,“雇家长”为什么能得逞?这说明老师不认识真正的家长,换言之,家长和老师平时根本不沟通或者很少沟通。可见,这样怎么能形成合力来共同教育孩子呢?其次,这种荒唐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话题测试的尴尬一位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在某大学测试时,一名学生抽到的题目是《我的拿手菜》。只见这名同学冥思苦想,说了一个“拌咸菜”,3分钟的话题,1分钟就没词了,只好“又拌了一道咸菜”。这位朋友感慨地说,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平时在家大多不干家务活。他们究竟有怎样的劳动习惯,有多少劳动技能,可想而知了。同样感慨的还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已经要上高中了,但是从来不愿意干一点家务活,早上起床连被子都不叠,还要母亲下班后帮助叠。一说到这些,母亲就生气,这么大孩子,家里的活从不伸手,洗衣做饭,收拾屋…  相似文献   

6.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正如世界上不可能处处都是笔直的大路一样,在人的一生中,也不可能都是平坦的,总会有坑坑洼洼,总会有磕磕绊绊。因此,不少有识之士曾经对我们的教育提出过忠告,应该在学校里就教会我们的孩子辩证地思考问题。要让他们懂得世事的艰辛,懂得社会的复杂,懂得生活既有艳阳高照的日子,也会有暴风雨肆虐  相似文献   

7.
蓝极速网吧事件的警示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5人死亡、13人受伤的后果。受害者大多是在读的学生,花季殒命,令人扼腕。不仅是北京,近年来,网吧悲剧时有发生,有媒体报道,安康一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疲劳猝死;南昌一17岁的高中学生因连续两天上网,猝死在网吧……造成这些惨剧的网吧当然罪责难逃,按照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网吧必须禁止未成年人入内。同时,《条例》对违规的网吧营业者也制定了经济处罚措施。然而,各地很多网吧却屡屡违规,视《条例》于不顾,执…  相似文献   

8.
考试不是学习的惟一目的按照新课改精神,一些学校的考试成绩开始实行“模糊”制,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代之以“优秀”、“良好”、“及格”。这样,家长不必再细抠孩子考试到底考了几分,再为几分之差恼火了,学生也不用因为几分之差而没法对家长交代了。考试实行模糊制,其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转到孩子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运用是否灵活等能力培养方面。但考试毕竟是检验、衡量孩子掌握知识程度的“刻度尺”,无论家长还是学生,仍应该认真对待考试,尤其是在目前仍然要通过考试进高校学习的情况下,考试对学生来说仍十分重要。这也是家长…  相似文献   

9.
“小胖墩”们的成长烦恼邻居的一个孩子正在上高中,还有一年时间就要高考了,但是太胖了,体重差不多将近200斤,每天上学、放学,连他的自行车胎恐怕都要会被压瘪。母亲很犯愁,这么下去,无论考什么专业,学校会不会嫌他超重不录取呀。目前,虽然高考对体重还没有明确的限制(有些专业除外),但是像邻居这样的“小胖墩”,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烦恼,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要承载很重的负担。由于太胖,他们的体能一般要比其他同学差,体育课的成绩无法达标;参加集体活动时,经常会因为身体形态而受到限制(比如演节目、参加球类比赛);有时也难免会听到…  相似文献   

10.
发人深省的72个“死了”曾有媒体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小学生在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时,其中竟使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愁死了”、“累死了”等等,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许多热心人包括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大家说长道短,议论纷纷,普遍对儿童语言的贫乏现状表示担忧、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尴尬表示焦虑。一篇作文72个“死了”的例子也许有些极端,但许多孩子写作文或发言时语言贫乏,词不达意却是不争的事实。个中原因当然比较复杂,这些孩子不爱读书、阅读较少应该是其中…  相似文献   

11.
12.
穆紫 《家庭教育》2004,(6A):38-39
据媒体披露,曾有学生到劳务市场上去花钱“雇”人冒名顶替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据说在一些学生中。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事发时,孩子们有的还互相“掩护”。  相似文献   

13.
穆紫 《家庭教育》2004,(2A):30-31
小夕是一位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在他上学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回家时,他把同学一件心爱的玩具随手带回来了。回到家之后。妈妈发现了,问他玩具是哪里来的。小夕很诚实地告诉了妈妈玩具是同学的。妈妈马上严肃地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应该私自拿回家。  相似文献   

14.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自卑表现小文读初一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休学重读一年。从那以后,开朗乐观、爱玩爱闹的他一下子变得忧郁孤独、悲观冷漠起来,不愿意和班级同学往来,担心被他们看不起。重读生的身份使得小文将自己和外界完全隔绝起来,整天心事重重,人也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暴躁。他渴望着别人的赞许与首肯,希望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然而,他得到的不是成绩的提高,却是心理的几乎崩溃。小文的这些变化,并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关注。须知,这些正是孩子自卑的表现。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其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自卑儿童往往会出现以下…  相似文献   

15.
穆紫 《家庭教育》2004,(5A):30-31
按照新课改精神,一些学校的考试成绩开始实行“模糊”制,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代之以“优秀”、“良好”、“及格”。这样,家长不必再细抠孩子考试到底考了几分,再为几分之差恼火了,学生也不用因为几分之差而没法对家长交代了。考试实行模糊制,其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穆紫 《家庭教育》2004,(10A):42-43
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5人死亡、13人受伤的后果。受害大多是在读的学生,花季殒命,令人扼腕。不仅是北京,近年来,网吧悲剧时有发生,有媒体报道,安康一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疲劳猝死:南昌-17岁的高中学生因连续两天上网,猝死在网吧……  相似文献   

17.
穆紫 《家庭教育》2004,(3A):32-33
阿津是个不错的女孩,可是上了中学后,她常常对学习感到恐惧,尤其是每逢某些科目的考试,都莫名其妙地紧张,甚至逃避科目考试。早晨,人们明明看到她上学去了。没想到她是在大街上逛了一天。由于她的父母在外地。爷爷奶奶又没有察觉,等到父母知道这个情况后,她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8.
穆紫 《家庭教育》2004,(9A):42-43
曾有媒体提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小学生在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时,其中竞使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愁死了”、“累死了”等等。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许多热心人包括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穆紫 《家庭教育》2004,(4A):30-31
正如世界上不可能处处都是笔直的大路一样。在人的一生中。也不可能都是平坦的,总会有坑坑洼洼。总会有磕磕绊绊。因此。不少有识之士曾经对我们的教育提出过忠告。应该在学校里就教会我们的孩子辩证地思考问题.要让他们懂得世事的艰辛,懂得  相似文献   

20.
随着子女的成长。他们似乎越来越不可爱.甚至常常为家庭制造麻烦.原因可能有一百条.但父母必须承担一大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