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为深受西方文学影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川端康成却分属遥远的两级——至少在形式上,村上是排斥“日本语性”以至“日本性”的,而川端则对“日本语性”和“日本性”爱不释手,深深沉醉其中。例如村上作品几乎从不出现艺妓、歌舞伎、和服、清酒、寿司以及祗园会、五重塔、富士山等“日本性”载体或日本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从1983年当时的中央电视台电教部主任徐雄雄第一次被邀请参加第十四届“日本奖”国际电视教育节目评奖大会起 ,中央电视台科教部就和“日本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起 ,科教部每年都派代表参加“日本奖”的活动 ,继徐雄雄之后 ,科教部主任冯存礼多次被邀请为“日本奖”的审察委员 ,参加“日本奖”的评选工作。从1985年到1998年间 ,我有幸三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日本奖”。在这三次活动中 ,从观摩世界级优秀电视教育节目、同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教育节目的编导人员的交流以及收集的“日本奖”有关资料中 ,我对“日本奖”有了比…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梳理日本国民“疗愈”理念发生、发展的历程,引导出日本“疗愈系”书籍概念,并从书目疗法的角度入手,对日本“疗愈系”书目进行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4.
郑霞 《大观周刊》2012,(41):74-74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也是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条通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却不像中国茶道一样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综合影响,而是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以禅宗思想为主的新的审美观念和具有日本民族味的特有的内蕴。本文主要根据日本茶道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来分析了的日本茶道精神里独特的“和”、“敬”、“清”、“寂”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鲁艺 《山西档案》2006,(1):48-50
“满映”的全称是“满洲映画协会株式会社”,这是日本侵华期间在东北长春经营的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1937年成立,机械和技术人员多从日本输入。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日本人拍摄了不少所谓的“娱民映画”、“启民映画”和“时政映画”,宣传日本和伪满洲国国策,美化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奴化中国人民。这里实际上是“二战”时期日本在国外设置的最大化侵略机构。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府将“酷日本”打造为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挖掘并开发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作为日本文化资源载体的日语教育,为出版业走向海外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文章分析了日本出版业“走出去”的时代演变,通过阐述“酷日本”战略背景下日本出版业的若干特点,总结出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评论》2010,(9):83-83
本书以1945年为起点,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以文化研究的手法,通过生动的事例揭示了日本社会“人与物”变革的内外在要素,阐释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和一般民众的生活理念。日本民族文化是融合东西方文明而受益匪浅的成功范例。从吸纳先进的制度典章到时尚的衣食住行。日本历来被冠以“改良”、“现实”以及“拿来主义”等标签。  相似文献   

8.
共同通讯社     
共同通讯社,是日本一家与“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等齐名的大通信社。战前,日本曾有过很多通讯社。当时,统治集团为了控制言论,一九三六年把许多通讯社合并为一家——“同盟通讯社”。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后,美军占领日本。九月二十五日,“盟军最高司令部”亦即当时的驻日美军当局下令:“排除日本政府对新闻的控  相似文献   

9.
日本于2001年1月启动“电子日本”战略,目标是2005年前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国家。2004年12月,日本总务省出台了“网络日本”战略,以2010年为目标,实现网络无处不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上网自由交换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禅宗茶道悟的是“中国禅”,突出直觉智慧,落脚到肯定生命(道)和肯定人生(儒),释、道、儒统一于茶道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日本茶道流派虽多。本质上仍属禅宗茶道,但悟的是“日本禅”.其思想特征是追求空寂、轻生喜天、以死为关和“物之哀”等。仅就“禅”而言.中国禅传入日本已经形成了日本禅.日本禅比中国禅更地道.就“禅宗茶道”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日本出版业一年一度的出口概况,日本出版行业自身的统计一般在当年,称为“初步统计”;而日本财务省的统计一般晚一年甚至两年,称为“最终统计”。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日本文字由日本当用汉字与假名组成。日本当用汉字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沿用汉字的固有字形,如“化学工業”、“工業火薬”等等。二、日本的自行简化汉字,(其中有与我国现用简化字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图书馆”的“图”、“文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日本出版业一年一度的出口概况,日本出版行业自身的统计一般在当年,称为“初步统计”;而日本财务省的统计一般晚一年甚至两年,称为“最终统计”。  相似文献   

14.
秦茜  田甜 《新闻世界》2013,(8):326-327
国人持续抵制日货的活动饱含着对日本这一具有历史侵略性民族的既有“成见”,而这种成见的根深蒂固,除了历史原因外,大众媒介所建构的日本“侵略者”形象也加强了人们对日本国家形象的成见。相应的,在抵制日货这一行动中,“中国”这一民族概念上的“共同体”也同时得以建构。“成见”与“想象”从来都是两朵并蒂花。  相似文献   

15.
在“常任”梦问题上,日本各大报在新闻报道上无不大张旗鼓,敲锣助阵。 在谈到日本为何应成为常任理事国时,各报反复强调日本的“经济负担论”和“国际贡 献论”。至于联合国与“株式会社”有何差异?日本的军事贡献究竟是对联合国的贡献 还是对美国的贡献?却几乎一字不提。在诸多争取实现“常任”梦的言论中,也有一些 是言不由衷、异想天开和远离客观事实的论调。日本各家大报舆论造势的另一重点,是 强调在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只有中国可能会反对。殊不知日本实现“常任”梦的最大 难关,其实在美国,因为美国是联合国现体制秩序下最大的得益者。  相似文献   

16.
现代日语“超”字之义与汉语基本相同。近年来,日本经济徘徊于不景气之中,人们精神的“无所渴求”便被认为是日本人的大众心理。在这种背景下,日本青少年的口头语“超~”便登上文化出版殿堂,进而成为日本人振作精神的一种口号,成为93~94的社会流行语。《“超”整理法》开创日  相似文献   

17.
日本首相中曾根执政4年多来,曾多次提出“国际国家”这一名词。今年1月,他在施政演说中又称:“面向21世纪,要真正建成国际国家日本”。什么叫“国际国家”?简单地说,就是全球性国家。1985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出:“应实现向世界开放的国际国家日本”。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同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其民族性格、其走过的历史轨迹,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别出一格的,这从日本文学中可见一脚。日本文学纤细、含蓄,其文艺观则以“真”、“哀”、“艳”、“寂”为基础,长于摹仿,变革迅速。毋庸置疑,诺贝尔文学奖是一国文学在世界传播的最好名片。日本两位诺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受到了多国出版社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国粹”(国粋,kokusui)一词来自日语,是明治时期日本知识人对英文“Nationality”(中文一般译为“民族”“民族主义”等)一词的翻译。日本的“国粹”概念认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各自保持各国的国粹发达,为世界文明做贡献。这一以保存国粹来实现民族复兴的观念对于深陷于国家民族危机之中的晚清中国知识人充满了吸引力,受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欢迎。20世纪初,“国粹”一词亦风靡于中国,成了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派学人笔下的热词,意指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新文化运动前后,“国粹”一词频频出现于新文化人笔下,却常含嘲讽之意。在“国粹”的理论旅行中,中国的“国粹”概念虽直接受到日本影响,却并非照搬。日本的国粹与欧化最后形成了合流,演变为日本主义;中国则在批判中接受与阐释“国粹”,保留了自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略中国,要使中闲成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南京市中心建立“日人街”,大量地引进日本侨民与扶植尽可能多的日本企业,则是其殖民政策的表现之一。 南京“日人街”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