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安国《春秋传》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其中极力宣扬《春秋》复仇大义,强调"臣子于君父有讨贼复仇之义"、"仇者无时焉可通"、"能与仇战虽败亦荣",许多三传都没有解释成复仇的史事,在胡安国的笔下都有了复仇之义。《胡传》复仇说是在《公羊传》复仇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的,但又反对《公羊传》九世复仇及臣可向君复仇等主张。胡安国推崇《春秋》复仇之义,从现实角度讲,固是为向金复仇张目;从根本上讲,则是为维护儒家伦理做出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
将《中庸》所谓“率性之谓道”之“率”,训为“帅”还是训为“循”,其分歧之实质在于对《中庸》人性论之理解不同。《中庸》讲“自诚明,谓之性”和“尽性”、“成己”,实际都是性善论的观点。郭店简《性自命出》篇以源自人性的正确“心术”为“人道”,以“性爱为近仁”,讲“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实皆性善论的观点。故其所谓“长性者道也”,是指循人性固有之善而长之、教之,与《中庸》“率性之谓道”的说法并无矛盾。所以,汉宋学者训“率”为“循”,乃为确诂。  相似文献   

3.
《词学讲义》为况周颐生前未刊稿。最早刊载于1927年之《联益之友》,1月1日、2月1日、2月16日分三次刊载,题为《词话》,署"况蕙风遗作"。1933年此文又载于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创刊号,题为《词学讲义》。比较两刊文字,颇有差异:《词学季刊》本较《联益之友》本多一则,少五则。从内容看,《词学季刊》所载之《词学讲义》内容自成系统,而《联益之友》2月16日所载之五则,与前两期的内容不类。有可能是《词学季刊》刊载时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在任四川学政时撰有《輶轩语》和《书目答问》二书,此二书为姊妹篇。《輶轩语》重在讲读书治学之方法,《书目答问》则重在讲治学之门径。《书目答问》的问世,为我国目录著作开了一新领域,时至今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对我们如何选择中国的古籍,研究图书的目录和学术渊源,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筵讲读是宋代学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宋学形成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之功。将包括《诗经》在内的经筵讲读制度化是从仁宗开始的,这一时代的经筵讲《诗》在继承《毛诗》、《郑笺》的基础上,时有发挥,有着明显的通经致用色彩,其诠释方式也体现出由名物训诂为主向义理诠释为主的过渡趋势,对其后《诗经》宋学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劲松 《考试周刊》2011,(49):152-153
《孙子兵法》讲的"权诈之兵",很多讲的是机动灵活,知变善之道。《孙子兵法.九变篇》讲的九变就是多变之意。从《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尾句"高陵勿向……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穷寇勿追"到《孙子兵法.九变篇》的"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都是强调应变。  相似文献   

7.
一、“1935年10月4日下午,天气很阴沉,我在金陵大学北大楼朝北的一间教室里,在听季刚老师讲《诗经》……这一天,他正讲《小雅·苕之华》,当他念完末章群羊坟首,三星在罾。人可以食,鲜可以饱’之后,又接着把《毛传》‘群羊坟首,言无是道也。三星在雷,言不可久也’,用非常低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礼记》日:“师,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儒家的经典作《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以道德教人的意思。可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对教育来讲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文心雕龙注》流传颇广,《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从内容上看,《注》比《讲疏》丰富,注释的条数和内容增加,《讲疏》中已有的各篇下面的参考文字,在《注》中又颇多调整、增益;从体例上看,《讲疏》与《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文、范氏自序各一篇,其中梁启超序文未被收入《饮冰室文集》,亦未载入《文心雕龙注》,为世所罕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之《嫦娥》。【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全诗,体会诗人的丰富想象力。3.在想象诗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意。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开创之作,也是典范之作,后代的史传和杂传从总体上说,其成就都未能超越《史记》。文章从班固《汉书》对《史记)文学性的有意消解、统治阶级对传记写作的干预、传记文学理论的匮乏、只讲师法《史记》而不讲创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是可忍”之“忍”当释为“忍心”;“共敝”不当连读;“学之不讲”之“讲”谓讲习,与“习”同义;“发愤”,谓深入探究郁结于胸而未得其解的知识或学问,使烦懑之心得以开启。“荡舟”即“覆舟”,谓力能覆舟。与“用水师冲锋陷阵”无关。“穿窬”之“窬”不通“腧”,说本刘宝楠《论语正义》,实属断其章而取其义者。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以下简称《读本》)是高中学生必学内容。发挥好《读本》铸魂育人之功效,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优选中国故事、开展深度研究、转变讲述方式、阐释中国道理讲好中国故事,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讲深、讲活、讲透《读本》内容,真正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4.
《诗序》中各诗篇的序有三百十一篇,与现存的篇目相应。其本身是脱离《诗》经由口头到定篇单独流传的,后人将其割裂开,或加以补充修改,配到每篇诗的下面,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式:序分置每篇诗下,先标明篇题,再叙说诗意[1]。《诗论》谈诗篇,形式更为自由活泼,多将几个篇目合而论之,贯彻一个统一的思想。如“《关雎》之改,《樛木》之时。《汉广》之知,《鹊巢》之归,《甘棠》之保,《绿衣》之思,《燕燕》之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化界借图书、影视等文化产品宣扬权谋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度形成热潮。出版界的类似《厚黑学》、《谋略学》、《历史上的智谋》、《权谋大全》、《中华智谋》之类的图书出版物,大讲特讲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政治权术之道;还有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孝庄秘史》为代表的一大批清宫皇族戏,这些电视剧大多以壮丽的笔法渲染皇帝治吏、后妃争宠、大臣谋变等争权夺利的情节,其间不无对计谋权术的褒扬和艳羡成分。笔者认为,权谋文化产生于封闭守旧的时代,反映当时的政治关系、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以及相应的观念,它与现代文明的大潮、民主法治的观念都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6.
李汝珍自称其《镜花缘》"花样全翻旧稗官"。《镜花缘》的新创,在于以笔记改造章回,融摄章回之形式与笔记之体性,形成了章回体的"著书者之笔"。《儒林外史》是思想家的小说,《红楼梦》是诗人的小说,我们不妨讲,《镜花缘》是学者的小说。衡量《镜花缘》新创之合理与否,其标准不是现代人的现代小说观念,应该是以古代小说文化的视域,将其放置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评判。  相似文献   

17.
学者解释《大学》,向来采用朱熹之说,认为《大学》是一篇教育学论文。实际上,《大学》通篇讲的是君王治国之道,此论可从四方面得以证实:其一,唐儒陆德明、孔颖达已发现《大学》主旨在于为政、治国;其二,从训诂学层面审视,朱熹之论不合《大学》文义;其三,《大学》所征引的文献均凸显君王治国之道这一主旨;其四,《大学》的内在逻辑—先后阐发了治国之前提与治国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诗》之《周南》、《召南》与《易》之关系探究,分从两方面进行把握,结构上,《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内容上,诗有二《南》犹《易》有《成》、《观》。  相似文献   

19.
《尚书》的文献源流极为复杂,但是,通过理性分析基本可以确认的是:《尚书》的"今文"部分基本可信,"古文"部分也决非凭空捏造而必有其根据,至少可视为后人讲章的汇编或相关材料的辑佚之作,因而,今本《尚书》的主要思想和基本事实可以作为论证依据。当研究仅仅是针对《尚书》思想整体而非某个细节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蒲氏《聊斋》之《狼》作为一篇传统篇目,一直是教材的经典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记得我在初一学《狼》时,一个离校20年的村民邻居先我流利地背下了这篇课文,之后对着我微笑。那一刻我只觉得该文内容简单,讲了一个人杀了两只狼的故事,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非背熟不可。经老师讲解我更懂得了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一直到课余,心中还痛惜“狼吃小羊”故事没有出现一个手执钢刀的牧羊人……我们人类最伟大,恶狼坏人该杀光。是狼务除之情自那时便深植心田。后来陆续读了《中山狼传》、《敬畏生命》及《野狼滩》,还看了部名为《野狼谷》的影片。总之,狼性未改,我心不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