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在新的历史课程改革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在新时期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当前广大历史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简单谈一些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观点和看法,以供广大历史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的教、学新方式。因为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磨砺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又可转变教师角色,把教师从单纯施教的苦海中解放出来。但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觉得要进行探究式学习,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此,我结合九年级历史“中古时代的欧洲”这一课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对实现“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学思经历与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历史改革凸显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倡导创造性思维发展,储备学生终身受益的学力素养。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应着力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尝试渗入历史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极大地激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批判、质疑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及合作精神的形成,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历史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围绕一定的材料及相关问题,用类似于科学研  相似文献   

4.
仇爱彬 《考试周刊》2013,(84):140-140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为学习形式的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加重视学习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探究式教学广受教师关注。作者结合历史学科教学实践,简单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创设历史探究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潜能。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可以从提高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和评价探究活动的能力等方面开展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教师要细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置历史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1.课堂出彩来自质疑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这一目内容时,教师首先要  相似文献   

7.
<正>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广大教师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是在介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讨论了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教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中围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具体要求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式学习"。目前由于教师在理解和实施历史"探究式教学"中出现了偏差,使得"探究式学习"并没有发挥出理想的功效。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例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9.
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对改变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重要作用,但是探究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上被运用时,出现一些误区,影响历史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慕惠宁 《中学文科》2009,(18):66-67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和深入开展,中学历史的探究式教学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当我们冷静回顾每一次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时,却发现其有效程度令人扭兜。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误解了探究式教学的真正内涵,学生也在教师的误导下误解了探究性学习的真正目的,从而使探究式的教与学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的方法,对大鳍鱯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鱯雄性亲鱼精巢、肝脏和肌肉中,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90g/100g;其次是精巢,为26.38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38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精巢最高,占53.41%;其次是肌肉,占52.93%;肝脏中最低,占51.96%。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61g/100g;其次是卵巢,为22.42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7.04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卵巢最高,占52.85%;其次是肝脏,占51.76%;肌肉中最低,占49.OO%。从脂肪酸组成来看,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雄鱼与雌鱼的三种组织器官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脂肪酸相似,它们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和C16:1n-7(棕榈酸)。研究揭示了大鳍鱯繁殖期雌、雄亲鱼主要组织器官在物质构成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变迁史,压抑史。这种压抑的文明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爱欲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能欲望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异化劳动是一种历史现象。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解放是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试析教育智慧的生成特性及生成的内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教师教育智慧的主要特性是生成性。教育智慧生成的内在条件主要包括:爱——教育智慧之灯;人格——教育智慧之依托;教育观——教育智慧之理论支持;知识储备——教育智慧之基石;实践反思——教育智慧之促成因素;成为研究者——教育智慧之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准确把握运动范畴有助于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深入考察运动的本质和运动者所经历的状态的不确定性是准确把握运动范畴的前提条件。运动作为“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把运动理解为作用的发挥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把运动理解为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渡过程。运动者所经历的状态的不确定性,包括运动者所经历的状态既是又不是某状态、运动者既处在又不处在某状态、运动者所经历的状态之间既间断又连续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编辑工作中,导向功能是根本,因为它关系到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优化功能是标准,因为它关系到选择什么作品的问题;教育功能是目的,因为它关系到出版的最终目的的问题;协调功能是润滑剂、是桥梁,因为它关系到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以及编辑工作方方面面的问题;规范功能是保证,因为它关系到作品质量和传播效果的问题。所以,在现代编辑工作中,我们在重视编辑工作微观功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编辑工作宏观功能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日语复合动词后项中,表示方向"上/下"的动词数量多且语义丰富,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究隐喻在复合动词的形成及语义扩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上/下"有关的隐喻有:多为上、少为下;意识到的为上;便于感知的为上;热闹兴盛为上、消沉沮丧为下;丧失理性为上、保持理性为下;支配者为上、被支配者为下;受人尊重者为上、受人鄙视者为下;完成为上,这些隐喻解释了复合动词形成及其语义扩张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把潜科学应用于化学教学,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对化学进行潜科学分析,把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化学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起到了开发潜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培养素质、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作用,教学效果显著,创造性地给出了一套把潜科学溶入化学教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爱”的思想有两个特征:一是博爱,二是有差等的爱。前者就其对象而言,后者就其程度而言。从其对象看:既是对人的爱又是对物的爱,其中对人类的爱涉及家庭、君臣、朋友之间。有差等的爱源于人类的爱自己和“同感”。孔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相比:前者强调爱有差等,后者强调爱无差等;前者比后者更符合人性,更具生活的艺术性;二者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与基督教之“爱”相比:前者温和,后者极端;前者表面提倡爱有差等,实际主张博爱,后者表面主张博爱,实质却是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