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文章的思路包括局部思路和总体思路。不能大致理清一个个局部的思路,总体思路便无从摸起;而理清了总体思路,也有助于更深入细致地理清局部思路。从训练上说,教读一篇课文,可以先训练理请总体思路,再训练理清局部思路。理请总体思路的基本方法是:第一步,分析课文段(部分)、层次,第二步,分析各个部分、层次之间的联系。理清局部思路,就是弄明白一段文字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为了理清局部思路,先要分析一段文字中的层次,以便一层一层理,一句一句理。  相似文献   

2.
雨来从小生活在芦花村,每到夏天,雨来就和他的朋友到河里游泳,雨来的水性很好。秋天,雨来上夜校读书。在夜校里,他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有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为了摆脱敌人的追捕,跑到雨来家。雨来帮助李大叔在墙角的地洞藏好之后,来不及跑远,就被追来的鬼子抓住了。鬼子问雨来,有没有看见有个人进来,雨来说没看见。鬼子又用糖果、金戒指诱骗雨来,雨来还是说没看见。鬼子把雨来捆起来打。雨来被打得眼冒金星,鼻子流血,鲜血还溅在课本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字上。雨来…  相似文献   

3.
运用图示法进行教学,易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统一起来,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对《跳水》这篇课文,我用此法教学,具体设想和安排如下: 第一教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事情中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理清文章脉胳. 自学以后,根据上述要求对学生进行检查或抽查,达到读通全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轮船上的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然后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人物,  相似文献   

4.
第九册有一篇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文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因为我们五年级学生与雨来年龄相仿,于是学起来特来劲,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禁不住认真揣摩、刻意模仿,对鬼子的凶神恶煞,也就自然是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在学习本文时,我着重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每部分内容,然后再抓重点、析难点,精读第三、四两个部分。当A学生读到“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时,马上有B举起了手,我示意B同学把手放下,让A读完再说。“老师,难道鬼子有三只手?”A刚说完,B就提出了问题。每当课堂上出现这些小插曲,我便异常兴奋:“哦?为什么?”B说“:A是这样读的:‘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鬼子已经用两只手在扭雨来的耳朵,44‘又’抽出一只,不得有三只手吗?”这时C不待老师点名,解释道“:应该是旁边的其他鬼子抽出一只手来。”这一“激石”,可了不得,一场无准备之辩论开始了。我索性让他们“争”个痛快!D说“:对,是旁边...  相似文献   

5.
晋察冀边区北部有条还乡河,12岁的雨来住在河边的芦花村。他游泳的本领很高。后来,雨来在夜校里上学,懂得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道理。有一天,雨来一人在家,鬼子又来“扫荡”了,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自己不幸被捕。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威逼、糖块利诱、严刑拷打,雨来牢牢记住女老师讲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屈服。鬼子气急败坏地要枪毙雨来。  相似文献   

6.
雨晋察冀边区有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他有一身高超的游泳本领。秋天,雨来开始上夜校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老师教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雨来的心里。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跑到雨来家,把墙角的缸搬开,跳进隐蔽的洞里,吩咐雨来把缸移回原处。雨来把缸移回原处后,飞快地向后院跑,可还是被鬼子逮住了。鬼子把屋子都翻遍了,可什么也没发现。他们采取了种种手段,威逼、引诱雨来说出交通员躲在哪儿。但雨来一口咬定,他什么人也没看见。鬼子恼羞成怒,把雨来打得鼻血直流,可依然…  相似文献   

7.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练习设计【内容理解】一、根据课文内容,注明下面平面示意图中各序号所标部分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二、本文哪部分写得最详细?为什么?【写法分析】一、全文共14段,段与段关系正确的一项是。二、结合上题段与段关系图示正确的一项,简要写...  相似文献   

8.
金杭梁 《小学语文》2009,(10):39-40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1课《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师:读一篇长文章要善于理清文章的思路。我打个比方:你们从教室下楼梯、进操场、出大门左拐,拐弯进入大门口,一直走,走到我们这座礼堂,这是你从教室来到礼堂的线路,行走的线路。是不是呀?作者写文章脑子里也有一条“线路”,就是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俊根 《教学随笔》2014,(1):7-10,7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有的文章主体部分是写一件事,其余部分写的是与主体部分的那件事相关的辅助内容。遇到这类文章,您可指导孩子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用这种方法分段时,必须先弄清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这件事的发生到结尾部分作为一段。再看除去主要事例,其余部分还可以怎样分段。如下面节选的《相片》一文,写的是“她”偶尔看到一张记录南京大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语文11册《小英雄雨来》,讲的是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文中,作者四次写到“书”:第一次写雨来“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第二次,写雨来跟老师学习识字课本中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第三次写雨来认真读书,“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第四次写雨来“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当学生根据课后思考题进行自学、讨论,基本理解课文大意后,我们引导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四次写“书”展开讨论、分析:四次“书”的描写各表示什么意思?(重点理解第四次“书”的描写。一是前后照应,第四次描写是前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重视思路教学法,何为思路呢?思路就是作者在构思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理清文章思路对阅读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呢?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枢纽,是形成阅读能力的一项根本性技能,要想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思路教学是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而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理清思路。在采用思路教学法时,要注意其与文章结构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扫除阅读障碍,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那么,我们该怎样理清文章的思路呢?可以从文章的标题线索、过渡照应等方面入手。一、看标题理思路标题被誉为文章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造房子,要先设计一张蓝图,然后按图施工。写文章也是这样,应该根据写作意图,先编写一份提纲,然后按提纲写作。编写提纲,就是对文章的布局谋篇进行通盘的考虑,恰当地安排写作材料,理清文章线索。比如,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事该详写,哪些事要略写;什么地方分段,什么地方又要分层写;以及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如何过渡衔接,前后文之间如何照应,诸如此类的问题,编写提纲的时候有了一个通盘的考虑和安排,那么,拿起笔来如何写下去,就“成竹在胸”了。  相似文献   

15.
分段 ,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 ,理清文章的思路 ,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分段的目的是了解作者按怎样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 :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指导分段首先要掌握分段的依据 ,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段的标记 ,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 ,选出最合适的方法。一、最基本的分段方法是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再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是内容上联系的最紧密 ,就把这几个自然段作为一段。如果一个自然段写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那么 ,这个自然段也可以成为一段。有些文章在内容或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把握思路、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理清内容,把握结构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什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我悄悄地问一声,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写人还是写事?生: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师:那没写事吗?生:写了,但那是想通过写事来表现人。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不能不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路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想轨迹。理清了思路,文章的“文脉”就摸住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了然于胸。思路的基本格式有很多种。论说文的思路格式大致分三种,一是层进式。即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递相衔接,向前推进。二是并列式,其特点是思维的横向扩展,部分与部分之间所表现的内容大体是并列的两个或几个方面。并列的内容形成对照。则为“对照式”。当属并列的形式之一。三是总分式,这是一种统属性质的关系,即先总说后分说。或者相反。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对结构复杂的文章,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时,可采取化繁为简先抓主干的做法,即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什么,然后再分析其他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及写这些内容有什么好处。这样,重点突出,结构也一目了然,学生明白了这样写的好处,也可学着这样写,学生的思路也就更开阔了。如教《白杨礼赞》时,可先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赞美白杨树的段落,这是文章的重点,即第1段下笔入题;第3段开始写白杨树;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的外形特征及性格;第6段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思绪引入高处;第7、8段点…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小英雄雨来》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课文是分六个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第六部分讲雨来没死。整篇课文情节生动感人,文字浅显明白,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