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表现的诗学"理论对主题具有生成作用,并不是孤立的外来现象。"表现的诗学"源出爱森斯坦诗学,同时与语义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读者反应批评等理论都有着系统密切的联系及区别。由"主题""象""文本"等的结构意义联系,将批评理论部分引入全面的技术实现的尝试。"表现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描述语言,具有足够抽象性来涵盖多种艺术结构,同时也有足够的特殊性来解释众多细节和技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明清时期两种不同倾向的诗学理论,即偏重于“法度”形式的诗学和偏重于“性灵”独抒的诗学作为考察对象,旨在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诗学思潮所由出发的不同理论视角,不同的理论贡献和局限,在历史的反思中探讨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1993年,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其中的问题。问题的引起正是由于语言。在此期间,我读到叶维廉先生的《中国诗学》,叶先生谈到文言作为诗的媒介的特性和白话在表达上的限制及新的可能性,讲到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以物观物”、“目击道存”的艺术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谈到白话新诗时,叶先生引用了余光中《钟乳石》的两行诗句,认为由于运用了“依然”、  相似文献   

4.
彝语诗学论著的文本形态是彝语五言体韵文,在结构上有着程式化的模式,理论阐述与诗论作者的创作密不可分。而汉语诗学的文本表现形态多种多样,语体上以散文体为主,韵文体形式的论著所占比例很小,文本结构上也不存在某种模式。彝语诗学与汉语诗学在语言形式方面都有着直观、形象的相似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经》既是一部诗歌总集,又是被统治阶级奉为"经"的典籍,致使《诗经》学与诗学有着复杂的联系。追踪溯源,诗学脱胎于《诗经》学母体之中,自魏晋"文学自觉"有了明确的文体意识以后,诗学才真正脱离《诗经》学,开始独立的发展,二者既相互影响,又沿着不同的脉络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鲁迅乡土创作的主题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创伤应该引入主题学的方法与原则来阐释,就鲁迅的乡土创作而言,他以乡土环境的空间定位、意象营构的对比模式与意义结构的双声对话等艺术创造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叙事范式,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学乡土主题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7.
主题学批评是法国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积极和创新的批评,为文学的研究拓展了新的疆域。它从意象切入作品,运用简约和重组梳理出抽象的主题,由表及里,挖掘深层次的网络结构,寻找作者的创作意识和想象世界。国内对于主题学批评的介绍和研究不多,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论著更少。因此,研究主题学批评,介绍其解析作品的方法,对于外国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指导和文学作品分析评论的培养都是一件具有开拓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中,"动物园"字眼屡次出现,却意义晦涩,主人公杰利与彼得,其语言行为以及社会关系均渗透着动物化因素。许多评论者运用的异化理论从物质层面给出了答案。而依据存在主义观点,这一意象反映出后进化论时代人类意识层面的焦虑——神性的泯灭、人性的降低,以及人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和否定。"动物园"即指退化了的人类社会。从主题学视角看,类似意象还先后出现于多部美国戏剧中,传承并表达了对人类共同焦虑的人文关注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意象批评的发展期,尤其是诗话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本文从宋代大量诗话出发,分析意象批评对诗人诗作的创作特点、风格和诗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学者看来,七言古诗是一种体制独特的诗体。明清诗学界也对七言古诗的概念、源起、篇制、结构、章法、声律、风格特点等方面作了广泛的探讨。他们对七言古诗的讨论显示出明确地辨体意识,他们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七言古诗和歌行、七言乐府关系的认识;二是对七言古诗篇制章法的认识;三是对七言古诗声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他者”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讲求作家创作与其阅读接受的外国文学间,并不总能用事实来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一书,分析中国古代中对外域文化现象载录时,体现的华夏中心主义等“他者”视界,还从以古今不同文化观念差异中,看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等现象的理解、古代社会两性关系的文学表现。以及“他者”眼光中,某些现象与问题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如佛经母题在中国的接受变异。该书还试图结合一些主题史、母题史和意象主题史来展示主题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并总结古今文学研究实践中的主题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这篇文章将从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of pragmatics)的角度出发比较并分析英语两种不同文化背境中的一些惯用礼貌套语(politeness expression),例如,恭维、问候、道别、邀请、馈赠等等。它企图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从而揭示英汉文化中语言交际的礼貌差异。通过分析,指出它在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的意义。该文还提出另一种特具汉语特色的礼貌现象,作为有关汉语礼貌现象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明清“格物”说着重发挥程朱“格物”说的科学理性精神,在内容上大力提倡“实测之学”,广泛地吸收“西学”的成分;在方法上,它吸取了近代西方“由数达理”的思维方式,使之成为由中国古典科学走向近代科学的中介和桥梁,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接受和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安诗人首次将乐音意象与思乡主题结合起来,乐音是怀乡的催发剂。听觉意象常以乐器象征,还泛化到禽鸣鸟语、滴雨、鹃啼、雁鸣等意象。为此乐音本身的审美能量也得到了较充分的体味。闻音思乡的情感力量,还泛化、织入到小说戏曲中。作为视听并具的意象话语,乐音音响是音乐与文学、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间互动关系的体现。思乡主题对此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人地位的改变, 使得此期的小说中出现了更多关于商业活动和商人的描写, 这些商人形象比之前代, 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对古典小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中的私塾教师形象主要有才子型、儒者型、迂腐型、无赖型和势利型等类型,才子型和儒者型教师是被欣赏和认同的教师形象,迂腐、无赖、势利型教师是被蔑视和讽刺的教师形象。明清私塾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这体现在私塾教师的服饰打扮、社会关系、生活水平、家庭婚姻等方面。社会待遇的不济和生活的困难使得私塾教师的人生价值不在“教师”而在“仕途”。小说中的私塾教师形象还原了教师的世俗原形,对思考当前的教师问题也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明代通俗文学高度繁荣,小说批评理论也随之积臻丰富,作为一部体大虑周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成为其汲古前代诗文理论的重要对象,其中的小说理论也引起了明人的关注。囿于时代的原因和文学的自身发展规律,《文心雕龙》的小说理论主要针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而非特定文体。在明人看来,这部分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小说理论的演进轨迹,更重要的是对小说的创作手法、创作思维以及小说评点等文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诗歌翻译的难点,因此意象传递一直是译界的热点。框架理论是语言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指出意象传递的任务实际上就是需要找到能够激活与原意象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框架理论可以合理解释意象传递中的理解差异,提供适合的翻译策略,为古典诗歌英译创设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科技英语汉译既讲究译文的通顺生动 ,讲究语言的规范和表达的恰如其分 ,又注重翻译的逻辑思维 .因为英语和汉语千差万别 ,因此 ,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 ,同一语句可以有多种翻译表达方法 ,这就造成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但是 ,翻译也具有一些有规可循的东西即翻译理论和方法 ,包括词义、句子成分的转换性、词语的省译法、重复法、倒置法、增补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  相似文献   

20.
明清情感美学论在对艺术情感蕴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揭示出其四个性能维度,这就是求异性、主变性、无尽性、求美性维度。四个性能维度审美标向同一,整合性地昭示出学新变精神和艺术创造个性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