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文人骚客都曾抒写乡愁之苦,并形成一个世代传承的精神信仰,去国怀乡,留恋故土,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睹景思乡,写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流浪异乡,望见夕阳日暮,有感而发,创作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3.
4.
5.
黄笑蕾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9,(1)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燕子专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叙事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然下降,导致燕子经过瑞士时因找不到食物而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就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 相似文献
6.
李昕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245-245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文质兼美,读来也朗朗上口。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它适合学生学习,难易适度,可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角度看,可以在知识能力上有所提高,并且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不失为名篇。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与《乡愁》邂逅是在7岁。我仍清晰记得在那个不谙世事、日日云淡风轻的年纪里,自己怎样读余光中、读他的《乡愁》。常常是拍着小手,又蹦又跳地念着“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对仗如童谣的句子。 相似文献
8.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是温先生自称的为语文教育“敲边鼓”的著作。温先生自称“敲边鼓”,一是自谦,认为自己的专业不是语文教育,是现代文学史,主要精力也不在语文研究上,只是偶有心得,时而提些看法。一是有感而发,温先生认为语文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极少人有科学的语文研究的观念,语文教育研究的总体水平多在经验层面打转,“‘敲边鼓’的本意,就是呼唤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基础教育,关注语文教育,为社会做点实在的事情,尽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9.
徐建新 《初中生学习(中考新概念)》2009,(Z2)
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的乡愁是琦君对那场八月桂花雨的回味,是李白对月而吟的低头思故乡,是稼轩无意间的深山闻鹧鸪——那透明的阳光是乡思的誓言,那细微的啜泣是雨水的吟诵。异乡羁旅客行走于别人的城市,踽踽独行,衣上酒痕诗 相似文献
10.
庄周的燕子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粱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燕子妈妈笑了》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北京版)第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燕子在妈妈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到菜园里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终于取得了进步,学到了本领。这一单元的教学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按自然段阅读,再把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这是教材对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最高要求,通过《燕子妈妈笑了》和另一篇课文体现出 相似文献
12.
13.
人的思想使人心变得复杂,人的七情六欲把这个世界搞得朦胧迷离,唯有时间还能那样从容流过,把一切沉淀,把一切澄清。然后,我们静下心来,学着直视,学着思考,心平气和地看那光阴,轻轻,流过。席慕蓉就是用那清灵而细腻的笔法,触摸着轻轻流过的时间,用那沉淀至平静的心成就了这篇至空至纯的美文。 相似文献
14.
15.
高畅 《中学生(作文版)》2009,(10):45-45
即使以议论之笔开头,也不忘用形象之笔。发现木鱼与馄饨的一对矛盾关系,这样的眼光是极为不俗的。感悟老人的那颗佛心,作者文笔清秀,读后有“十里荷花”般的清爽之气。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撼人心魄的哲理美文,从燕子搭窝认识到做人的真谛,归结出人生的哲理,从平凡熟视的现象中,洞察和捕捉了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 相似文献
17.
谢苍霖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4(4):32-32
古往今来,书出无穷,著书似乎是体面的事,明代名士风流就有"起个号,刻部稿"的时尚.然而,有书出版就可称为"著书"吗?未必.个中说法,且读清人郑献甫的<著书说>.这是一篇不起眼的短文,收在作者的<补学轩文集>里.文中提出衡量"著书"的唯一标准,即所著之书必须是"前所未有,后所不可无".平平淡淡两句话,意蕴深刻,警世正俗,万古不磨. 相似文献
18.
张春莲 《山西教育(综合版)》2001,(20)
对于席慕蓉 ,我是早已知道的 ,无论是她的诗 ,还是散文 ,都是年轻人极推崇的。开始 ,我想 ,这一现象恐怕就像年轻人爱读琼瑶小说一样 ,被作品中的带着些夸张意味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吧 ?暑假闲暇 ,认真读了她的一系列散文和诗歌 ,我被她惊人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深深地折服了。她从绘画始 ,又写诗、著文 ,作品中自然充满了艺术的灵性 ,如语言的纤巧通透 ,情感的细腻温柔 ,写景状物的自然鲜活 ,等等 ,都是优于不少作家的。更难得的是她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考 ,显得是那样的深刻而独到。就以散文《谜题》来说 ,文章从孩童问话写起 ,运用描写、议… 相似文献
19.
人的思想使人心变得复杂,人的七情六欲把这个世界搞得朦胧迷离,唯有时间还能那样从容流过,把一切沉淀,把一切澄清。然后,我们静下心来,学着直视,学着思考,心平气和地看那光阴,轻轻,流过。席慕蓉就是用那清灵而细腻的笔法,触摸着轻轻流过的时间,用那沉淀至平静的心成就了这篇至空至纯的美文。《眠月站》字字空无却字字有情,极富诗情画意。开篇写自己面对寂静的山,回归“这样寂静这样无所欲求的心情”,感慨时光不再,却也已然明了,逝去的光阴才使自己变得冷静,让自己“可以从流走的岁月里学到这么多的东西”。随后自然而然地忆起自己曾经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席慕蓉作为女性作家,写了一系列极为精致、极蕴内涵的小品,《贝壳》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海边的贝壳,是文人墨客们经常涉笔的爱物,他们多赞其经风着浪、百磨不衰的阳刚之气。席慕蓉却用她女性的敏感与纤细,将贝壳被“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一笔掠过,精微毕现地将视觉投射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