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凤勇 《兰台世界》2007,(1S):66-66
我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中期创立到清朝末年废除,历经1300余年的历史,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任用官史的主要途径。状元是中国科学宝塔的顶尖人物,是通过殿试取得的埋科的第一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完颜亮虽然以篡逆登基、在历史上向以暴君闻名。但实际上完颜亮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在很多方面奠定了金代各项制度的基础。金代的科举制度就是在完颜亮手中最终定型,完颜亮对科举考试也非常重视,也选拔了一批后来的名臣文士。  相似文献   

3.
梁玉莲 《兰台世界》2012,(22):78-79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统治者需要控制百姓的思想来稳固自己的权力地位,特别是要控制那些有思想又有社会影响力的读书人。于是,王朝统治者们便  相似文献   

4.
略论徽商对家乡士子科举的扶持与资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琦 《历史档案》2001,(2):79-83,96
封建社会,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入仕,而明清时期,入仕须经过科举考试。因此,折桂蟾宫就成了士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为使家乡士子的理想变成现实,徽商在大规模兴学立教的同时,又围绕科举考试对士子进行多方面的扶持与资助。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度与隋唐五代的图书出版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上,影响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因素至关重要.隋唐五代时期,科举制度的诞生成为这一时期图书出版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因.科举文化对于隋唐五代的图书类型、图书复制技术、图书贸易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这一时期极富特色的图书出版景观.  相似文献   

6.
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各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乃至唯一阶梯。由于科举制度一开始就把考试与功名利禄捆在一起,一个人只要通过各级考试取得做官的资格,就可借助官位谋私发财,终身享受富贵荣华。因此,科举考试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和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相伴随。特别是明清时期,科场考试中的舞弊之风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姚大明 《兰台世界》2012,(10):59-60
其始于隋605年、亡于清1905年的1300多年的古代科举制度[1],是我国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采取的一种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体制之一。孙中山先生曾于欧美各国考察后说:中国考试制度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则认为,科举制度不仅对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以及国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考试制度,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贡院是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专用考场.作为“抡才重地”,贡院是中国唐代到晚清知识分子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从唐宋至明清大部分政治家、文学家、著名学者都经历过贡院场屋生活.贡院建筑规模宏大,考试规制严密,是科举制度的具体象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人们自然会想到其中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的"范进"这一代表性人物形象.而那极富戏剧性的情节安排,更给人们留下一个深刻思考的空间.范进是一个科举考试的热衷者.他考了20余次,到54岁还是童生.进考场时"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可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范进在考取了秀才并中了举人之后,脆弱的神经经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竟然发了疯,半天才清醒过来.他的丈人胡屠户、乡绅张静斋及邻里对他的态度,也立刻从先前的鄙薄变为谄谀.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宋代的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元代的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九江府德安县(今江西德安县)县学多次搬迁和移向,水患、科举和民间风水信仰成为主导县学学址的主要因素.和大多数的观察结果相似,在传统的中国地方社会,以县令为代表的国家控制势力仍然是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主导,德安县学迁址之争的最后落幕亦是在官府势力的主导下完成的,其结果是德安地方的民间努力被当局者有意识地引导并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