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地市报呈崛起之势。这不仅表现在它的数量的不断增加、新闻的逐步优化、版面的日渐斑斓,也表现在地市报新闻研究工作的加强上。从新闻刊物上看,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撰写的理论文章所占篇幅越来越多,许多文章也从过去的“工作总结型”向“理论探讨型”转变。《地市报学》《地市报总编揖学》等理论课题,正在积极酝酿之中。目前。绝大多数地市报已建起“新闻研究室”一类的机构,地市报新闻理论研究队伍也已初步形成。我们相信,这将成为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不容否认,地市报新闻理论研究有它的劣势,如视野相对狭窄,知识层次相对较低,由于工作任务繁杂而导致的时间相对紧张等等。但同样不容否  相似文献   

2.
媒体的影响力,是其通过信息传播影响受众的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的能力。影响力是一家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影响力大了,才能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不断将自身做大做强。对一张地市报来说,其影响力大小更是至关重要,这涉及到这张报纸能否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发挥党报应有的作用。试想,如果一家地市报在当地没有任何影响,群众一点都不重视其存在,那这张报纸还谈什么引导舆论的作用?要成为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更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3.
4.
5.
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数以万计的信息,受众选择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对信息进行"把关"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把关"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选取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去选取这个信息给受众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日益受到各家媒体的重视,它能够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本文以地市报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现经济新闻、如何写作经济新闻及如何写深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日益受到各家媒体的重视,它能够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本文以地市报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现经济新闻、如何写作经济新闻及如何写深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0.
林新华 《新闻传播》2004,(12):45-47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文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者缺乏动辄就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就没有,并不就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1.
地市报是报海中的一个特有群落,它属于我国向第三类小报。由于这类报纸的根底浅、实力差、制约多,新闻改革的难度相对来说也就大一些,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本文只就地市报新闻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近年来,地市报的新闻改革密锣紧鼓,成绩斐然。但总的看来,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它新闻媒介比与发达国家比,显得十分滞后。地市报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十分焦虑,迫切希望来一个彻底“革命”。真正按新闻规律办事,使报纸成为新闻纸。然而,新闻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社情特别是地市情出发.不可能“跑步进入”,一蹴而至。注重理论先导性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中国传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类媒体都想用大信息量来抢占市场份额。而地市报要办出特色,必须扬长避短,经营好本地新闻。三亚是一座以旅游为主的地级市,常驻人口50万,但游客每年都在400多万,所以《三亚晨报》的读者群非常广泛,外地游客阅读《三亚晨报》主要以当地新闻为主,这为经营好本地新闻加重了筹码。同时本地读者也更注重本地新闻。《三亚晨报》2003年扩至8个版,但仍坚持以经营地方新闻为主,靠地方新闻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13.
谢昆仑 《新闻前哨》2003,(11):39-40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新闻媒体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策划水平能力的较量。新闻策划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的有机结合,是客观与主观这对矛盾体的辩证统一。新闻学的根本原则,就是把真实性当作新闻的第一生命。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也不可忽视意识对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即人们能够通过有目  相似文献   

14.
提倡新的“三性”即开放性、实践性、服务性。过去我们的新闻理论,主要是提“五性”即阶级性、党性、思想性、战斗性、科学性。现在我认为应加上新的“三性”,一共“八性”。在当前的情况下,要突出提倡开放性、实践性、服务性。  相似文献   

15.
市民报财经新闻的“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主流报纸中,经济新闻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党和政府多年来致力于改革开放,致力于发展经济。相应的,党的机关报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经济发展之上,不仅关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而且也将非常多的精力和笔墨放在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技术创新、观念更新以及相应的经营成就之上,在写作上追求深度和高度,强调工作性和指导性。 而在早期的都市类市民报中,经济新闻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因为传统的经济新闻并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故事性,可读性稍弱。其次,传统的经济新闻因为写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给新闻事业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使中国的报纸业焕发了勃勃生机,尤其是作为“小兄弟”、“小字辈”的地市报,发展之神速,势头之强劲,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堪称后起之秀。然而,与其它一切事物一样,地市报在发展中依然潜伏着“危机”,存在着“困惑”。笔者以为,当前困扰地市报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地市报人一直在探索,如何解决政治性和政策性有余,而可读性和趣味性不足的难题,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报纸为更多的读者所喜爱。199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推出“星期刊”,困惑了多年的地市报人从中受到启示。也纷纷拿出一期报纸作为“改革的试点”。这些五彩缤纷的“副报”,给新闻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笔者从湖北、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南、安徽、吉林、江苏、浙江等10省13家地市报1991年第四季度“副报”抽样调查分析后,欣喜地看到,这些“副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比任何时候都要激烈,争夺市场,争夺受众,争夺新闻资源,等等。地市党报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地市党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生存,求发展,有所作为,从而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奉行新闻立报的理念,不断提高新闻质量,在报道内容、形式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毛旭  袁歆 《新闻前哨》2010,(7):52-53
人口计生新闻作为新闻的一部分,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其他新闻相比,人口计生新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为重要。 众所周知,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群众封建、落后、腐朽的生育观念,形成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最终走向生育文明。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宣传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面宣传、积极引导,对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起到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评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报纸不可无时评、媒体不可无时评,以至于不管是报纸还是网站,倘若不开辟时评版面或时评专栏,就被认为缺乏现代意识和影响力。那么,时评在其兴盛过程中,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规律性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