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手机     
在女儿即将去延安中学读书的2000年暑假,尽管当时的《文汇报》在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在《社会生活》和《大家谈》栏目发表了《攀比:小学生买拷机中学生购手机--这种现象当引起教师、家长重视》及《中小学生买拷机手机正常吗?一一教师:要加以引导;家长:会影响学习;学生:出于好奇心》等文章,可就在此时,我和女儿正投入地商量着哪一天去买手机,买什么款式的手机.女儿也看到了上述两篇关于拷机、手机的讨论文章,就在她高中军训前夕买了手机后,建议我写篇文章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教师》:您是怎么看待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这个问题呢?王晓青:我个人不提倡、也不反对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我觉得学生是否可以携带手机到学校取决于他的自制力,这一点不难理解,我就不展开说了。其次要看家长跟孩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13,(2):79-79
<正>据日本《世界日报》网站报道,日前,全日本家长教师协会(PTA)发布了2011年度有关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65.7%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认为学生配备手机"不必要";小学五年级学生手机持有率达23%,比  相似文献   

4.
沟通零距离     
近年来,福建省福清市元洪附小不断建立家——校、师——校的交流平台,广开言路,确保沟通零距离,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及时解决教师、家长的困惑和问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有效地改进了学校、教师的工作作风,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一、以“三制一会一报”为平台广开言路,确保家庭和学校沟通零距离1.24小时反馈制度。学校在校门口设立校务公开栏,公布各处室的电话号码,通过家长会、《附小月报》等渠道,公开校长的手机号码,并向全体家长承诺手机24小时开通,确保家长在第一时间就能与校长直接对话;家长反映的一般问题24小时内予以答复…  相似文献   

5.
阿丽 《宁夏教育》2008,(6):77-77
每当节日到来之际,许多孩子便乘机向家长要这要那,先要文具盒,再要足球鞋,又要手机。有的家长便忙个不停,买个不停。——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家长必须要知道,这里面隐藏着忧患,那就是在孩子高兴之余。可能会给他们养成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坏毛病。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2022,(1):82-83
<正>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齐鲁师范学院基地导师。《中国教育报》200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8年获第四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年度人物卓越贡献人物奖。在全国开设讲座千余场,主要讲座题目有:《<论语>心悟》《<学记>解读》《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高效教学的道与术》《做幸福的教师》《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考》《回归与创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走向》《教师的写作素养》《现代校长的文化修炼》《治校之道——名校长的办学智慧》《做一个优秀的家长》等。  相似文献   

7.
常听有的教师抱怨:“小朋友把《家园联系本》带回家好几天了,到今天还没有带回来。家长都不愿意写,我们当老师的还写什么劲儿呢?”听了教师的话,我们有意识地与一些不愿意写《家园联系本》的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来,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当家长的只要交了托费就行了;有的家长觉得老师在《家园联系本》上写的话过于空泛,不知如何与教师交流;有的家长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字写得不  相似文献   

8.
文摘与信息     
——《早期教育》创刊于 1983年 ,知名度高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权威性强 ——每月发行 40万份 ,覆盖面广 文摘与信息 欢迎订阅《早期教育》 欢迎订阅《山东教育》 (幼教刊 ) 2000年《早期教育》改为半月刊 上半月刊——《早期教育》 (教师 ),适合教师阅读。介绍先进的幼教理论 ,刊登教育改革信息 ,交流教育经验 ,提供实用的业务资料。是幼儿园提高教师素质 ,改进保教质量的必备读物。 下半月刊——《早期教育》 (家教 ),适合家长阅读。豪华本彩色印刷 ,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为幼儿提供发展多种能力的操作材料以及适合幼…  相似文献   

9.
家长导读     
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订阅《幼儿教育》是您实现心愿的最佳选择。我刊是幼儿教育领域中创办最早的杂志,不仅在幼儿园教师中,而且在家长读者中享有较高声誉,发行量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曾被国家教委领导人称为:教师的良友、家长的指南。我刊的许多栏目都通俗浅近,适于家长阅读。《家庭教育》栏目为家长解疑释难。本期刊发的《珍惜孩子的自主性——家庭教育小议之二》将教育儿童的道理融于浅近平易的家常话中,娓娓道来好似睿智的老教育家同读者亲切交谈。居住在高层住宅  相似文献   

10.
正在手机早已普及的今天,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的生活依赖手机多过依靠自己的一双手脚:饿了就拿起手机,通过微信请人到食堂买好送到寝室;要买什么小东西,就打电话请人到校园里的小卖部购买再送到手中;就连到校收发室取快件,也是宁愿花钱请人代劳……他们的存在,导致一些高校中兴起"千米经济"。(据《楚天都市报》报道)  相似文献   

11.
《课外生活》2008,(1):90-93
背景资料: 有位家长说,他读五年级的儿子要求买一部手机,为的是和同学联系方便.一方面,他担心这么小的孩子用手机,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但另一方面,用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如果不给儿子配又担心他和同学疏远.  相似文献   

12.
李鹤  赵海营 《教书育人》2012,(25):38-39
近日,笔者精读完了贾书建老师的《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一书,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一、做最好的自己,让别人去说吧在这本书的《序》中,贾老师总结出做教师的"十六字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依法执教,以德育人。简明扼要的十六个字,概括了作为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在这个时代做教师的确不容易——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及期望值太高,现在的家长又那么难以应对,学生又那么难以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超市、商场里,我们不难看到如下的场面:——孩子拉着大人的衣襟,嘴里不断地说:“给我买这个汽车吧,我想要嘛!”在孩子无休止的纠缠下,大人最终无奈地答应:“好好,买。行了吧?”——孩子在其购物要求未能如愿时,无所顾忌地大哭大嚷,不肯离开,家长则在尴尬中或是勃然大怒, 斥责孩子;或是强装笑脸,哄逗孩子,以许诺来使孩子终止哭闹。为此,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太不懂事。事实上,面对孩子无休止的购买欲望,家长如果总向孩子作出让步,就易使孩子产生“什么都要给我”的心理,并不断得到强化。而电视广告的刺激,也使许多家长误认为多买东西会使孩子快乐,从而在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上海市某所小学教师在上课时,无意中发现了学生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监控手表,有了监控手表,家长就可随时听到教师说的每一句话,了解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面对这一行为,家长几乎是一边倒地鼓与呼:"手表在哪儿买的?我也要给孩子备一块。"教师却是一个劲地叫屈:"我们不会辱骂学生,但也不愿在被监听、监控的环境里上课。"细究之下,导致家长与教师联盟破裂的根源,主要是近些年来师生关系紧张、变异,教师打骂学生、猥亵侮辱学生的事件屡见报端。首先,从情的角度考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的不断普及,现在中学生普遍都持有手机。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给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带来了方便,然而随着学生中手机的广泛使用,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 孩子经常跟着成人上街购物。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幕:幼儿在食品柜、玩具柜前哭闹着要这要那,弄得家长很尴尬。在幼儿认识钱币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幼儿的合理消费意识,我设计了《购物》这一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哭闹着让家长买东西,从而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不能哭闹着让家长买东西。 2.巩固钱物交换的技能。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10,(11):6-6
如今,手机、电脑、MP3早已成了中小学生的“三大件”。就在孩子们乐在其中,享受着电子产品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乐趣的同时,家长们却很矛盾:给孩子买电子产品,怕孩子沉迷于此;不给孩子买电子产品,又怕孩子比同龄人少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18.
(咚咚咚……锵锵锵……)主持人:北风吹,战鼓擂,商家竞争谁怕谁!广告,铺天盖地:包装,日新月异。面对市面上五颜六色制作精美的儿童食品和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年轻的父母们肯定得大动一番脑筋。买不买?买什么?家长孩子谁说了算?在讨论之前。先来听听家长们的心里话。有请——(咚锵锵!)  相似文献   

19.
眼下,不少人都在感叹家长难做,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自己也深感“后生可畏”,虽然孩子还仅仅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最近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是刚刚买回家中的手机,自己反复阅读说明书,许多问题还没弄明白,孩子拿过来一摆弄,各种功能都已开发出来了。二是周末陪孩子去买《飞蝶探索》,孩子打开杂志便问我知否“皮特·雷斯地图”,我摇头,孩子却侃侃而谈,那副满腹经纶的模样令我这研究生毕业的老爸一时汗颜。   其实,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将电脑玩得溜溜转,回到家张口“拷贝”、“软件”,闭口“…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群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与家长联系的纽带。微信群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烦恼。这不,让教师始料未及的是,教师发出的一条正常的消息,竟然引起了家长群的大辩论。事情描述:家长群"炸"了这天我正在组织教学活动,突然,同班的宋老师向我指指手中的手机,一再挤眼睛,嘴巴做"看群"的口型,我一下子秒懂。结束教学后,我赶忙掏出手机,宋老师急急忙忙说:"看家长群,快看家长群。"我快速滑动手机屏幕,家长群里已经"炸"翻了。什么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