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释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佛教史学家。他博学多识,长期担任高层僧职,深受最高统治者信任,与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统治阶层关系密切。对赞宁与士大夫交游进行考论可见赞宁与士大夫关系及探讨其中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中,道教的发展变化受到了士大夫的影响,如巫术等消极成分被逐渐摒弃,清净养性等积极成分被张扬了.与此同时,士大夫的人生哲学也染上了道教的色彩,即性命双修.这种相互影响的实质是儒道在共振中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3.
历代封建帝王继位以后,均或多或少地推行一系列有利于道教发展的措施。特别是北宋,由于王朝初建,人心思安,士大夫们因势利导、崇儒奉道,把道家思想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宝,宋代成了我国历史上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道教对北宋时期的时局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4.
<诗经>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士大夫形象是其中集合时代思想、政治、文化、经济特点的一个群体.士大夫内部的差异造就了大体四种类型的士人形象,对中国古代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璇 《文教资料》2009,(32):84-85
宋代既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又是文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茶与文人有着难解之缘.宋代的士大夫一方面是一流的文学家、艺术家.一方面又是著名的茶客。茶文化由于士大夫的推崇更加繁荣.而宋代士大夫的人格也在品茗过程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中国士大夫在中琉交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士大夫册封琉球,精心培养琉球来华之留学生,并在日本吞并琉球的事件中各抒己见,商议对策等。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的交往,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与琉球的外交关系,反映了明清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7.
八仙之中最具影响力的吕洞宾,曾是一个两举不第的儒生,但最后却走上了修道之路。本文对众多历史文献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一重大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唐吕洞宾<题太和山>是历代武当诗歌中较早的一首.它以传神之笔,描写了武当山南岩的胜景,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由于宋代特定的历史因素,在士大夫之间普遍存在着隐逸倾向。其表现有士大夫多以“某某居士”为其名号;许多士大夫观佛寺,游道观,看佛道之书,与僧侣道友交往密切;不少士大夫文学作品透露着浓厚的隐逸思想;士大夫生活中的一切风景、官署、斋室等都与吏隐之名联系起来;不少的士大夫有着或长或短的隐退经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三纲五常”伦理意识的不断加强,汉代士大夫的忠君意识也有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本文从汉代士大夫忠君观的体现中,挖掘其深层的原因,从多种角度认识汉代士大夫的忠君理念。  相似文献   

11.
王飞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2-13
陆游的诗歌有大量关涉道教的作品。他对道教的涉及,主要因为家学传统和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合一成为时代的主流。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人生的坎坷和世路的艰难,使陆游不得不借助道教自我解脱的精神追求,用道教的柔弱退让、清净无为去化解内心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12.
元代白鹿洞书院的情况,已知的很少。文章在现有资料之外,补充了泰定元年的一次修复、书院山长和相关人物七个、还有陈澔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元世祖朝东宁路的立废是元朝与高丽特殊政治关系的产物,同时又与高丽政局的变动、元朝对高丽统治策略的转变等密切相关。隶属于元朝的东宁路最初统辖着六十故城的领地。东宁路主要由归附元朝的高丽人进行统治,元朝则派达鲁花赤进行监临控制。倚元立国的高丽王不愿在东宁路的归属问题上与元朝产生冲突,而只是竭力维持现有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时期,庐山作为隐逸的渊薮吸引着文人墨客来此结庐遁隐。其浓厚的宗教氛围及多元文化的交融,深深地影响到文人的信仰与诗文创作。南唐白鹿洞建国学后,士子来此肄业,庐山即成了诗文活动中心。此外,晚唐庐山诗僧奉贾岛为宗,诗风清僻冷隽,其流风所及,直至宋初晚唐体诗人。庐山艺文繁复,究其原因,在于江州隐逸文化的影响及中晚唐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而地处水路之会,交通便捷也成了其“终南捷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付昆 《楚雄师专学报》2013,(12):52-55,62
剧作家将被称为"史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加以改编,但在改编过程中,改编者对小说进行了一些删减、增加和创造。虽然删减了一些内容使电影无法完整地体现出小说的深刻内涵,但改编者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创造力,则让影片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其得失可谓"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顶峰时期,有不少著作描述了当时的繁荣。从《梦梁录》一书中可以窥探南宋时期酒店经营的特点,亦可为现代餐饮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鲁迅从改造国民性出发,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通过杂、小说等艺术形式对道教腐朽的一面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从福柯的权力、知识、话语理论来看,《白鹿原》写出了"仁义白鹿村"与"革命白鹿村"在断裂与延续中的转换过程。在历时的层面上,代表"现代"的革命话范型通过新式学堂(知识文化建构)、罂粟种植(经济消解)、乡约等官职设置(社会制度)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的实践行为对代表仁义话语范型的白鹿原进行系统的入侵与腐蚀。在共时的层面上,则是白鹿村年轻一代面对话语范型转换期间的人生道路选择:有小娥对仁义话语范型的盲目而激烈的反抗斗争,有黑娃等人对仁义话语范型自觉的回归,有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对革命话语范型自觉的追求,还有被仁义话语范型驱逐之后不得已投向革命话语范型的投机者。  相似文献   

20.
元代道教史籍非常丰富,可分为仙传、谱录、山志、碑铭集、游记等体裁;仙传又可细分为专传、类传、总传、像传等小类,这些史籍有着鲜明的特征,在文献学上也有相应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