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总爱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比喻为“祖国的钢铁长城”。但你知道军队比喻长城的由来吗?最早将军队喻为万里长城的,是1500多年前南朝时期宋朝的著名将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宋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檀道济一生征战,所率军队常使敌军闻风丧胆。元嘉八年(公元431年),他率兵攻魏国,稂尽退兵,北魏军队竟不敢追来。因他功勋显赫,官至司  相似文献   

2.
国家图书馆藏司马光《资治通鉴稿》一帙,长130厘米,高33.8厘米,凡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资治通鉴》修于北宋英宗时期,司马光主修,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为属官,历经十九年书成。此件藏品系北宋时期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手稿,记事起于东晋首帝司马睿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将作乱,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其子慕容皝入令支还,凡一年间史事。卷尾有任希夷跋、赵汝述跋,葛洪、程珌、赵崇龢三人合跋;又有元人柳贯、黄溍、宇文公谅、朱德润、郑元祐等人跋或题诗,表明此件在宋元时期流传有绪。明清两朝历经袁忠彻、项子京、梁清标等人收藏,后来被征入清廷内府。清朝覆灭后,流出宫外,后从香港卖出,归入国家图书馆。与司马光同时期的黄庭坚参加过《资治通鉴》校正事宜,目睹大量《资治通鉴》稿草,他总结司马光的书体特征是“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从《资治通鉴稿》书体看,“隶”中有“楷”,“楷”中又“隶”意十足,正与黄说相合。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3.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用了十九年时间“研精极虑,穷竭所有”(《进资治通鉴表》)磨砺而成。《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  相似文献   

4.
王进平 《档案》2008,(3):40-42
司马光(公元1019-1086)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编辑的史书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和《谏水纪闻》等,其中享有盛誉的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包括1362年的历史,正文294卷,《考异》30卷,《目录》30卷。经过范祖禹、司马康等重新校订付梓,到元枯七年(1092年)全书印成。此书的成功编撰,除有政治的、历史的多种原因之外,编纂体裁、编纂方法的创新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散文的优秀代表作之一。所以称“后叙”,是因为韩愈在李翰的《张巡、姚誾等传》基础上写作此文的。从某种意义说,韩愈是承接李文写补传,进一步为张巡等人做翻案文章。李翰所写的《张巡、姚誾等传》已经亡佚,但大意在《新唐书·李翰传》中约略可见。公元七五七年初,即“安史之乱”第三年,叛军将领尹子奇率兵围攻睢阳,太守许远接原雍丘县令张巡入城,授权于张巡指挥军民守城,达四十余天。其间,尹子奇千方  相似文献   

6.
梁元帝即萧绎,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公元552年即位于江陵(今属湖北)庙号世祖。《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记载:“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承圣三年(554年)十  相似文献   

7.
2月4日出版的《中国电视报》七版上有一篇文章:《千年难得岁朝春》。文章说,今年(农厉壬申年)的立春日正逢正月初一,这是“千年难得岁朝春”的好事,并由此得出:“看来,来年将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岁朝春”真的是“千年难得”吗?不,查查《万年历》,从公元1841年到公元2000年的160年  相似文献   

8.
《资治通鉴》是我国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1362年的历史。往上推溯,它正好和也是按年叙事的《左传》相衔接。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每当谈到这部丛书时,少不了要提及它的编纂时间。编纂此丛书的时间,有多至四种说法: 一、清乾隆三十年“清乾隆三十年救辑。”(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P962) 二、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73年)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史略》)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也是采用这四部的分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学》)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时,进一步确定了‘四部’分类法,使其完备。”(白国应《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10.
欧阳山“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沙汀“三记”三部曲:《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梁斌“红旗谱”三部曲:《红旗谱》、《(?)火记》、《抗日图》。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枣》。  相似文献   

11.
《俄藏黑水城文献》俄TK316号汉文文献只是《资治通鉴·晋纪》的节略、改写,并不出自《资治通鉴·晋纪》,而是出自《资治通鉴纲目》。本文认为俄TK316号文献宜题名为《资治通鉴纲目晋孝武帝宁康、太远事》,而不宜题为《晋纪》。  相似文献   

12.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 四大谴责小说:《宫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元曲四大爱情剧:《墙头马上》、《拜月亭》、《西厢记》、《倩女离魂》。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明代四大传奇;《紫钗记》、  相似文献   

13.
狄仁杰,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大周时任宰相,通晓吏治、兵刑等典章和法制,乃断案高手也。凭其深厚的犯罪心理学素养、广博的刑事侦讯经验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故办案效率极高。据《旧唐书》卷八十九《狄仁杰列传》中载:“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其断案之神之快之准,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1953年,毛泽东委托范文澜、吴晗组织整理、标点《资治通鉴》。1956年,《资治通鉴》点校本由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毛泽东反复阅读、浓圈密点、作批写注,共达3000余处。①1958年,毛泽东又指示点校“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当年9月13日下午,范文澜、吴晗邀约尹达、侯外庐、金灿然、张思俊商讨此事。会后,范文澜、吴晗联名于10月6日给毛泽东写信:主席:关于标点前四史的工作,已遵示约同各方面有关同志讨论并布置,决定于明年十月前出书,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其余二十一史及杨守敬历史地图改绘工作,也作了安排…  相似文献   

15.
《资治通鉴》一书由宋神宗制序并赐名,但因神宗序在流传过程中佚失,后世有误认为该书定名者为宋英宗者。该书简称为《通鉴》,最初司马光拟定的书名为《通志》,也有学者将《册府元龟》异称《历代君臣事迹》误认为是该书的异称。在《资治通鉴》一书广为流传以后,后世依据同类相从的原则,仿照该书书名为其他典籍命名,出现了《通鉴外纪》《通鉴问疑》《汉唐通鉴品藻》《历代神仙通鉴》等大量与“通鉴”相关的书名,对后世书籍的命名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资治通鉴干部读本》(赵宗鼐任顾问、苏双碧主编)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推出。 该书将经史合流的巨著《资治通鉴》中可作借鉴或与干部修养有关的段落摘出来,加上小标题,然后分成12大类编排,并对其中难懂的字句作必要的注解,对较重要的条文加评语。这无疑是干部学习历史的方便之举。“治国安邦、为政之要”及“选贤任能、用  相似文献   

17.
说“论赞”     
“论赞”,是中国历代书籍和文章中的一种定型化的文字体式。包括史书中的论赞以及这种论赞的衍生物——其他作品继承和仿照史书的论赞体所作的论赞。 史书中的论赞,指史书纪传篇之末所附的评语。其名目很多,《左传》称“君子曰”、“君子谓”或“孔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汉书》、《后汉书》。《明史》等皆称“赞曰”;汉荀悦《前汉纪》《宋史》、《清史稿》等皆称“论曰”;《三国志》称“评曰”;常璩《华阳国志》称“撰曰”;《旧唐书》称“史臣曰”;《资治通鉴》称“臣光曰”。其他还有称为“议”“诠”“序”  相似文献   

18.
在类分图书时,常常有人将《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等书归入1217.1,将《郭沫若选集》、《茅盾文集》、《臧克家文集》等书归入1217.2,即将“全集”入中国文学各时代作品集的总集,将“选集”、“文集”之类书入别集。究其原因,说:全集者乃是听有文章的汇集,故入“总集”;选集者则是其中部分文章而不是全部,故入“别集”。显然把“总集”,“别集”的概念搞错了。  相似文献   

19.
读了1980年第二期《出版工作》上吕叔湘先生《关于再版书的序、跋、说明》的短文后,很同意吕先生说的,“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抹杀,也无从抹杀,版本史也不例外。”但“四人帮”横行的时期根本不是这样做的,流毒也很深广。就以吕先生提到的《资治通鉴》来说,1956年6月第一版标点本前面原来是一篇长达十页的“标点资治通鉴说明”,这个说明我以为是写得比较好的,不仅简要的介绍了作者与作品,而且详尽地阐述了这次标点、分段、校注的原因、过程和特点,交代了点校者加工的全过程,最后还  相似文献   

20.
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共294卷,规模巨大。 清乾隆时编修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资治通鉴》就有极高的评价,称“其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