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兰 《学周刊C版》2011,(4):114-114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生活没有留心,眼睛没有看见新奇的、好玩的、值得再看一眼的事物;耳朵没有听见感兴趣的、强烈的、值得多听一次的事物。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本文就怎样培养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作几点探讨。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  相似文献   

3.
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好奇心是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感到好奇,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素材有: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对一些数学名称由来的探究.对一些数学基本性质、定理、证明思路由来的探究,设置新颖的数学情境和体现数学芙感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内容是从钟表上认读时间。学生对钟表这种日常事物已经熟悉,近云分之一能够看懂时间,但大部分同学对时同的认识比较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5.
探索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认识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驱使人们去发现、去创造。中学生好奇心强。但往往表现为只是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对事物仅停留在了解水平上,而忽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探索性。生物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探索性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总是对具体的、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具不但创设了学生亲历数学探究过程的情境,而且通过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去寻找事物的本质特征,去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对"课堂小结"的功能、特点与价值等认识不足,用法不当,严重影响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课堂小结"的功能与特点、教育价值与教学艺术."小结"的功能不仅在于"四基"的梳理与建构,更在于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关键能力群)的发展与提高.其特点具有目的指向性与操作系列性;问题情境性与应用普适性;认知内省性与建构性.其教育价值在于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科素养、发展关键能力、掌握必备知识.其教学艺术主要表现为设计的艺术、学生"课堂小结"的能力培养艺术、课堂操作艺术与教学评价艺术.  相似文献   

8.
戈缨 《儿童音乐》2010,(7):48-50
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  相似文献   

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创设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一、创设导入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能激发学生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苏联著名数学教学专家B.A.奥加涅相认为:"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设计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与学生数学认识过程合理融合的"自然教学过程",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谈谈如何设计自然的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1.
爱好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熟悉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一、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奇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蛇与庄稼》是一篇说理性课文,其事例典型,说服力强。作者的目的在于阐明事物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特别是要让学生弄清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客观规律这个“自然之道”的同时,了解本文所展示的“做人之道”这个价值,方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彬 《快乐阅读》2011,(12):60-61
学生如是说:数学枯燥乏味,计算量大、逻辑性强,毫无乐趣。教师如是说:数学教学变成了解题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因此,必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美,充分感受数学美,那数学的魅力就会使学生着迷,学生当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细致有序的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 ,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而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有片面性和随意性 ,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在教学实践中 ,有的老师忽视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数学老师 ,他们认为观察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专利 ,与数学科关系不大。但笔者认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交给学生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语文科同样重要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基础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就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激发观察兴趣 ,唤起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43):64-65
培养兴趣可以从对新奇事物的探究,巧设疑引发思考,在学生苦思冥想还不得要领之时,来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通过挖掘数学美、感受数学美,达到喜欢数学的目的,此外,通过变式训练,举一反三,理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也能增强信心;学有用的数学,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从而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6.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从比较开始,有比较,就能认识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初中数学教学如何通过比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得更快,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试就运用对比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粗浅的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学中怎样做到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一、从教学过程中感悟生活实际苏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教材第6页,教学"认识物体"的教学内容时,就能充分体现"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有利于儿童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杨静 《学子》2013,(8):3
兴趣是人类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通过我近二十年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产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一、通过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信任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我  相似文献   

20.
韩淑红 《中国教师》2013,(16):16-17
针对小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特点,教师须在数学教学中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以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全面把握。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变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体而言,大致概括为三方面。一、学习源于系统的重复和变异"变异理论"认为:一定数量的重复对于学习来说绝对必要。因此,为了认识某事物,就必须注意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