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非正式组织基本属性的客观阐述,比较具体地分析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建立和地位,非正式组织的特征、类型、结构和形成的原因,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王飞 《教育学术月刊》2011,(9):38-40,47
大学生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两者具有不同的类型与特点,对学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同时存在、同时运行。积极探讨两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其作用机理与大学生正式组织相比,有其显著特点,对学生产生着双面性的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和存在,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其成员和正式组织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组织具有非理性成员、变动和隐蔽、社区家庭功能三个特征,其存在对正式组织工作效率起着积极和消极作用.通过建立电子网络技术、主动接触和自组织委员会三种有效沟通机制,吸引、进入和转化非正式组织的信息,突破沟通壁垒,消除阻碍组织效率提高的因素,使非正式组织活动和正式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理论文献比较多,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角度和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但是,理论继承性非常明显,突破性理论成就不多。国外管理学理论界近年来已把非正式组织理论应用于分析研究各种机构组织的管理课题之中,但对非正式组织理论自身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不多,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平衡的课题研究就更少了。国内外普遍缺乏特别针对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平衡的课题研究,因此,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或组织实验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平衡作用系统功能,具有可行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告诉人们,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化解其消极作用将会促进正式群体的发展。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通过加强教育,开启民智,逐渐消除非正式群体产生的社会基础;通过完善监督,强化管理,努力破除非正式群体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消极影响;通过开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人们开始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任何正式组织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非正式组织,通过考察非正式组织的涵义及其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更好的实现组织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非正式制度具有自发性、非强制性、广泛性和持续性,而正式制度则又不同。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之间有着一种互动的和谐关系,一方面,非正式制度的安排会促使正式制度安排的出现,同样,正式制度也为非正式制度的稳定和改进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正式制度必须与非正式制度保持目标的一致性,才能保持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非正式组织是客观存在的, 是正式组织的必要补充, 它的存在有其特有的形式, 它对组织及成员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 高校管理者必须正视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研组织活动依赖于其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互动关系的基本特性实现,与其基本关系的确定性、一致性、差异性等深层机理活动有关;高校科研组织系统管理必须坚持关系互动原则,才能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行政中引入组织行为学的概念能推动教育行政研究的科学化。教育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是指教育行政组织中的人员在相互联系、接触过程中,出于共同友谊、兴趣爱好、共同利益需要而自发的聚集在一起的群体。本文从非正式组织内涵、教育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特点、正负效应入手,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如何有效管理教育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组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合理的精神激励机制,采用一定的精神激励方法,可以有效的引导高校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组织激励机制存在着种种的不足,以双因素精神激励机制为着力点,可以构建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道路。  相似文献   

14.
徐伟东 《大学时代》2006,(11):176-177
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它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正常管理都有重要的影响。只要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尽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负面效应,才可以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的正式结构就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基于不同的地位和职责而形成的科层结构。教学的非正式结构是一种依靠非体制性的规则塑造起来的一种感情或利益交往的空间。教学的正式结构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的引导和驾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教学的非正式结构在促进师生间信息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是对正式结构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双因素理论将员工工作中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于激励员工,保健因素是基础是前提,激励因素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23):11-12
青年教师群体是我国民办高校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其进行激励是建设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效条件。但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激励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要寻求和建构一条符合我国文化内涵的途径——"中庸之道"。"双因素理论"所包含的精神正符合我国的"中庸"精神,其内容为"中庸之道"提供了具体意见。基于"双因素理论"激励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双因素理论在教师激励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校最好的资源是教师。激励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益的教师激励模式,已成为教师管理与教育改革深化所急待研究的课题。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关于激励问题的研究有很多,也产生了各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高校正式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存在着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就业信息传递不及时、社会资源整合匮乏和对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引导不利等问题。非正式组织能够有效支持正式组织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给予信息共享、情感支持和资源利用的便利。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应该辩证地看待非正式组织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引导非正式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努力实现学生就业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学校工会是学校教师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组织,在管理非正式组织中发挥着桥梁和管理的作用。学校工会在管理非正式组织中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了解非正式组织特点的基础上,规范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主动作为,调查研究;关注学校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军人物;弱化消极型、破坏型非正式组织;强化积极型、兴趣型非正式组织;塑造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等。学校应重视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促使非正式组织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