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来往鄂州,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可是,历史上的江夏、武昌、鄂州,与今武汉市武昌区这一地名曾多次易置和重叠,以致今之读者、诠释者多将其地望混淆,难免张冠李戴。该文意在重新检索,将李白作于鄂州的8篇诗文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3.
四川渠县文物管理所藏有一块由明代渠县邑侯高则腾于万历甲寅(1614)重刊的李白《游南阳清冷泉》诗碑。明代以后的许多有关渠县的文献,均记载“南阳寺,李白有诗”。然而明代以前的有关渠县的古籍中,没有南阳寺和李白旅游渠县并作诗的记载,且古今各种李白的诗文集中,编注者均明确地指出,《游南阳清冷泉》是写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李白至渠作诗之事是明代后期以来渠县的文化名流根据诗碑而推论并衍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郁贤皓<李白丛考>,对李白生平事迹的考证,存在着诸多错误,有的还甚为严重.文章对这些错误择其要者进行了考辨与订正,使李白的生平事迹得以更为清晰地展现在当代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5.
从李白诸多有关诗作在内的大量历史资料和事实可以证明:李白诗中的“鲁门”,“东鲁门”和寓家附近之“石门”,同指故鲁国北界防 阳关;李白诗中的“鲁东门”,系指位于山东费县旧县城东面的故鲁国东界之防门;李白山东寓之地非为同处鲁西南平原的旧说任城或新说兖州城,而是为座落于徂徕山西南隅,牟汶河东岸,古鲁道这上的故鲁国北界防门--鲁门(一名阳关)东侧(在今南阳关村附近)。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文中的否定副词有部分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它们的基本语义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否定、禁止或劝诫、对已然的否定、对判断的否定等,但不同意义类别的否定副词之间互相渗透,有统一为"不"(表一般否定)的倾向。此外,李白诗文中关于这些否定副词的固定搭配和特殊句式比较多,从中可以窥见否定副词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唐代干谒之风盛行,干谒诗文应运而生。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都写过干谒诗或干谒文,通过与杜甫、高适干谒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干谒诗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在干谒过程的复杂心态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8.
唐时为李白编集的有李阳冰、魏颢、范传正三家.入宋后,乐史、宋敏求等所缟<李太白文集>是宋时最早的李白文集,李、魏两家所编<草堂集>、<李翰林集>先后被采入.先于<李太白文集>成书的<文苑英华>是唐宋之际最早的总集,其所录李白诗文则当是范传正所编"文集二十卷".<文苑英华>录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记>,而未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是其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反证.而<文苑英华>所录<初月>等十七首为<李太白文集>所无,且被严羽指为赝伪,符合范本"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的复杂来源,是<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源自范本的旁证之一.乐史、宋敏求等编的<李太白文集>只采用李、魏两家编本,说明范本已为乐史、宋敏求所不见,而<李太白文集>修成后,李、魏两家编本也不行于世,此或可作为<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又一旁证.  相似文献   

9.
由李白一生求仕的行为及其诗文考察,李白在主观态度上并非不想参加科举考试.李白不参加科举的原因在于客现方面,最关键的原因是其"潜还者"的身份、没有谱牒文书以及无法出具合格的家状.  相似文献   

10.
"以意为主"说是中国诗文评一个影响大、渊源早的理论,但自宋代以迄于今,人们对它的渊源问题一直存有误会。有人将"以意为主"说归之于曹丕,有人将其归为金代诗论家,也有人将其归为范晔和杜牧。本文联系书画理论,认为杜牧的"以意为主"说祖述卫夫人、王羲之的书论,而范晔的"以意为主"说则上承庄子和王弼等人的哲学理论。书论和哲学理论构成了"以意为主"说的两类渊源。  相似文献   

11.
吴师道是元代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颇多。吴师道卒后,其次子吴沉所编《吴师道集》收录了他生前的主要诗文作品,最为完备,但尚有遗漏之处。吴师道故里兰溪的相关县志及宗谱中保留了一些未被收入《吴师道集》的佚诗文,对这些佚诗文收辑和考辨,对吴师道研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纵观李白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在他以嘉许和称羡的口吻所咏吧的诸如凤凰,松柏、长鲸鸾凤等人格意象中,有一个频频出现并伴随诗人生命始终的意象,那就是大鹏,与李白素不相识却仰慕已久,追踪数千里终行相见的魏万,也称叹他为  相似文献   

13.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恰恰就是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杨栩生教授的新著《李白生平研究匡补》广搜博采,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做了不少爬梳剔抉,探幽索微的工作,提出了不少真正属于个人研究心得的精辟见解;而这些见解对于我们认识李白,走近李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有关史实的考辨,文章认为李白曾来歙县访许宣平、游览歙县城郊兴唐寺之说只是一种口耳误传或文学故事,并无确切的史实根据。  相似文献   

16.
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制度,从而打破了魏晋以来取士制度中的门阀垄断,世庶界限相对淡化了.但同时隋朝也规定了"工商之家,不得仕进"的禁令,对工商之家还是采取歧视性政策.而"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四民本末的界限仍然是严格的.唐代科举制度虽为寒士打开了仕进的大门,但这扇大门对工商之家来说是仍然紧闭着的.根据范传正披露的情况,李白无法提供足以证明他非工商之家的谱牒户籍等材料,以备户部集阅,而户部也不可能存有李白家族的原始档案材料是确凿无疑的.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恰恰使李白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儒家经学的羁绊,从而走进充分发展个性自由的广阔空间.说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是倒因为果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载吕华明先生<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时间考辨>一文,吕文提出了<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乾元三年二三月的新说法.本文就此进行探索,认为此表当作于至德二载八月崔涣,罢相离任江南巡抚以后旋接宋若思以御史中丞领江南西道采访使兼宣城太守任上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之前的八、九月间.本文还就<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写作时间考辨>所涉及李白几首诗的作年亦提出不同看法,从而作为否定<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乾元三年二三月间的旁证.  相似文献   

18.
马孟龙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11-12,19
李白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描绘庐山的佳作,诗中的“银河倒挂三石梁”句被认为描写的是庐山“三叠泉”瀑布。笔者结合文献、古人诗文并与该诗的内容相对照,对其重新考辨,认为李白并没有见过三叠泉瀑布,他所描写的应当是庐山“石门洞”瀑布。  相似文献   

19.
黄建聪 《文教资料》2005,(32):126-128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古诗文部分存在着一些版本错误,本文对入选的古诗文作了版本校对,指出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正>李白游侠诗在其诗文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研究者对其描写的客体作全面、深刻、准确阐述的却较为少见。本文试图对李白游侠诗作一个准确、全面、深刻的定位,以补全对李白游侠诗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一、李白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中国的侠文化精神传承到唐代,出现了战国以来任侠风气的又一高潮。一方面,任侠成为唐人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述,同时也是文人士大夫走向仕途的"终南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