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科学探究的结论。但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使用《科学探究手册》、《科学探究学案》等教学资料,过分地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进行"指导",这些以教师视角编写的《手册》或《学案》,让学生依既定步骤"按方抓药",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学和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活的两大侧面。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是新课程实验的需要,更是落实"教师即研究者"、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文章就高中理科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通过对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结果的梳理、分析,建议:广泛宣传、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多读书;着力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强化教学行动研究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外结合,构建良好的教学科研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小学(3-9年级)阶段普遍开设“科学课程”(也称综合理科课程或综合科学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从目前科学课程实施的现实看,多种障碍不断凸显,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师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乃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科学课程教师(简称科学教师)的角色失调所引起的。笔者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科学课程教师角色的纵深挖掘表明:新课程背景下合格的科学教师应当扮演十大角色:“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与学习者”、“科学探究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评价者”、“课程设计的参与者与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利用者与开发者”。  相似文献   

4.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永平 《教育科学》2005,21(3):59-61
帮助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教师具有理想的科学本质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现状,调查对象是51位初中理科教师,调查工具是含有9个开放式项目的问卷。调查表明,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基本处于较为朴素的水平。论文对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现状从文化根源的角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话语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传统科学本质观下的教学话语会使学生形成传统的科学本质观,容易导致学生机械性学习而非理解性学习,使学生很难具有批判性精神和创造性精神。当代科学本质观下的教学话语有可能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于科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话语重建的基本策略有:反思科学本质,重建科学本质观;转变认识角度,重建认识论范式;区别观察和推论,重建跨越性话语;区别定律和理论,重建产生式话语;设计认识论主题,重建认识论话语;设计反思性活动,重建认识论反思性话语。  相似文献   

6.
论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发展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平 《教育科学》2007,23(3):48-53
培养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理科教师具有相应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可以从显性教学目标、具有认识论水平的教学主题、显性区别观察和推论、注重知识产生方式、反思性评价活动、评价性作业等六个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主要在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自我监控系统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8.
入职适应阶段是新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如何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化,是关系到新教师个人成长、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用质的研究方法分析入职适应阶段两位小学教师的成长,在对话和反思的过程中,描述和表达了新入职教师对于工作之初的同事人际关系和自身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适宜探究的问题情境,我们对理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但缺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反思、批判等能力。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弱与平时物理学习成绩、学校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在义务教育理科教学中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将科学探究引入理科教学。不仅具有时代意义。它对改革我国传统化背景下的课程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义务教育理科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应当遵循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师专这一层次的高校教师要不要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文章以两门省级精品课的创建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论证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辨证关系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转化,互动相长.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培养中学物理教师科研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培养科研能力是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对中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科研素质进行了研讨,并对中学物理教师加强教科研方法教育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美国ICAN探究教学培训项目旨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关于科学探究和科学本质教学的专业化发展,本文对该项目培训前后的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行为进行了实证调查,以此评价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并反思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探究教学培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学习是一种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它与科学研究存在着异同性。这种异同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在认知过程上具有重演性;在获取知识上具有类似性;在问题解决上具有模拟性;在研究程序上具有简约性。把握这些特性对我们搞好科学探究学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试论现代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与对体育科研的处理方法和技能,对学校体育质量的高低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师掌握科研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如何获取科研信息、以及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国外的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的科学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要求,这是我国的科学教育研究者和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的科学课程改革中就开始进行有关的研究和实践,有三种主要的教学和研究模型及实践结果可供我们借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化和程式化。我们应当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采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适当的教学和研究模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科学探究的再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开展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科学探究成为实施和研究的重要环节,根据实施过程中对科学探究应用和理解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在与国内外科学教育专家交流和研讨的基础上,以化学学科教学为例,试图从学科知识体系特征、学习情境与过程和探究式学习方式角度去分析,即建立在宏观现象水平、微观粒子水平和符号表征水平三个层次上对化学概念的理解;重视设计学习情境和途径来促进概念的应用与转化;增进对科学探究本质过程的理解,达到更加深入地领会科学探究进入科学教育的主体过程的必然性与可操作性,以期加快教师观念的转变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增加了工程技术元素,提出“科学实践”概念。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转型,更加关注具体的实践活动,更能促进与知识的融合,更有助于深化核心素养的发展空间。通过改变探究活动与知识建构相脱离的倾向、改变问题驱动方式为项目驱动、改变单一学科教学为学科融合等策略,可以有效实现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as formulated by C. S. Peirce is grounded in the notion of communities of discipline‐based inquiry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he phrase ‘transforming the classroom into a community of inquiry’ is commonly understood as a pedagogical activity with a philosophical focus to guide classroom discussion. But it has a broader application. Integral to the method of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is the ability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 to actively engage i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discipline‐based communities of inquiry so as to become informed by the norms of the disciplines, not only to aspire to competence within the disciplines, but also to develop habits of self‐correction for reconstructing those same norms when faced with nove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cluding those in the classroom.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scientifically. But it also has 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thinking critically within all key learning areas. Here we concentrate on science education. We present the parallels between philosophical inquiry and scientific inquiry that need to be realised to promote and engage with scientific inquiry in the classroom. We also discuss the conflicts between philosophical inquiry and the way inquiry science in the classroom is portrayed in the education literature. Based on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perceptions of science as inquiry,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inquiry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在对"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大量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以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2内容为素材,选择两个高一班级进行为期半年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验,在对实验结果从多个角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