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诗词作品进行审美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的物象与人事使作家产生感发,并运用某些艺术手法,遵循某种规范,将其内心的感触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形成的,也可以说,是诗人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的结果。想象和情感是形成美感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解读古代诗词作品,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抓住作品中的重要意象,分析其使用的艺术性。第二,将自身情感投入作品中,去分享诗词中的生命和情趣。第三,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正确理解诗词中的形象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审美客体(社会生活)和审美主体(作家)相互交融的产物。它不仅再现对象的本质,同时又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现实生活只有当它进入作家的视线,为作家深切感受、体验和理解,并有独特的发现,才能成为创作的起点。否则,现实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游离于文学艺术之外的客观存在。因此,在考察文学艺术创作时,不但应当视客体的研究,而且更应注意创作主体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是创作主体的多种心理机制协调运动的过程。其中情感和想象两种心理因素在创作中表现得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3.
审美情感在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历史人物的选择和褒贬冲破了“史”的规范,喜欢“旁搜异闻”,予以著录,满腔热情地为古今那些德高行远、才华卓著的英雄贤才树碑立传;无情揭露和抨击凶官恶吏的恶德劣行,真正作到了“不隐恶”。这种情感来源于司马迁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因而既不是肤浅庸俗的滥情和无病呻吟,也不是个人爱好和恩怨的随意渲泄,带有普遍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写作课不应只是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加各种文体的训练,而应在此基础上有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审美感悟能力。因为写作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心灵,情感的释放,只有内心充盈、情感充沛才能写出鲜活并具有生命力的文章。否则,便是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5.
杨杰蛟 《职大学报》2016,(4):12-16,76
中国当代女作家陈染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尽管处在不同的写作背景之中,但在过往时空的描绘与故事氛围的营造上两者均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普鲁斯特的创造性接受,陈染的作品在叙述方式与审美效果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活动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开始.写作观察可分为客观观察和艺术观察,艺术观察是高于客观观察的一种审美观察,有其自身特殊的属性,体现出审美主体的独到发现和审美情感,并且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艺术观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敏锐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和深入透析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广告写作中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广告写作的文化品味和审美价值,激发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于广告宣传产品的认同,刺激购买行为。为此,在广告创造过程中,必须遵循广告美学的有关原理,如形象美、动态美、情感美、异质美等。  相似文献   

8.
学生囤积了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性,但如果缺乏语感、缺乏语言表现能力,就无法将内心丰富的情感、理念以适当的语词表现出来,也无法完成写作。必须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写作语言训练,把握语言的感情色彩,形成个性化的创新的语言能力,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直觉是作者极为重要的素质,是审美心理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作者思维的本能表现,是作家知能、感觉、情感、理智等诸心理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积淀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涵。分析了审美直觉的三大特点,从而说明审美直觉是创作主体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文学作品的色彩和旋律。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80后”正式登入文坛.随着文学评论的勃发和文学研究的深入,“80后”作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著所关注.2009年,文学史著首次将“80后”作家纳入书写范畴.之后,文学史著中的“80后”作家经历了命名由文学爱好者到写作群体的演变,书写方式也从群体展览转向个体审美.但是,当代文学史著对...  相似文献   

11.
李雪华 《职大学报》2006,15(3):41-42
婆媳关系是家庭结构中一组非常重要又微妙的关系,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母题之一。在作品写作中,作家的性别身份制约着它的叙述中心和表述方式。本文通过比较《寒夜》和《玫瑰门》中对婆媳关系处理婆媳形象塑造上的不同,探究性别不同的男作家巴金和女作家铁凝在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性别意识及不同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小说文本的语体,也即其风格特色的生成是由其叙述话语在语音、词汇、语调、语境等多方面的特点共同构成的。要辨认和确定作家的语体可以从其语言类型的选择、叙事语式、语言的审美变异、节奏调控、语境审美蕴味的生成等方面来考察。本文试从海明威作品的口语化叙述、用对话来反映主题、省略直接信息、象征的隐喻、反讽的张力等几大方面的写作特点为例来阐述作家独特语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废名早期小说钟情于童年记忆的书写,他喜欢把儿童设置为故事的主角,并且使用具有过去时间形态的生活经验做小说的题材。这一做法导致了他早期的小说写作多选择回顾性叙事视角讲述故事,这种选择既凸显出一个作家童年心灵体验作为重要资源被开发、被利用的状况,同时也表征了其对于作家文学审美追求并及诗化小说艺术风格形成所产生的关键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风格是由言语作品表现出来的作家运用语言成熟了的标志。作家的创作一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后,必然具有如下特征,即: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特征,有多少个“家”,就有多少种风格,其异如面;另一方面,由于现实生活的要求和写作题材的选择以及作家对语言技巧不断探求、升华,一位语言大师又会兼有几副笔墨,从而形成风格的“别体”,这恰是文学艺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了的标志,我们更应珍爱和鼓励,使之阔步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饱含着作家强烈的审美情感。特别是青少年阅读文学作品 ,很容易受到作品中情感的感染与影响 ,得到情感的滋养与调节。《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散文诗 ,它描写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风雨图 ,图画中贮满了生活的快乐、纯真的童心 ,可谓景美、情真 ,给人以美的享受。上这节课可以贯穿这样的设计思想 :通过赏析与朗读 ,使学生从图画中欣赏故事 ,从故事中感悟真情 ,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首先从图画中欣赏故事。本文所描绘的这幅风雨图可分成 3个镜头 :风小雨稀 ;风大而急 ;风雨交加。其声音也由小及大 ,由缓而急。于…  相似文献   

16.
铁凝是女性主体意识突出的当代女性作家之一。她在长篇小说《大浴女》中塑造了真实坦荡的女性群像。作家对女性形象身上奔突的欲望——情欲、恨欲等作了形象揭示,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女性人物的欲望追求始终与其情感和精神相纠缠。她们在为自己欲望的实现不遗余力地争斗,而情感精神上的困惑与矛盾使她们难以心安理得,呈现出人性的复杂状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积极的情感促进二语写作学习,消极的情感阻碍二语写作学习。高职院校传统的成果教学法对学生二语写作产生消极情感,学生的消极情感又在诸多方面对写作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而过程写作法和写长法教学有利于消除写作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意为"寓意之象",因有创作主体情感活动的参与,使其区别于其他物象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从古代诗歌开始,中国文人便广泛运用审美意象进行创作.苏童作为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其小说中大量的意象书写及作品中独特的审美意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通过大量审美意象的创构,苏童在完成叙事目的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美学追求寓寄于意象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首先,依据国情把启蒙始终落实在"民族独立"与"大众解放"的救亡基点之上,促进了文学思想的现代化;其次,党的文艺政策使作家的思想感情以及对题材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和人民发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再次,从现实生活出发,依据人民的审美需求,倡导文学的民主化和大众化,同时也顾及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鲁迅杂文的独特风貌,鲁迅杂文对于艺术本质的独特体现,以及所谓的“鲁迅笔法”,都与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都以后者为深层原因。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渊博的学者,是异常清醒、异常自觉的革命家,又是通晓多种艺术形式,具备多方面艺术天才的作家。这种情况,使他审美心理诸要素:——感知、情感、想象、理解、意志之间产生了复杂微妙的关系,出现了在高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相互同化和顺应。杂文创作所表现的鲁迅审美心理,其中心点和基点是理性的深刻和强大。鲁迅的审美心理结构,以理性思考(即“理解”)为根基和导引,感知、想象、情感和意志等要素被它有力地改造和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