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论述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个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核心——群众路线的思想,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个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渊源,有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利于推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借鉴价值。从语言形式来说,具有语言风格中国化、语言表述大众化、语言宣传富有亲和力特点。从语言特点来说,其语言具有表达的通俗性、比喻的形象性、宣传的普及性特点。从语言价值来说,其语言具有美学价值、时代价值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堪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奠基者。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除了客观的历史原因外,也与其自身深厚的理论素养、渊博的文化知识积累有关,更与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如实践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说理争鸣法等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的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政治任务。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为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党90周年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90周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顾名思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毛泽东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具有比喻的生动性、宣传的多样性而且也具有诗词的感染性.它们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具体可感的群众语言,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结台起来.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民族化和时代化.本文在阐述其特点的同时也试图从"三个结合--结合群众利益、结台中国民族文化特点、结合当今中国实际"来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熟悉大众化对象,采取适合其实际情况的大众化方式;使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活问题;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并同其作坚决的斗争.总结这些经验,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牢牢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基本方略,使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毛泽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群众手里的思想武器.他从分层教育目标、改进学风、关心大众利益、坚持群众路线等方面有效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总结和发扬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引领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运用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借助于传统文化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有关具体问题,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每个人都以某种方式从事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日常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寓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回归日常生活,首先,要立足大众日常生活世界,建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其次,要了解大众日常情感取向,激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情感;再次,要解决大众日常生活问题,消除社会疑虑。  相似文献   

11.
学风是马克思主义通往大众的必要条件和必需前提。学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毛泽东关于学习、学风的一系列论述内容丰富,观点独到而深刻,其中关于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和“党八股”的剖析和批判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他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及其为学为文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总结,更是我们在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足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两个维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大众化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普遍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普遍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普遍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践行。要实现这些具体目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核心入手。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相一致的,一定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普及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围绕实现"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建设目标,从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问题入手,进而探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种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研究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在当今时代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从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并掌握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体现其真理的指导意义,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实现自身的大众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传播,也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及大众化过程。但是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而我们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横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面前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化解,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作为我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贯重视语言艺术对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作用。他不仅艺术性地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而且他的语言理论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并对中华民族的语言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加强对毛泽东的语言理论研究,对于当前我国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常生活理论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面向日常生活的传播,并通过非日常生活的传播提升认识,起着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自身及两者关系发生了巨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要求我们培养传播骨干,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活动领域,采取不同的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18.
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与任务,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本身也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要求,适应这一新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是共产党茁壮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工农武装割据进行民主革命的关键阶段,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中必不可少的重大阶段。在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被多数人了解并接受,广泛传递到共产党的整个组织中,并将其确定为指导思想。中央苏区时期,为了调动人民群众和爱国人士投身于革命的积极性,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产党和当时的政府在中央苏区经过积极创立报刊、开展学校教育、翻译马克思重要文献等等方式,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最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苏区逐渐成为大众化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讲话》中毛泽东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思想,既给文艺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崭新的人生观,又给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重新学习《讲话》中的文艺大众化思想,对于解决当前中国文艺界存在着功利化、庸俗化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