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袭巴格达     
“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他是一个国家必须处理的严肃问题。”关于伊拉克问题,9月5日,布什发表了比以往更为强硬的讲话。 当天,美英两国出动了(?)00架战机空袭巴格达,而此前,英战机对伊拉克南部禁飞区”的空袭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但这一次,美国五角大楼加快了对伊拉克进行军事部署,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华盛顿号”及其战斗群已驶往中东地区,发动全面进攻所需的约15万装备充足的部队,可以在圣诞节之前被调到该地区。  相似文献   

2.
巴格达之行随感☆☆☆林皎明我受人民日报派遣,于2月16日只身前往巴格达,报道美伊危机及安南秘书长出访巴格达的全过程,从一线写回有关消息、通讯等稿共11篇。23日,安南凯旋而归,记者也于4天后平安回到本报阿联酋记者站,顺利完成报道任务。(一)这是一次国...  相似文献   

3.
离开巴格达已经3个多月了,这个从繁荣一步步走向毁灭的都市令人难以忘怀,一些鲜活的片断时常在眼前跳动.  相似文献   

4.
在战后的伊拉克采访是非常困难的,萨达姆政权垮台后,由于美英联军缺乏对这个国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伊拉克陷入严重的无政府状态,抢劫、枪杀事件屡见不鲜,社会治安混乱,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没有安全感。面对战后的伊拉克,我开始还真不知从何下手采访,因为新华社在伊拉克只有3名记者,另外2名是文字记者,分工非常明确,只有我是“飞毛腿”天天往外跑。租了一辆美国产福特卧车,司机是一位由于伊拉克战争而失业的老本行,会一点英语,非常有经验,哪里有新闻,哪里是热点他好像都知道。因为伊拉克政府前新闻部被美军解散,所以,只能到美军当局所谓的新闻中…  相似文献   

5.
白宫之旅     
《出版参考》2004,(4):45-45
当我在白宫的行政办公室工作时,我曾经被邀请参加一个在全国新闻俱乐部举行的由记者们参加的非正式烧烤聚会,这个聚会在全国新闻俱乐部的饭馆里举行。这里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的距离。事前没有向外发送过请柬,这只是一个非正式的聚会而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肉正在烤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人们说了许多非常出格的话,就在此时,电梯的门突然打开了,总统从电梯里边走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7.
伊拉克提前一天提交报告,是希望借此传递其全面配合核查的诚意吗?这份长达万页的“答卷”会被打几分呢?  相似文献   

8.
9.
10.
2003年12月14日,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当天在巴格达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经被捕。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桑切斯中将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军13日夜在提克里特采取了“红色黎明行动”,并逮捕了萨达姆。我作为驻外分社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在处理完新闻发布会的图片稿后,看到CNN正在播放巴格达市民在市中心庆祝的画面,立即与我的同伴新华社驻外英文记者李骥志打车前往采访,“被迫”目击了一场巴格达广场枪战。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每晚睡五小时,工作时间很长,一星期规定阅读四部书,其中一部为惊险小说。饮食极简单,早上葡萄烧饼,午餐吞拿鱼三明治。  相似文献   

12.
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说:总统新闻发布会———无论它有多么不完善———不能是一种特权,而只能是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白宫新闻发布会有时简短,有时冗长;有时充满友好气氛,有时又剑拔弩张;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针锋相对。总统和他的助手们的品格和能力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才得到最严格的考验。在美国,除了国会的监督之外,总统没有义务对他的言论或政策进行解释。总统新闻发布会给了新闻媒体一个难得的机会去质疑总统的权威。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总统才不得不对所有问题作出回应。除此之外,再没有机会就当天事件向总统发难了。同…  相似文献   

13.
白宫首席发言人的工作,是件绝妙无比的工作,任凭什么诱惑也不能让我放弃这段经历。——白宫前发言人拉里·斯皮克斯 1981年3月30日。里根入主白宫刚满10个星期。午饭后,白宫副发言人拉里·斯皮克斯请示他的顶头上司吉姆·布雷迪:“是你随总统去呢?还是要我去?”原来,里根总统定于当天下午在劳联——产联建筑业工会全国会议上发表演讲,地点是华盛顿希尔顿饭店。“还是我去吧,”布雷迪告诉斯皮克斯。就在这一天,一位名叫辛克利的青年在希尔顿饭店开枪行刺,里根负伤入院,但不久便痊愈,而他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克林顿刚搬入白宫,他最多只能连任一届,也就是说他一家最多可在白宫住八年,这是美国宪法规定的,但白宮另一位住客却可以长住不走,不过他们并非人而是鬼魂。多年来白宮传过不少鬼故事,据说在那里出没的鬼魂包括第2任总统亚当斯的妻子阿比姬、第4任总统麦迪逊的妻子杜莉、第7任总统杰克逊,以及第16任总统林肯,他们不只一次令外国客人和当时住在白宫的总统家人吓一跳。  相似文献   

15.
我作为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达五年之久,主要分工采访白宫。如果说对白宫毫无见闻,恐怕难以令人信服。但终日来去倥偬,说见得多么深广,也非实在之谈。现仅就印象较深的几件琐事,稍加整理,借以了却一件未尽职守的心事。莫名其妙的“安全审查”在美国,作新闻记者本已是“无冕之王”了,当白宫记者更是“一进龙门,身价百倍”,为同行们所仰慕。这除了因为是常在总统周围,容易出头露面以外,还因为所有申请作白宫记者的人,都要经过时间最长而又繁琐的“安全审查”。一俟被通过拿到记者证,就好像得了“最高的奖赏”。记得十几年前,我在伦敦申请英国政府颁发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政府中,新闻发言人是一个相当风光和重要的岗位。据笔者查到的资料,白宫新闻发言人起源要比白宫定期新闻发布会早一些。它诞生在19世纪中期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最初以总统私人秘书的身份出现,可以称之为总统新闻发言人。安德鲁·杰克逊是最早聘用新闻发言人的总统。后面几位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也都以私人  相似文献   

17.
宋双峰  王绣宇 《新闻界》2004,(5):69-70,72
在美国,有这么一个人——总统可以不见记者,但他必须每天都与记者唇枪舌战;总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不能在记者面前说错半个字。这个人,就是有“白宫之嘴”之称的白宫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8.
白宫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前总统顾问卡伦·休斯辞去总统高参职务,归隐得克萨斯州老家后,首次陪伴布什出行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政府中,新闻发言人是一个相当风光和重要的岗位。白宫新闻发言人在白宫里的职务是“新闻秘书”,地位不低于一名部长或是一名总统助理,办公室在白宫西翼,距离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仅几步之遥。发言人可以列席许多重要会议,并经常与总统商量重大问题如何表态。他还是总统新闻  相似文献   

20.
麦克莱伦长期追随布什左右,本书体现了他对布什及其施政理念的看法,描述了白宫的运作机制,阐释了白宫各项施政目标、工作重心的确立过程,还深入剖析了布什核心幕僚的政治人格和施政角色,这些幕僚包括被称为"布什的大脑"的卡尔·罗夫、白宫办公厅主任安迪·卡德、总统咨询顾问凯伦·休斯、国务卿赖斯和副总统切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