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需求和愿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较好的生活愿望.当今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分配和公平发展权,就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阶段的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特点。文章指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人类顺应自然,人类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四个阶段,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当今人们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六大表现:人口爆炸性增长,耕地与粮食短缺,淡水供应日益紧张,能源与矿产渐趋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森林破坏与失调,同时新技术革命又帮助人们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又体现了新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几大特点。人们通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正确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整合 ◆考点阐释 考点1.人地关系及其演变 阐释:人地关系是本专题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贯穿地理学科所有内容的一条主线.复习中要抓住"人地相关模式图"明确:①人类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②人地相互关系的内涵即图中每个箭头的含义,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顺应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有利的和不利的).③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过度索取资源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超量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国胜 《地理教育》2003,(3):20-20,25
一、“人——地”协调共生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1.“人——地”协调共生论人地协调共生论或共同创造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本耐特、乔利及前苏联学者索恰瓦。本耐特和乔利认为: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可区分为调节和共生。调节是指短时期和小范围内对小规模的人流和物流进行人为的控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而人类对于长时间大范围和大规模的人流和物流却缺乏这样的能力,只能通过人与自然的共生才能达到协调。索恰瓦认为:“人与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并列举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试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已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项基本内容,其中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人口膨胀对资源、环境等形成了巨大压力,直接了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问题更为突出。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研读了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文地理部分,发现其人文地理部分结构化特点非常鲜明。将课本中每个专题作为一篇科研论文,论文则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继之,将这种结构化模式运用于指导学生的地理教学,效果显著。下面以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水土流失的治理”这个专题来说明论文结构化学习法的运用。一、浏览课文,明确结构既然已经明确了课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结构模式编写的,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指导学生通过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一步骤所对应的课文内容。本专题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持续增大,自然环境和资源受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就是从环境、资源的角度,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的持续发展方针。文章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环境、资源形势,提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10.
可持续发展运行:从战略到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除了发展中国家自身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西方国家将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结果,与此相反,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等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却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一开始就遇到的时代性难题,是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挑战,现实要求发展中国家既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业化、现代化过程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又汉有重蹈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复辙,掠夺式开发全球资源、殖地移民,走先污染后治理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发生了经济猛增、人口爆炸和资源耗竭三大变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敲响了警钟:今后人类生存发展已不能单凭土地租种和挖掘地球资源来维持,如果不改弦易辙,“地球村”将有濒临毁灭的危险.可持续发展,即为了满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地球村”的一切国家、民族和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在不损害和掠夺后代发展需求这一根本前提下,在空间上自觉遵守互利互补原则,不以邻为壑;在时间上循序渐进,树立理性分配意识,勿在赤字状况下逆发展;在伦理上力求达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反对“先污染后治理”和“高消耗畸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如果将可持续发展形象地比作人类世纪的坐标轴,那么纵轴是时间上的连续性:兼顾当代与后代、控制人口、提高素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横轴是空间上的立体性: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并举.核心问题则是推动“人类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政治、思想观念、法律和技术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区域是人类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上。回顾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水平的评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研究中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提出了见解,并指出了今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沈阳市人口、资源及环境等问题入手,论述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沈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进入21世纪,人们的眼光就应特别关注可持续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且要在更高层次上,即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策源地-思维领域,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观,以期实现保护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用于人口、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用于教育领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从“可持续发展”人才观的含义入手,探讨教育技术对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除了发展中国家自身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西方国家将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结果,与此相反,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等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却是发展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开始就遇到的时代性难题,是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挑战,现实要求发展中国家既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业化,现代化过程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又不能重蹈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复辙,掠夺式开发全球资源,殖地移民,走先污染后治理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博大精深,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进步等多方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行改革开放,从自身的国情出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下资源环境的关系;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探讨了在中国实际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植于完善的支持与保障体系上,即:确立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发展市场经济与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保持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平衡;加强农村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持续增大 ,自然环境和资源受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就是从环境、资源的角度 ,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 ,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的持续发展方针。文章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环境、资源形势 ,提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