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提出和证明一个有关实数性质的主要定理(定理4),为了说明其意义,还将得出一类序列的值的分布规律,这种序列是由一类可微周期函数构成,函数的周期为无理数,作为特例,本文还给出序列{Sinn}的值的分布规律。最后,应用定理4,本文证明了著名的克罗内克定理。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特例。另外,定理5给出了无理数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初中几何《相似形》一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定理,然而教科书中并没有给出这个定理的严格证明,教参中又指出这个定理的证明涉及到无理数理论、极限思想等等,意指这个定理现阶段无法证明.事实上,对于这个定理,如果运用面积法完全可以给出一个既严谨又简捷的证法.  相似文献   

3.
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课本对这个定理是用举例的方法引入的,没有给予严格的证明,人教社编写的配套用书《教师教学用书》对该定理没有给出严格证明作了如下解释:“因为证明涉及无理数理论、极限思...  相似文献   

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定理,遗憾的是,教科书并没有给出该定理的严格证明.对此,教参是这样解释的——证明涉及无理数理论、极限思想等,学生尚不能接受.事实上,对于这个定理,如果运用构造法将此问题进行巧妙地转化,则完全可以得到既严谨学生又易接受的证法.  相似文献   

5.
二次无理数的连分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二次无理数(a+√n)/b展为连分数的简便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有理数的连分数展开及某些定理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已知:如图1,l1∥l2∥l3,l4、l5分别交l1、l2、l3于A、B、C与D、E、F点.求证:AB BC=DE EF.在讲授这个定理时,老师采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证明,即把AB BC的比值分为正整数、分数、无理数三种情况,结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给予证明.特别是当AB BC的比值为无理数时,采用近似值,利用逼近法进行描述性说明该定理成立.但是这种方法并非严格  相似文献   

7.
关于为无理数的证明,课本上虽然没有涉及,但由于其证明中所用到的知识我们都熟悉或易于理解,因此这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是可以或者应该接受的.不过需特别提醒同学们的是,由于直接证明难以着手,因此在证明过程中采用了反证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法的一种,应用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从假设出发,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得出与公理、定理或已知相矛盾的结果,进而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另外,证明中还用到了整数的奇偶性.以下我们给出为无理数的证明.证明(用反证法)假设不是无理数,那么是有理数,于…  相似文献   

8.
利用算术基本定理证明了一类无理数,即有限个互异素数的积的正分数次幂是无理数.  相似文献   

9.
初中《几何》第二册第208页用举例的方法给出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但没有给出证明.因为证明涉及无理数理论、极限思想等,学生尚不能接受(引自初中《几何》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32页).课本的安排既利用了前一节“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叉渗透了高等数学思想,不失是一个巧安排,然而,用初等方法能否对此定理进行证明,现分别介绍初二学生及高一学生能接受的两种证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教学 ,初中《几何》教材[1] [2 ] 都是采用举例引入而不予证明的方式编排的 .为什么不给出证明呢 ?据说是因为证明涉及无理数理论、极限思想等 ,学生尚不能接受[3] .下面给出一个无须涉及无理数理论、极限思想的证明 ,供教学时参考 .定理 如图 1 ,△ABC中 ,若DE∥BC ,则 DEBC =ADAB=AEAC=MNMC(其中MN和MC分别是△ADE和△ABC的高 ) .证明 如图 1所示 ,构造 AFBC ,过D作GE∥BC ,过D作HK∥AC ,过C作CM⊥直线FA ,垂足为点M ,而交直线GE于点N .∵S△AFB=S△ABC,S△AHD=S△ADE,S…  相似文献   

11.
涉及处理无理数的小数部分的习题,近年来不仅在高中试题中出现,在一些初中竞赛题中也常见到。文[1]利用高中的“二项式定理”证明了两个关于无理数的小数部分的性质定理,本文仅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给出简证,使初中生也能掌握和使用这两个定理。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仅从整数的奇偶性上引出矛盾,利用反证法给出5(1/2)、13(1/2)、13(1/2)、21(1/2)、21(1/2)、29(1/2)、29(1/2)等数均为无理数的统一证明,供同学们参考.定理若p是自然数,则(8p+5)(1/2)等数均为无理数的统一证明,供同学们参考.定理若p是自然数,则(8p+5)(1/2)是无理数.证明假设(8p+5)(1/2)是无理数.证明假设(8p+5)(1/2)是有理数,即有(8p+5)(1/2)是有理数,即有(8p+5)(1/2)=m/n(m/n是既约分数),则有(8p+5)n(1/2)=m/n(m/n是既约分数),则有(8p+5)n2=m2=m2……(1)[1]假设m与n均为偶数,则恰与m/n为既约分数矛盾!故假设[1]不真!  相似文献   

13.
数列:a_n=(1+1/n)~n (n=1,2,…)(1)的极限是无理数e,关于它的存在性的证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版的数学分析和高等数学教材,大多仍采用较冗繁的二项式定理的经典证法,个别教材所采用的其他证法,也并不简便。  相似文献   

14.
特例是数学学习中获取信息,寻求问题解决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方法。特例与证明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真命题须严格的证明,而要证明是假命题只须一个特例(即反例)即可否定。例如,要想证明“两个无理数的和仍为无理数”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特例就能实现。因为、√2+(5-√2)=5,而5不是无理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引出做了较大修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节的教学做了明确要求,指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它.”这个定理“是用举例的方法引出的,没有给出证明.因为证明涉及无理数理论、极限思想等,学生尚不能接受.通过举例说明,学生能够承认这个定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正确地使用它.”虽说新教材降低了难度,明确了要求,但是教师怎样用好新教材,仍须深入钻研教材,领会大纲精神.因为对这个定理主要是正确使用,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精力旺盛、吸收率较高的前30分钟,把定理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sinx的幂级数展开式和莱布尼茨定理,利用反证法证明了当n为非零整数时,sin(1/n)为无理数。  相似文献   

17.
对描述实数连续性的三个定理成立的条件作了讨论,举例说明它们在有理数集与无理数集不成立.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给出无理数的稠密性的一个初等证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参加西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3"短期集中研修项目和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共114名初中数学教师的调查,考察教师对无理数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研究发现:(1)初中数学教师对无理数定义类型掌握单一,基本证明方法不熟悉;(2)教师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3)教师缺乏与无理数相关的数学史知识;(4)教师缺乏整体的数学观及对无理数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20.
指出与无理数e有关的六个式子的等价关系并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