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龚晓斌  金兰 《海外英语》2014,(19):125-126
文学模糊语言具有较高的审美意义,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对译作起着重要作用,而对模糊语言翻译质量进行评估则是模糊语言翻译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基于文献综述法,对国内模糊语言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现状及方法进行归纳,即主要以经验式、感悟式的研究居多;科学的、客观的研究比例较少,研究方法上需要突破。模糊语言的质量评估应鼓励大胆创新地引进新的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通过将语料库与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结合起来,在方法论和实践上有望出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引起翻译研究中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科学,翻译是艺术,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翻译是复制,翻译标准是信、达、雅等命题中的科学、艺术、创造、复制、信、达、雅等都是模糊词,这些模糊词已经引起了翻译研究中的众多是是非非。认识模糊词的模糊特性,限制模糊词可能引起的歧义,用同一种语言说话和理解他人的观点,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翻译的性质和标准,都可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肖雨  孙蕊 《英语广场》2017,(4):59-60
现阶段,人们在进行翻译时,常使用平行、多语和科比语料库三种模式,这三种翻译模式较以往的形式更加规范,同时翻译的内容更加连贯。平行语料库就是当前翻译采用的一种模式,使用平行语库时,翻译人员甚至可以根据其中的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使用特点,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翻译。而对于翻译进行质量评估是当前翻译学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概述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翻译质量相关评估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平行模式语料库视角下对翻译进行质量评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吕斌 《海外英语》2012,(5):187-189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对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经从理论、描写和应用等不同层面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发展。语料库翻译研究借用现代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翻译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其理论基础,以翻译文本作为其研究对象,同时引入科学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客观地描述翻译活动本身的规律。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语料库翻译研究为译学研究引进了新的研究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国内翻译质量评估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是应用译学理论的重要内容,该领域有很多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如翻译批评与翻译质量评估概念的区别、译文质量评估标准、译文质量评估模式建构、如何实现客观而又科学的译文评估、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等。本文旨在对于以上话题研究的国内成果进行介绍,并对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领域的研究进行评述,最后对于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汉英翻译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面对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而难有作为,追根溯源,这种遗憾源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而英语则追求条分缕析,讲究逻辑,借助形合,漠视所谓的整体感应。英汉翻译中,译者常常遇到文化差异引起的模糊语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的功能,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精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语用中,模糊语言却是广泛存在的。本文通过分析语言的模糊性本质及模糊语言的文化趋同性和差异性,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表达美的意境、传达诗的意象的最佳方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英汉两个民族在心理原型和思维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所包含的模糊美感在从源语言转向目标语言的过程中多有磨蚀。本文试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做一个尝试性的研究,分析模糊语言的模糊美感在翻译过程中的磨蚀成因,探讨可以使用什么翻译策略对模糊美感进行合理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都存在模糊性这一基本属性,即并不是所有的用词用句都是直白的、精确的。这种基本属性使得语言运用下的产物之一——文学作品,具有令读者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本文就英美文学模糊语言翻译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翻译工作或文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倩 《文教资料》2009,(4):36-3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模糊语言学也应运而生.是一门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本文从翻译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模糊语言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试图为译者拓宽语言转换的视角,佐证模糊语言的研究对翻译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模糊语言学和翻译学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模糊翻译理论。分析了国内模糊翻译研究的现有成果,讨论了模糊语言现象的构成特点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本出于保密、观望、礼貌等种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较于普通文本更频繁地使用模糊语言。本文结合实例,借用法国塞莱斯科维奇创立的翻译释意理论,探索政治文本中的模糊现象及翻译方法,指出译者的认知在原文模糊语言理解中有重要作用,政治文本模糊语翻译的标准是追求意义对等而非表面上的语言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语言的具体翻译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政治文本翻译的质量,也有利于加深对释意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可译性的限度及其翻译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旭清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1):129-131,138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探讨了模糊语言可译性的限度,同时提出了翻译补偿的一些方法,即对等保留模糊信息,以实对虚化,模糊为精确,以实对虚以及重新释义等方法,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等效翻译。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模糊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主要有词语模糊、数量模糊、语法模糊等."三美论"是模糊英译的指导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总结不同学者对模糊性认识,梳理了模糊语言之所以存在的理论,提出了作者对词语模糊性的认识即模糊性存在于词语产生与理解过程中。总结了模糊语言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做了一定评价。在对模糊语言的理论认识和应用评价的前提下指出了模糊语言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突飞猛进,翻译成为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作为评定翻译水平的一项重要考试,其指定教材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该文评析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指定教材《英语笔译实务3级》第七单元参考译文中的一些不妥之处并以互联网翻译工具,百科全书查词和双语平行语料检索为辅助尝试改译。旨在促进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指定教材参考译文的规范化,使考生在指定教材运用时更轻松。  相似文献   

17.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进行分析,为高校教学质量的实践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反映存在"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翻译观基本都是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而后期人们对于语言的本质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语言就是存在",而不再是人认识世界的理性工具,传统理论中原文与译文的关系遭到了颠覆,人们开始怀疑语言是否有确定的指称,是否能在译语中实现对等,是否能完全理解文本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