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贺李 《海外英语》2014,(19):47-48,74
民办高校增加英语教学学时和小班教学的作法较为普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对上海杉达学院119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视觉型、听觉型、谨慎组织型、整体型的学生较多,听觉型、具体条理型以及谨慎组织型学习风格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更高。由此,文章指出在民办高校公共英语教师应该注意语言任务的多样化、语言评价的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00多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和26名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感知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偏好喜欢动觉和触觉学习风格,不喜欢集体风格和听觉风格;(2)而教师偏好听觉和集体教学风格,不喜欢独自风格和触觉风格;(3)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风格之间存在着错配,其中分歧最大是触觉和独自风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索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偏好。结果表明中职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偏向于视觉型、听觉型、外向型、严谨型、整体型、分析型的学习风格,在感知学习风格、个性学习风格、感知学习风格三个大组中,属于混合风格的学生比例都较小。年级变化是影响学习风格分布的最大变量,男女学生在严谨/随意型学习风格构成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能敦促中职英语教师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风格改变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英语语言学习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73):83-84
英语学习风格是英语教学改革深化的体现,是对学习者个性化差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引入英语学习风格的理论,帮助学生运用其相关理论知识形成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重视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并采用分级授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学习感知模式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新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并探讨了学习风格的差异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影响。感知模式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调查表明,倾向于视觉模式的学生最多,而倾向听觉、触觉和动觉模式的人数则要少得多。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他们学习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并针对不同的英语学习风格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二语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此项研究旨在从年级的维度对被试的语言学习风格进行对比分析,SPSS分析结果显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新生更内向。一年级新生比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谨慎有组织型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比一年级新生更倾向于自由随意型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更喜欢总体型学习风格。在场依存学习风格方面,三年级学生比一二年级学生倾向性更强。并且,一年级新生比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审慎型学习风格。因此,外语教学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并且通过课堂展示的多样化满足学习者的个体需求,以促进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习风格是语言学习中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之一,受到了研究者和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学习风格的理论、学习风格的类型后,提出了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风格来确定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晶 《海外英语》2013,(1):23-25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持久的并具有个体化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方式。语言磨蚀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不同学习风格的英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中表现不同,那么会不会直接影响着语言的磨蚀呢?通过定量实证研究,所有学生在终止一段时间与英语的接触后都产生不同程度的磨蚀,但是视觉型的学生比听觉型的磨蚀的少些。教师可积极通过改变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帮做学习者培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格,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感知学习风格问卷对农村生源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高校农村生源学生的视觉型得分最高,动作型次之,听觉型最低,并且视觉型与听觉型有显著差异。另外,高校农村生源学生总体学习风格倾向与城市生源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此调查结果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许诺 《现代英语》2023,(15):52-55
大量的实证研究已表明,二语学习风格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英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二语学习风格特征、尊重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文章对38名英语师范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和22名英语师范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对比这两类群体的二语学习风格。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一致(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内向型>外向型),但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有趋同化和模糊化倾向;(2)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差距在四年级群体中有明显改善;(3)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在触觉型、听觉型和内向型三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发现为高校的英语学习与教学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和听力理解测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总体趋势,以及听力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的学习风格差异,对目前的外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气质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随机抽取的500名在校大学生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气质类型的测定,并采用相应的学习类型测定方法对其学习类型进行测试,通过测定结果分析,大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导致相应的学习类型特点。因此,应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导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学习风格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习风格提出具体而有效的学习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成效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学习风格测量工具与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类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远程教育课程开发过程的重要工作,只有适合学习者学习风格的课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三维模型”为基础。开发适合中国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方法。论文系统介绍了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过程和结果,包括六个部分:一、介绍;二、初始设计与检验阶段;三、主体研究阶段;四、分析与发现;五、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六、结论。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过程和结果,以及该研究中发现的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独特类型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大一新生提出的“上大学之后,在多半年的英语学习中,发觉自己的英语水平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倒有倒退的迹象”疑问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阶段的灌输式英语学习模式和大学英语所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发生冲撞。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所在。本文从大一新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的初始阶段,要注意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循序渐进,使学生顺利过渡,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文化对学习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铜仁学院学报》2004,6(2):27-28,45
本文着重从认知的角度对文化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文化对学习风格起着重大的影响.了解文化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这不但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习风格是影响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分析学习风格的定义及分类出发,区分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简要介绍学习风格的特征,指出学习风格研究对英语教学具有的研究价值及启示,对如何将学习风格理论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方法、重学生轻教师、重教学轻研究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反思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学习者所具有的学习风格差异决定了指导教师必须开展个性化的导学工作。本研究基于学习风格理论,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类型及表现出的在线学习行为特征,设计了基于学习风格和在线学习行为特征的个性化导学策略方案,并通过导学实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udents’ perceived gener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ir thinking styles (a specific term for ‘intellectual styles’). Seven hundred and fifty-two undergraduates in Shanghai responded to the Thinking Style Inventory-Revised II and the Inventory of Students’ Perceived Learning Environ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perceived learning environment statistically predicted their thinking styles beyond gender, grade, major,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Specifically, constructivist-oriented teaching, as well as peer morale and identities, we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inking styles that are characterised by cognitive complexity, nonconformity, autonomy and low degrees of structure (known as Type I styles), while clear goals and coherence of curricula mainly statistically predicted thinking styles that are characterised by cognitive simplicity, conformity, authority, and high degrees of structure (known as Type II styles). Student–student cooperation, the nature of assessment and assignments and learning facilities also statistically contributed to thinking styles to varying extents. The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