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林  王静  何冬梅 《海外英语》2014,(19):10-11,14
在新一轮的高职内涵建设过程中,《酒店英语》作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的重点课程课程包开发项目立项。在两年建设过程中,课题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课程包建设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课程包试用前后的教学情况,分析课程包建设前后教学效果的差异,找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点,制定持续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程包开发项目中,建设团队投入大量的精力完善课程的教学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资源。本文通过阐述《经贸英语基础》课程包课程材料的使用,分析课程包建设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提出了“课程包”概念,它有别于澳大利亚的训练包和香港的课程包。该“课程包”建设内容包含教学大纲、能力标准、教学指导(建议)、考核目标、考核标准、考核方法、教材、试题库系统、学习系统、智能测试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依托江苏省“望向深空”初中空间科学课程基地,江苏省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创新开展空间工程特色教育,积极构建空间工程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牢牢抓住三个“聚焦”,即聚焦普及性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聚焦专门性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资源;聚焦评价体系建设,探寻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统计学作为一门基础大类学科的课程,在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建设等。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突出了在工业工程专业岗位上应用的抽样与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在教材建设方面,结合重点教学内容和案例,形成重点突出的工业工程教学讲义,为出版工业工程专业统计学教材打下基础;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推演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课程建设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坦  张冰  金军  刘颖  杨婷 《大学教育》2023,(3):25-27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重点介绍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工艺和设施的共性原理,以“模型概化→数学刻画→真实情况还原”为重要思考方式,利用微分和积分工具描述微观和宏观过程。教研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生对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尚有一些疑惑,如教师不清楚本课程与环境工程学等其他专业课的关系、学生不易掌握课程学习方法等。文章从存在的问题与课程定位、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授课过程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探讨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建设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的核心选修课程,是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培养优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生的重要知识板块。然而,该课程目前仍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与学满意度较差。为此,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究该课程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与新工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方案,以期通过2~3年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探索出新工科背景下“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出满足新工科建设的优质应用型机械类学生。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从建立课程质量框架、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三方面加强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建设,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方式等方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案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彭舂花 《上海教育》2014,(4):117-117
我校基于学生成长需要,聚焦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的课程校本化建设,认真梳理、完善、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搭建“崇德敏智”学生成长课程体系,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课程统整”,努力实践三类课程之间有效的“纵深入”与“横跨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BIM技术基础”作为培养智能建造人才的课程,是近年来广大高职院校建设的热门课程之一。文章首先指出了“BIM技术基础”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从课程建设、时代、社会等层面阐述了对本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重点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特点相结合,如何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祖国的发展建设联系起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于内心深植爱国基因,培育为祖国奉献的珍贵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于理论、技术、问题分析以及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课程的最终效果呈现对学生有着很大的挑战。首先,分析了该课程内容现阶段的特征以及与工程教育需求所存在的差异。其次,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成果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结合CDIO工程教育12项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最后,对改革前后的教学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通过思考新工程教育理念对工业工程专业“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指导作用和教育目的,为工程教育者对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应用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邓鹏丽  李之松 《职业技术》2022,(12):103-108
以成果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突出以“学”为起点、“做”为重点、“教”为指南,构建学、做、教协同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其探索应用于“公关与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依托课程规范,整合教学内容、细化学习成果;运用案例分析、任务导向、情境模拟、项目实施等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对比实践前后的学生成绩,研究发现启用本模式后学生成绩总体表现比较出色。本研究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公关与形象设计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公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滨州学院学报》2022,(6):34-38
以线上教学为背景,分析“飞机装配工艺”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与挑战。针对课程专业性、应用性和工程性强的特点,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素养、知识、技能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阐述多元教学、多元互动、多元评价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打造以技能素质为培养核心的线上教学资源。通过工程案例提升“飞机装配工艺”课程在双创教学中的渗透力,优化网络技术条件下教学大数据的应用。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过程管理和动态考核等环节系统地探索线上教学背景下“飞机装配工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课程作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实现“新工科”建设教育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PBL教学模式与“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课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型发展方向完美契合。构建基于PBL教学模式的人工智能课程OKSCPA教学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粉体工程》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我校《粉体工程》课程组结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粉体工程》课程定位与特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几个方面对《粉体工程》重点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体会。通过《粉体工程》重点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关萍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6):116-118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阐述该课程的性质及作用,分析课程特点,重点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师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等方面讨论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改革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吴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在校时熟悉和了解吴地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味,苏州市职业大学于2000年在苏州高校中首次开出了“吴文化”课程。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课程教学及该课程建设中的基础环节——教材建设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实验室安全课程,设计“实验室安全课程设置与评价问卷”,向材料、冶金、化学、机械等学科学生发放问卷,回收1 852份,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问卷分析结果和在学校多年授课经验从教学目标、课程类型、课堂形式、内容结构、教学过程设计、教材体系、考核评价等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围绕学生诉求提出课程建设的重点及合理化建议,包括突出“三个维度”做好课程总体规划、围绕“通、专、实”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联动“四个平台”设计翻转式教学模式、构建一流立体化教材体系、实施动态考核等,建成集安全观念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一流人才培养课程。  相似文献   

19.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以该课程特点和内容为重点,分析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结合南京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为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管理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师生互动不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课程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进行剖析,指出“互联网+”环境下在线教学环境构建的重要意义。以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为依托,以精品资源建设为核心,基于复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学位课程“互联网+在线教学”新模式。多门专业学位课程“互联网+在线教学”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