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量才是中国新闻史、特别是中国报业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报人。在他的经营下,《申报》走向了辉煌时期。本文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收录的研究成果调查发现,关于史量才及《申报》发展的研究多且杂,并以结合民国时期报业环境研究为主,与当下新媒体环境内容研究结合较少。因此本文就史量才的生平、"史家办报"思想、《申报》经营策略、史量才故居以及史量才之死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空间,期待对未来新闻史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2,(8):52
今春,中国近代公认的第一大报《申报》将迎来创刊140年。同时,今年也是报业巨擘史量才收购《申报》100周年,"史量才时代"被认为是《申报》影响中国的最重要时期。1872年,《申报》在上海英美租界的山东路197号创刊,其创办方针是"此  相似文献   

3.
史量才,原名史家修,是近代著名的爱国报人,祖籍南京,出生于上海一个商人家庭。1912年(民国元年),《申报》主持人席子佩因经营不善,准备出让《申报》。张謇等人闻讯,立即与史量才等五人商议合作,向席购进《申报》全部产权。五人均为股东,推史量才为总经理,陈景韩为总主笔,席子佩留任经理(后与同人意见不合,辞职脱离《申报》)。  相似文献   

4.
我国索引史上的最大工程——全套《申报索引》已由上海图书馆、华东师大、上海书店等十余所高校、文化出版单位着手编纂。编纂《申报索引》是我国文化学术界有识之士半个世纪以来的夙愿。早在三十年代初,《申报》负责人史量才就曾请人收集资料,准备编纂索引,后因“九·一八”  相似文献   

5.
“谈旧中国报纸必谈《申报》,谈《申报》必谈史量才对《申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近代上海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舆论先导作用。它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停刊于1949年5月26日,历时78年,共出报25600号。在其78年的历程中,对中国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到了1912年,史量才接手《申报》,应该说史量才的接手,使得《申报》达到一个高峰,“隐然成为上海报业的领袖”。  相似文献   

7.
鲍励 《新闻世界》2011,(5):130-132
史量才一生致力新闻事业。本文主要研究他接办《申报》期间的办报理念以及办报精神。本文侧重关注《申报》时评风格的转变,探讨由早期被众多学者称为"太上感应篇"的保守风格到后期传播真理、支持抗战的激进风格背后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申报》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从1872创刊到1949年停刊,《申报》的经营长达77年之久.史量才对《申报》的各种改革,时至今日,依旧值得认真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王晶 《青年记者》2007,(22):141-142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近代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时隔一个多世纪,《申报》早期经营中的许多创举和经验,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申报》的早期经营时期主要是指从《申报》创刊到1912年《申报》产权被授予史量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创办了首批中国近代报刊。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就是《申报》。《申报》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时期、全盛时期以及衰落时期。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明确办报宗旨为"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使《申报》得到飞速发展,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申报》因见证、记录了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申报》副刊《自由谈》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副刊之一。1932年12月,史量才借《申报》创刊六十周年之际,对《申报》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大胆起用了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年轻编辑黎烈文任《自由谈》的编辑。黎烈文新生的《自由谈》一改先前为鸳鸯蝴蝶派所把持的颓废风格,使之立足于文艺的“进步与现代化”,“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化为原则”.  相似文献   

12.
《申报》是一份出版时间久、影响大的老报纸。为了很好地研究这家报纸,我们曾先后登载了申报史编写组收集、整理和编写的《创办初期的申报》、《史量才接办申报初期史料》等。本辑刊登他们最近整理、编写的《敌伪劫夺时期的申报》史料,以供新闻界研究参考。对本史料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欢迎来稿、来信。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发生了许多事关民族存亡的大事件。作为当时中国南北两家知名度最高的报纸,《申报》和《大公报》也分别在史量才和张季鸾的主持下,影响力达到了整个报纸历史中的高峰。本文将以一些具体史实为例,分析两报在这一时期报道和言论方面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公元1909年,申报馆主持人席子佩盘进外国人主持的申报馆后,因不善经营,加上当时南北军阀交战,工商业停歇者甚多,市面萧条。上海银根奇缺,席氏不能维持,1912年对外声言欲将申报馆产业盘给他人。当时服务于教育界的史量才与席子佩商量后,出资12万元,盘进申报馆全部产权。史氏盘进全部产权后,即积极主持《申报》出版事直,因史氏不仅熟悉新闻事业,且极善经营,使《申报》营业日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的研究存在某种片面性,以至完全忽略了美查时期《申报》(1872—1889)对史量才时期《申报》(1912—1934)的示范作用。文章通过比较美查、史量才两个时期《申报》的新闻报道,认为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实际上是对美查时期办报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刊第一期曾刊登了申报史编写组收集、整理的《创办初期的申报》一文。现发表史量才接办申报初期的史料。仍为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17.
马庆 《当代传播》2011,(4):35-38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的研究存在某种片面性,以至完全忽略了美查时期《申报》(1872—1889)对史量才时期《申报》(1912-1934)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美查、史量才两个时期《申报》的新闻报道,认为: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实际上是对美查时期办报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21年美国米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来沪,申报主人史量才与他会晤时,就曾谈到优良通讯员之难得.十五年之后,1927年,申报成立了实力充沛的采访部.这样,史量才的夙愿得偿.六年之后,1933年1月,史又创办“申报新闻函授学校”,以培植各地申报的通讯员为主要目的.从1912年史接办申报起,到1934年他逝世止,短暂的二十二年中,他与总主笔兼总编辑陈冷,一贯重视新闻质量的提高.1927年成立采访部的主要用意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申报》是《申江新报》的缩写,是我国发行较早的现代报纸之一,它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人安纳斯脱·美查和腓尔特力克·美查创办,后由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史量才接办,1934年史量才被特务暗杀后由其子继承,日军占领上海后《申报》一度沦于日伪控制,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历时78年,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申报》与史量才在中国报刊史上都赫赫有名,史量才经营《申报》有道,其经营策略因报纸发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而异。本文对史量才时期《申报》的经营策略及其对现代媒体的借鉴意义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