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宏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83-484
气质是人的心理特质之一,与人的生理特点关系密切。本文对前人关于幼儿气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微观过程观察城市中公办和民办学校里流动儿童对性别角色的学习,发现公办和民办小学两种场景下儿童习得性别角色观念和性别角色气质不同;当流动儿童从民办学校场景转换到公办学校时,流动儿童所习得的前一种气质出现了不适应,并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地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各有独特意象,且分别体现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二者的审美偏好分别对应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壮美与优美范畴。目的地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主要特征是由具体意象引发个体内心触动,进而折射出的社会性别角色期望与价值导向。与西方既有品牌性别气质研究成果相比,中国旅游者对目的地性别气质的感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独特之处,尤其体现在对目的地男性气质之“毅”、“勇”偏好和对女性气质之“婉”、“雅”偏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入手, 思考辨析了年龄、性别、气质的生理因素与喜剧心理、喜剧精神的一定的相关性, 试图在人的自身机制的差异性中探讨喜剧文化现象形成的某些深层原委。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男女性别气质趋于中性化的趋势,我们应理性观之。其实任何性别气质都只不过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当代大学生性别气质的中性化是他(她)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整个社会对性别气质中性化加以重视,并正确引导,它将是通向兼具两性人格优点和长处的双性化的必经阶段,也恰恰证明男女平等更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休闲体育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于休闲体育的界定尚未形成一致的概念,系统的休闲体育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从历史、文化和社会学视角对休闲体育做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则更少。本文试图对休闲体育的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做一综述,并分析目前研究的缺乏以及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安气质是从长安城“轴心时期”的文化遗存中抽绎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格调气韵及“抽象氛围”的融合,唐长安应制诗是探赜这一新质的最佳文化地理文本.应制诗人善于将“坚硬”的文化景观和“柔软”的自然山水对举,表现出城市“天然壮丽”的审美趣味和中和气象;对“女性化”自然景观的关注来自于初盛唐相对淡薄的女性意识和主流社会包容的文化心态.这些都有助于钧陶平和雍容、大气庄重的城市气质.应制诗人在渲染盛大优渥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乐于表现其对圆融心境和艺术人生的追求,从而展示其懿雅清贵的生活格调.应制诗人对十三个节令的不同民俗都有点染,在“损益”的基础上将之诗化.诗意的栖居生活使城市表现出浪漫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8.
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酒的历史漫长,随之形成的酒文化也就源远流长。酒就象血液一样,在每个民族文化里流淌。然而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方酒文化亦显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上看,中国酒文化带有一种酒仙气质,而西方酒文化则富于一种酒神精神。中国酒文化是一种酒仙似的超脱,追求的是一种酒中忘欲的境界,而西方酒文化则是一种酒神似的狂醉,追求的是一种借酒纵欲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10.
关幼萌  杨可  任一明 《文教资料》2010,(16):161-163
随着教育民主化和平等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教育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基本概念、研究价值、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趋势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来性别教育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对社会性别身份以及传统社会性别机制所定义的理想男女气质进行了嘲讽、批判乃至颠覆。通过塑造跨越性别角色的男女主人,乔伊斯试图将男女从不合理的社会性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重建更民主自由,更符合人性的性别机制。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西方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性别问题是西方教师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教师教育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3.
佤族女性气质与女性角色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佤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佤族通过生产劳动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别文化。由于性别气质和性别角色是两性生理差异转变为社会差异的具体表现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来分析佤族女性气质和角色的历史和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4.
Jock 《成长》2005,(4):78-79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在进行着“性别认同”的社会化过程,都按照基于性别差异的社会期望来履行和实践个体的性别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议论更是成了热门话题:男人追求真正的“男性气质”,女人追求十足的“女性气质”,仿佛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社会性别意识的兴起已成为与人口意识、环境意识并列的现代意识之一 ,它已经纳入联合国的人类发展统计指标 ,纳入国际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许多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立法之中 ,成为衡量各国社会发展程度的依据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和理解性别意识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使我国社会政策和立法体现性别意识 ,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于 6月 4日— 5日举办了《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专题研讨会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对这一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现将研讨会的情况分专题作一简要综述。一、关于…  相似文献   

16.
自从新修辞学引进中国,国内学者对这一新理论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用修辞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作一个综述,包括对新修辞学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描写和预测;某修辞学家理论的介绍及评述以及哲学对新修辞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特拉西创立以来就争议不断,一直是西方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辩论的焦点。对西方学术界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近几十年关于意识形态社会功能、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的终结、意识形态与科学关系、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等问题进行梳理,强调全面、辩证认识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批判“意识形态中心论”、“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18.
西方过度教育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很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工人从事以前由低学历工人从事的工作,这种现象通常被解释为过度教育。教育供给增长速度过快为产生过度教育提供了客观环境,而过度教育的产生与个人异质性和工作技术结构都相关,同时也与受教育者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的中介场所——劳动力市场有关。过度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解释过度教育现象?教育经济学家在不同理论框架下对过度教育进行了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性别是儿童最早掌握并用于对他人进行分类的社会范畴之一。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反映着儿童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儿童性别恒常性和性别偏好发展又是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对儿童性别恒常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对儿童获得性别恒常性的年龄存在争议,对儿童性别恒常性与性别偏好发展关系的探讨尚有局限。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女性境遇存在着巨大差异,其根源深植于民族性别文化体系中。论文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探寻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外来因素、社会政治结构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以宗法制度为深层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宗教为核心的欧洲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境遇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