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格研究两大传统(特质论和动机论)的对立萌芽于古希腊,起源于奥尔波特和莫瑞的理论。两大传统对立的实质在于片面强调特质和动机的差异,而割裂了两者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动机和特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动机代表了行为的基本目标或愿望,指引特质表现的方向。另一方面,特质代表行为的心理生理机制,特质利用这些心理生理机制规定动机以一致性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两大传统的整合在于研究特质和动机的相互作用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人权问题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权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权利,是具体的、历史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权同其它一切权利一样,根源于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资产阶级认为,人权属于一切人,是超阶级、超时代、超国界的。资产阶级这一观点,是谎谬的,也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哲学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其中就包括,或者毋宁说首先是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的变革。这种变革,概而言之,就是实践方法论原则的创立。 实践方法论是一种能动的、“革命”的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建立在社会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基础上,是以正确解决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为前提的。对此,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作了明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公元九世纪,在西欧经院哲学内部发生了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其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究竟一般(共相)是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还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名称,一般是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还是后于个别事物而存在。这一争论源于何时?对此,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由于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逻辑理论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的思想对立,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西方哲学的开端,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下面就此进行一些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认为,工业化以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与人的本质之间的矛盾,即人的异化。马克思把变革日益不能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为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意义的唯一途径,此后的思想家们沿袭了这一思想路径,对工业化时期物质生产层面的技术理性进行批判。但人类历史从来都是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并行的历史,两种生产构建出同一种文明的两个不同时期,承担了两种不同的历史使命。人口生产是社会伦理秩序建设的起点,仅从物质生产层面探寻伦理意义上的"价值"容易陷入逻辑怪圈,而对人口生产历史意义的自觉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工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占魁 《教育学报》2013,9(1):55-62
哲学批判的本质是对"更好可能"的开放式追寻。哲学批判有关"反"或"非"的立场,通常建立在人们"质疑"既有事态价值品质的基础上,并集中表现为不同学说或观点之间的一种"辩证讨论"。学界有关"批判话语"的复杂意向,使得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批判实践往往游离了其学术根基,进而致使教育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危机中日益消减了其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为重振中国教育的公信力,中国教育学界不仅需要在学界内部重建并严格恪守教育批判的学术原则,而且它还必须能够真诚地接受来自教育实践者对其理论品性的质疑与挑战,从而自觉地担负起重建中国批判教育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矛盾主体的探究进而掌握其作用与转化的规律,达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两种对立的道德观———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比较谈胡江晚编者按本文对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了比较,认为这是两种对立的道德观。“争鸣”栏刊出此文,以期引起讨论,这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是大有裨益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伦理道德观念对我们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方法论的层面切入问题,目的在于探讨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体现的方法论.行文分别从"历史与哲学"、"古人与今人"、"中国与西方"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了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走的路数,经由比较研究发现作为哲学史家和哲学家的唐君毅,在研究中国哲学史、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中所表露和援引的思想理路和研究方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并且其思想理路和研究方法,并非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因此,唐君毅既是可继承的,也是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既不能视作具体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也不能看作是系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内外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争取人权”的口号,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口号,是动乱精英及其支持者妄图用来推翻共产党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剥夺无产阶级人权,恢复资产阶级人权的工具。因此,科学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进一步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划清两种根本对立的人权观的界限,为巩  相似文献   

12.
在古希腊,对一般与个别关系的争论大体上经历了萌芽、明确和深化三个时期。这一争论过程。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由一到多范围的不断拓宽、由具体到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实质上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斗争的表现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14.
领袖问题,是林彪、“四人帮”设置的一个重要“禁区”。他们全面篡改马列主义,用封建的、资产阶级的领袖观冒充无产阶级的领袖观,搞乱了理论是非和政治是非,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致使有的人至今还没有消除悸慄。为了彻底粉碎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思想体系,必须清算他们在领袖问题上宣扬的种种谬论,把颠倒了的是非重新颠倒过来。领袖是一个领导集体,而不单是某一个人列宁说过: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两种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叶响裙在社会学研究中,方法论是一个基本问题。研究者利用各种不同方法,搜集所需的资料。那么,如何分析资料的性质,如何考察在研究中应用这些资料的方法,这些就属于方法论问题。方法论所涉及的内容是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它探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  相似文献   

16.
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撰写《南史》和《北史》,《南史》记述宋武帝永初元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420—589年)的史事;《北史》记述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386—618年)的史事,后人受此书的影响,习惯上称宋、齐、梁、陈为南朝,称魏、齐、周、隋为北朝。但是,旧史书上提到的南北朝概念不一样,当公元10—13世纪两宋与辽、金对立时期,宋统治者称辽、金为北朝,辽、金统治者称宋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明清时期两种不同倾向的诗学理论,即偏重于“法度”形式的诗学和偏重于“性灵”独抒的诗学作为考察对象,旨在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诗学思潮所由出发的不同理论视角,不同的理论贡献和局限,在历史的反思中探讨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科学的哲学史定义?这是哲学史教学和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而这一个问题的争论又是和如何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哲学史密切联系着的。冯契同志把哲学史定义为:根源于社会实践的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这一概括已得到不少同志的赞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近似于具体概念的哲学史定义,是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列奥·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中,以“自然权利”为基础分列了一章,重新审视了韦伯提出的“事实与价值分野”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他从方法与哲学的双重角度对韦伯的观点做了批判性分析,既阐明了这种方法论的不现实性,也从哲学的深度挖掘了韦伯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有一些人,出于对现实不满,极力鼓吹要在中国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在他们看来,自由应当是人的精神本性,是人的天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的个性自由不应该受到任何社会的、阶级的、集团的、乃至他人的限制。追求精神自由,是人的本性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追求自由也应当以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为核心。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制约,在政治上没有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