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教育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本运用这一原理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B组第5题: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  相似文献   

3.
我教自然第三册“秋天”这篇课文时,用到了投影片。我用的投影片是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制作的,共有两张,即第10框与第11框。其中第10框与课本第17页描绘的秋天景物大同小异,如田野一片金黄,落叶树开始落叶,苹果、梨、柿子成熟等。问题出在第11框,画面上画的是田野一片金黄,苹果、梨、柿子等果实成熟,这是秋季景色无疑,但在同一画面上又画了两个小朋友头戴毛线帽,颈上围着围巾,戴着手套玩雪球,这难道是秋季景象吗?在图片右下角又画了莲蓬成熟,荷花开放,淡红色,这也不符合荷花开放的季节。经查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企业职工教育的经济效益计量问题是企业职工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企业职工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的指标体系和计量的方法。可供职工教育的管理部门和从事职工教育的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循着从教育属性到教育的质再到教育本质的认识路向,提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遗传的方式或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积累和积淀相统一的观点,并论述了发现和确立这一教育本质观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产业性不容置疑——兼与王晓辉同志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任何国家都要保持各行业在发展上的平衡。但如何保持平衡,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其基本策略是从中观的产业经济层面入手,建立产业间合理的结构性联系。但具体将哪种产业置于产业结构中什么层次和什么地位,主要取决于当时对该产业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既要遵循各产业特性的要求,同时也要着眼于调整产业之间不同特性的联系方式与手段。王晓辉同志(以下简称王)在《教育研究》1999年第12期发表的《关于教育产业属性的质疑与探讨》一文,很值得从产业理论和产业政策的层面上进行反思。什么是产业性?教育有没有产业性?教育的公益…  相似文献   

7.
洪明 《教育学报》2005,1(6):34-38
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国家素质教育政策所赋予的;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实践选择的结果,也是由课堂教学自身性质所决定的。坚持“课堂主渠道”观念,必须摒弃那些弱化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错误观念,改革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8.
今天,人才乏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地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教育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一九五八年提出的,作为党的教育方针重要内容之一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在教育领域给予人们重要的启示,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对实现和谐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与汤艳清就有关问题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对劳动与游戏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与效果。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自由是游戏的根本属性,劳动与游戏既对立又统一。幼儿劳动教育要注重游戏精神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增进其趣味性,以更好地达成劳动教育的育人目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游戏并不等同于劳动,幼儿劳动教育应坚持教育的严肃性,防止过度游戏化对劳动教育本真意蕴的遮蔽。  相似文献   

11.
黄瑜  葛力力 《职教论坛》2007,(5X):17-19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一加德纳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在教育领域给予人们重要的启示,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对实现和谐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与汤艳清就有关问题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本刊88年第1期刊登了黄宝文同志的“波浪式教学法”(以下简称黄文)。黄文在建立一个表示“知识量”与“时间”关系的简单数学模型后提出了所谓“波浪式教学法”,其出发点是好的,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但作为科学论文似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我觉得黄文以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一句话去反驳曾繁辂、伍铁平等人的“客观上不存在知识量”的观点,其作法似欠考虑,结论也就来得草率和武断。况且那位哲人的“……科学的发展,则同前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知识量成比例……”的说法,既缺乏严格的数学上的意义,更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明,因此,黄文把它作为自己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未免太不谨慎了。  相似文献   

13.
它们都应当选——与沈德辉老师商榷○刘惠连朱校松○“坚持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发展”(《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第3期)一文中,沈德辉老师认为1996年高考政治第27题D肢、第30题B肢界定不清楚,需经过多次引申才能沟通与题干的联系。我们认为,这两道...  相似文献   

14.
"物质"概念的历史内涵是广延。在西方哲学史上,"物质"本体论并不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改造。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定义及其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实质上就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对象",这一"对象"并没有摆脱"广延"的特征,因此,"物质"概念不能构成对传统西方哲学一系列核心概念的消解。如果"物质"概念仅仅被界定为非广延的客观实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唯物主义的结论以及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都将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学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两者的关系问题,多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两个效益都是学报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方面,没有社会效益就不可能有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会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要提高两个效益,就要增强学报的学术性、可读性,广开稿源,加强编辑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增加发行量,刊登广告,收取版面费,云云。这些“学报效益论”大都遵循着学报社会效益的内涵展开论述,与其说是在讨论学报效益,倒不如讲是在表达对学报未来的忧患和期望。对于学报的经济效益,除了谈发行量、广告、版面费,就再难有新谱  相似文献   

16.
八○年出版的施昌东同志的《“美”的探索》一书,对美的产生、美的本质、自然美、艺术美及悲、喜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使人颇受启发,但其中有一些观点也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本文拟在美的产生这一美学的根本问题上谈一谈与施昌东同志的不同认识。美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西方美学史上有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的大脑的产物。英国哲学家休谟说:“美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察者的意识中……。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宇宙精神。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就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则是不依赖于人类的绝对精神。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以上两种观点相对立的,是从亚里斯多德到狄德罗,以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观。车  相似文献   

17.
"新性善论"是论述"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问题的重要前提,强调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践的作用而使得人类个体具有先验性的道德禀赋。该理论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近年来,该理论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学术质疑。在论证"道德教育的可能性"这个德育基本命题时,如果不能形成对"新性善论"较为一致的认识,则会形成制约我国德育理论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教育发展研究》第5期刊出了吕型伟老师的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在文中,吕老师谈了他对中国教育没有培养出顶尖人物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吕老师认为,中国近50年来没有出现出类拔萃的尖端人才的原因是由于错误理解了教育平等、取消了教育竞争、曲解了全面发展、压制了学生个性。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吕文”认为,“一句话,中国之大应办一批英才学校,采取特殊措施,严格挑选,严格培养,严格把关。”并认为,“从对教育平等的误解到办英才学校有一个解放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第11期上读到燕国材教授撰写的《教育独立论发微》一文(以下简称“燕文”),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的兴趣。本文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述一些看法,以求教于燕教授及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劳动的生产性─—兼与张晓彬先生商榷苏志宏拜读张晓彬先生《论教师劳动的非生产性》(刊《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3期,以下简称“《论》文”)一文后,获益匪浅。《论》文提出的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中的基本命题出发来探讨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