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教具装置图(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通过对比,能直观地演示出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使用遥控器可以控制实验面板平稳地升降,使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稳定、可靠。(2)用途本教具可用于演示:①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②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2.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使用溢水杯,但各学校传统仪器中没有。现行教材人敦版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倾斜放置装满水的烧杯代替,实验教师若稍有不慎.便会碰倒烧杯。教材中是用手提弹簧秤测小石块重力和所受浮力,学生很难看清示数。在测浮力时.眼既要看弹簧秤,又要注意石块不能露出水面,又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操作确实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1 设计启发如图 1 ,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物体的重量G ,乙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甲图弹簧与乙图中弹簧对比 ,乙图中弹簧缩短了Δx ,引起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重物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的作用 ,弹簧缩短的量越大 ,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因此 ,只要看弹簧变化量的大小 ,就能判断所受浮力的大小 ,那么 ,能不能从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出浮力的大小呢 ?图 12 思维过程(1 )刻度问题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从上到下刻度值增大 ,且刻度均匀 ,当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时 ,弹簧向上收缩 ,收缩的长度越长 ,表示受到的浮力越大。如果要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上…  相似文献   

4.
超重现象:当人在电梯中开始上升时,感觉对底板的压力增大,即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这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绳的拉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称为超重现象——视重(F)大于重力(mg),其大小可表示为:F=nag+may。  相似文献   

5.
带气囊的潜水艇模型福建三明钢铁厂一中陆健一、原理在透明的潜水艇模型内部中央,固定一个橡皮气球作气囊,当橡皮气球充、放气时,随着膨胀、收缩,模型也相应地排、进水,上浮或下沉。二、特点和用途用于小学自然或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潜水艇内容的教学。这个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浮力”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既是重点,更是难点。现有的“物体沉浮条件演示仪”只能定性地演示,而物体在下沉、悬浮、漂浮时,重力与浮力的量的关系,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为此,笔者自制了“物体沉浮演示器”,它色彩鲜艳,直观性强,并能定量地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首先在笔芯中装一些水,把它放入水中,使之垂直漂浮在水面上。反复调节笔芯中的水量(笔芯如果下沉,说明水量过多,排出一点水,如果露出水面太多,说明水量不够,再吸进一点水),直到胶囊的顶端刚好露出水面为止。然后把笔芯放到盛  相似文献   

8.
巧妙设计潜水艇李松岭(徐州师范学院物理系221009)潜水艇实验是浮力一章的一个重点实验。一般中小学都没有做这个实验的现成仪器,一些杂志上介绍的一些实验方案和方法所用材料不易找到,制作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不能通过实验进行说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下...  相似文献   

9.
浮力与液体重力关系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在一本课外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受浮力物体所排开的液重并不一定等于物体所排出的液重,受浮力物体所排开的液重也并不一定小于液体本身的重力,它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液重,因此,浮力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产生浮力的液体本身的重力。’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都没有理解清楚,这段话是不是错了?”我想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初学阿基米德定理的人都认为“浮力一定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根据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一、收尾速度概念 物理教学中常常涉及收尾速度的话题。收尾速度概念原本来自流体力学,是指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由于所受的动力不变,而流体对物体的阻力随物体速度的变大而变大,使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仍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变为零,物体以最大速度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例如,自空中高处下落的物体,除了受到恒定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外,还受到竖直向上的随物体速度变大而增大的空气阻力,当阻力浮  相似文献   

11.
悬浮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中最难成功的实验之一。悬浮的条件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其所受液体的浮力的大小。显然要使F浮=G物,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必须相同。然而,我们几乎找不到一种固体或胶体的密度与某种液体的密度完全一致。所以,除水生动物之外,在自然界中我们很少见到能真正悬浮于水中的宏观物体。目前,使物体悬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方法是改变固体的密度,使之与某种液体的密度相同,比如在小药瓶里装入一定量的沙子,使之与水的密度相同。  相似文献   

12.
首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小学科学第3册第15课《沉浮的秘密》一课中有关浮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是将橡皮泥块悬挂在手持圆桶测力计的下方,读取测力计的读数,面接触时、浸入水中1/4时、浸入水中1/2时、浸入水中3/4和完全浸入水中时的测力计读数,将其数值填入表1中。表1橡皮泥球的位置完全浸在空气中浸入水中1/4浸入水中1/2浸入水中3/4完全浸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浮力的大小图1然后把橡皮泥块沉入水中再读取测力计的读数,通过比较前后数值的变化,说明橡皮泥块受到了水的浮力。经过多次实验,我认为这个实验存在两点不足:①用手…  相似文献   

13.
重力位能及其重力浮力是大陆板块内部重要的构造变形动力.中国西部地区构造变形以垂向抬升、横向拉伸和压缩为主要特点,其重力位能及重力浮力分布,深刻影响着西部板内变形动力学机制.地震学和重力学方法计算表明 :中国大陆西部蕴藏较大的重力位能,其中青藏高原重力位能在 2× 1012 ~ 7× 1012 N/m之间.地壳重力位能变化导致的重力浮力,是板内变形的主要构造力.在一定流变学条件下,重力位能足以产生青藏高原活动地区的构造形变  相似文献   

14.
图1找来2只普通的玻璃酒瓶,从输液管上剪下长度约是酒瓶高度3倍的塑料管,就可以进行下列实几个验。1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把无盖的酒瓶放在水面上,酒瓶不会沉到水底。由于玻璃瓶的重量,一部分水从瓶口流进酒瓶后,酒瓶就静止在水面上。酒瓶静止后,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瓶口向上,直立在水面上(如图1a);一种是酒瓶倾斜着,侧卧在水面(如图1b)上。往直立在水面的酒瓶里加一些水,酒瓶就下沉一些;用塑料管把酒瓶里的水吸出一些,酒瓶就上浮。小心地往酒瓶里加水,使酒瓶口刚好与水面相平,盖上瓶盖,酒瓶可以静止在水中的任何地方,这是悬浮。如果往…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小学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让学生掌握物体在水中浮沉的规律是学习大气压力和浮力,以及船、飞机等课的基础。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体验到“潜水人”教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规律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液体表面张力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物理教学中为了演示液体表面张力现象,通常会用将硬币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这个实验来说明。但是该演示实验必须小心翼翼地操作,否则很容易失败。此外,硬币漂浮在液面上,学生还会误认为浮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故讲解时还需费很多口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为了便于教学,笔者自制了一组  相似文献   

17.
柔软链条对地面的压力随它和地面的位置关系而变化。当柔软链条落至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静止部分链条的重力,在柔软链条被竖直悬挂后自由释放过程中,它对地面的压力至少是静止部分链条重力的3倍;当柔软链条提离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静止部分链条的重力,并与柔软链条的运动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8.
许多教材在讲到光的折射内容时,都会提及“将筷子插入装水的玻璃杯中,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发生了弯折”这一现象,并用图1所示光路解释:水中筷子上的任一点P射向空气中的光线经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的原因。其实,这幅图只反映了观察者在水面斜上方向下观察时所发生的现象。当观察者从杯子的侧面沿水平方向观察时,还可以观察到其它折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初二物理课本《浮力的利用》一节中 ,讲到潜水艇是利用调节自重量而上浮和下沉的原理 ,但没有配套的演示教具 ,这使得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困难 ,对此我设计制作了可以形象地说明潜水艇浮沉原理的教具 ,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现把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制作材料 :1.直径 2 5毫米左右大试管一只 (试管口必须有翻边 ) ;2 .实验室铁架台上作固定用的带把螺杆一只和配套螺母、垫片各二只 ;3.厚度 3~ 4毫米胶木板一块 ;4 .直径 3毫米左右配套螺丝、螺母 4只 ;5.与试管配套橡皮塞一只。制作方法 :(参见图 1和图 2 )图 1图 21.取 55…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在讲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 ,这样叙述道 :“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起反应 ,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 Na2 O2 2 CO2 2 Na2 CO3 O2因此 ,它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 (P10 3)。就是说 ,潜水艇 (或个体潜水员、防护面具 )原携带的氧气有限 ,当需要长时间水下潜伏时 ,就要受供氧不足的制约。根据上述化学反应原理 ,我们可以使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废气与过氧化钠反应 ,便能“再生”出氧气以供使用 ,这就大大提高了供氧量 ,以利于潜水员在水下作业。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但遗憾的是 ,书上没有安排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