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上常用的的苯酚,学生对它有弱酸性及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金属钠产生氢气这一现象不易理解。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并让学生参与实验,最后结合理论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达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医学上常用的的苯酚 ,学生对它有弱酸性及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金属钠产生氢气这一现象不易理解。通过对实验的改进 ,并让学生参与实验 ,最后结合理论开展教学活动 ,使教学达标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苯酚与溴水反应的实验在高中教材 (试验修订本 )第二册中是以演示实验出现的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苯酚与溴的反应很灵敏 ,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与定量测定。”很多学生把这句话绝对化 ,认为什么情况都“很灵敏” ,而造成解题中的失误。且看“中国考试”2003年第3~4期中的一道题 :在烧杯中放入5g苯酚 ,再加入10g水 ,充分搅拌后静置 ,取其溶液5mL于试管中 ,再滴入浓溴水2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白色沉淀B.无沉淀产生C.溶液分层D.以上均不对该题答案选择的是B ,那就说明苯酚与溴的反应还是…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第八章第四节常见的碱一课中 ,介绍NaOH能与CO2 反应 :2NaOH +CO2 =Na2 CO3 +H2 O但没有安排演示实验 ,在以往教学中只能提示学生NaOH与Ca(OH) 2 化学性质相似 ,Ca(OH) 2 与CO2 能反应 ,NaOH也能与CO2 反应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教师讲解没有说服力 ,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 ,使学生对该反应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加深了记忆 ,使学生学后久久不能忘怀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实验目的使学生认识NaOH能与CO2 反应。…  相似文献   

5.
周新荣 《化学教学》2000,(12):34-35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二册第1 38页 [实验 5 -3]提到“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 ,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本实验意在体现苯酚与溴之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三溴苯酚。贵刊 99年第九期《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介绍 :为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将此实验改进为 :①“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中”;②“将少量苯酚滴入浓溴水中”“让学生根据上面两个实验所得的现象 ,分析回答为什么出现不同现象 ?(三溴苯酚难溶于水 ,但溶于苯酚)”。我认为上述的“将少量苯酚滴入浓溴水中”做法不妥。我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其结…  相似文献   

6.
1 实验装置 如图将两支导管分别插进已排出空气的塑料自封袋,压实导管以外的袋口嵌槽,待用.另准备适量稀碱液,用于实验后消除过多的硫化氢及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7.
很多科学发现都是"意外"的收获,一次化学实验中的误操作再次证明了实践是获得真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苯酚与溴水取代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苯酚溶液与溴水按不同比例反应的现象,用气相色谱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溴水下足量时,也可生成白色沉淀,此时产物的总体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白色沉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混合物,溴水足量时,产物为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并根据文献和实验结果,对该反应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铁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与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反应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在溶液中还受到铁的用量的影响 ,在讲授铁的这一性质时 ,为突破难点 ,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实验 ,效果很好。具体过程如下 :①取一支长滴管 ,摘下橡皮头 ,插入 1根长 5 的细铁丝 ,重新安上橡皮头 ;②取 1支试管 ,加入 2mL稀硝酸 ;③将滴管插入试管中 ,吸进稀硝酸 ,使其反应 ,开始反应较慢 ,接着反应加快 ,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将液体压出 ,液体由无色变为浅黄色 ,将无色气体压出滴管 ,无色气体迅速变成红棕色气体 ;④在压出的液体中滴入KSCN溶液 ,立即看到溶液变成血红…  相似文献   

10.
在苯酚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问题:①苯酚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苯酚能否与金属钠反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演示苯酚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3 操作,3.1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在A、F中放人少量水,使水面浸没漏斗颈下端和导管口,打开弹簧夹c、d、e,关闭弹簧夹a、b,在E下部稍加热,若在A中漏斗颈内水面上升,且F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不漏气。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探究,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并验证之,这一过程既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把知识兼容并融会贯通,互相渗透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学生在设计方案中涌现出的新思路,产生的新见解和新意向,就是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化学第一册(必修)第26页[实验2-3]及其介绍的装置(图1)来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存在以下缺陷。  相似文献   

14.
李平  靳莹  卫子光 《天津教育》2003,(10):37-39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始。创造性思维由逻辑思维因素和非逻辑思维因素组成。逻辑思维是以演绎外推、直觉归纳和类比推理为主要方式。非逻辑思维不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也不遵守逻辑规则,而是以直觉、灵感、联想、想像等为主要手段,来触发新思想的产生。实践证明,只有当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达到辩证统一时,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作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在熟悉实验…  相似文献   

15.
1 原理KClO3 + 6HCl (浓) =3Cl2 ↑+KCl +3H2 O2 仪器和药品30ml注射器两支(不带针头)、橡皮套一个、5号点滴注射器的头皮管(带有针头)、一个橡皮塞。3 装置               图14 实验步骤4 1 称取约0 5gKClO3 固体,装入其中一个注射器内(称为A)。4 2 用另一注射器(称为B)取约1ml浓盐酸,马上用橡皮套将下口封好。4 3 用头皮管的一端套在A注射器上,另一端的针头插入B注射器的橡皮套内。4 4 缓缓抽动A注射器活塞,则B中的浓盐酸会缓慢流过来,并马上与KClO3 发生反应,注射器内产生黄绿色的气体。随着气体的…  相似文献   

16.
对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演示 ,笔者经多次实验、优化筛选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演示效果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1 实验原理2CH3 CH2 OH +O2Cu或Ag550℃ 2CH3 CHO + 2H2 OCH3 CHO +NaHSO3 CH3 CHSO3 NaOH (α-羟基乙磺酸钠 ) ,α-羟基乙磺酸钠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为白色难溶物。2 实验装置 (见附图)3 实验操作及现象( 1 )双孔橡皮塞上装好弯头长玻璃导气管 ,并用①饱浸无水乙醇的脱脂棉团 ②细铜丝③气唧 ④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乳胶管与气唧相连 ,然后装上直角玻璃导气管 ,弯头玻管上缠绕好细铜…  相似文献   

17.
刘彩云 《天中学刊》2004,19(5):105-106
目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是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学化学实验是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平台.根据中学化学实验教材,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样品的替换、装置的改进、不同实验的融合,可以设计出许多新的实验.在设计新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甚至是奇思妙想),用实验验证这些构思和设想是否可行,这种探索性的实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与原电池、电解池相关的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系列探索性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本文结合中学电化学的有关实验,对探索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 ,笔者经过反复实践 ,现将该实验改进为设计性实验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效。 图 11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2 实验步骤及现象2 1 按图装配仪器 ,用镊子将金属钠固定于大头针上 (金属钠取绿豆大为宜 )穿插于橡皮塞下方 ,并让金属钠接近橡皮塞 ,从简易漏斗中注入滴加有酚酞指示剂的水 ,调节漏斗的高度 ,打开尖嘴管与短玻璃管相连处的弹簧夹 ,让水与钠接触的瞬间 ,迅速关闭弹簧夹。2 2 与钠接触时 ,立即使钠熔为一个闪亮的小球脱离大…  相似文献   

19.
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关于Na2O2与H2O和CO2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演示铁跟硫反应实验时有副反应发生 ,即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S +O2点燃SO2 ) ,生成的二氧化硫 ,污染室内空气 ,影响师生健康 ,不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针对该实验存在的问题 ,笔者进行了改进 ,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实验用品玻璃水槽 1个 ;钟罩 1个 ;2 2 0V、35W电烙铁 1把 ;八宝粥铁筒 1个 ;石棉网 (剪成圆形 ) 1块 ;单孔胶塞 1个。还原铁粉 ;硫粉 ;10 %氢氧化钠溶液 ;冷水。2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  A .电烙铁 ;B .单孔橡胶塞 ;C .钟罩 ;D .还原铁粉与硫的混合物 (1∶4 ) ;E .圆形石棉网 ;F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