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是中国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文化界、思想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教育界也掀起了改革运动。常乃惪——出自山西常家的文化学者,发出了自己理性而深刻的声音,深刻地指出了当时教育制度的弊端,极力倡导教育应该寓于社会之中。他反对狭义的教育观,提倡敢于怀疑的教育精神,并且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常乃惪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推动了当时教育改革的向前发展,对当今的教育发展仍有不少启示启迪。  相似文献   

2.
李松丽 《教育与职业》2012,(24):174-175
蒋梦麟科学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反对顽固守旧和全盘西化,提倡科学与美术相融合,追求个性自由,倡导培养活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有效进行工作的个人,讲求学习真正实用的科学知识。蒋梦麟的科学教育思想对当时的中国教育改革乃至现今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武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组织、领导下,1920年,武汉平民教育运动形成高潮,形成了办学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讲求实际等特色,对武汉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教育改良运动。因此,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可能改变社会面貌。随着武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自身的转变,武汉平民教育运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演变为工人阶级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4.
古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武瑞田古代罗马奴隶制社会初期,两个基本的对立的阶级是贵族和平民。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是当时的主要斗争。这个斗争,既符合奴隶制社会初期阶级斗争的一般规律,又有其本身的某些特点。斗争的结果.平民取得胜利,推动了罗马历史的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早期思想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选学妖孽到康梁派,进而到革命派;由社会革命到思想文化革命,并逐渐迈向政治革命。与之相随的是具有思想启蒙意义的文学活动的展开及其文学思想的产生。提倡平民教育与平民文学,主张社会功利文学观,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纲领。尊白话文学为正宗。批判“文以载道”思想,独尊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形成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同志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60页)五四运动对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现代汉语的形成,也发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平民教育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我国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光芒对当前我国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而五四文学革命,则开创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当今农民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老先生(出生于1893年)与陶行知是同时代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探索用教育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先后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发起了中国平民教育运动,在国际上都有积极影响.晏老通过多年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提出了通过"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运用"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挖掘人类潜能、开发人们心智、"除文盲,作新民"、对乡村进行整体改造、建设新乡村的教育思想.他卓有成效的平民教育工作得到世界的公认,被授予"当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称号,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虽然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但对当今农民教育改革仍有很大启示.本文就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对当今农民教育改革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道德——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新道德———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时张岱年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有一个建立新道德的任务。毛主席说过,“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新民主主义论》)当...  相似文献   

11.
钱穆提出了独特的大学教育观。他提倡“通人尤重于专家”的通识教育,反对偏而狭的专门教育;提倡“为学与做人并重”的德性教育,反对将人附庸于学;提倡大学教育是“蕲想人生最高理想之一种事业”的人生教育。反对教育中的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2.
灌输与强制服从的教育是一种"压迫教育"或"奴化教育",这种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思维,逐步把人引向思维定势,无法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未来社会发展。为此,以弗莱雷为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理念倡导者开始倡导教育的革命与人的解放,形成了以反对灌输为主的知识传递方式和提倡以对话为主旨的教育形式为核心的基本理论。以此为启发,提出通过实现人性化追求人的解放与超越的教育变革选择,认清受教育者的解放与教育者的解放的和谐统一,去追求基于批判性思维重建的自我实现,可以导向对教育的真正解放和人类创造能力喷发与幸福感激增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巨大转折点。从五四运动起,我国的民主革命就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新时期的根本特点,就是革命转而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了。由于这种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的变化,给五四运动带来了为辛亥革命所不曾有过的姿态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有两条战线,一条政治战线,一条文化战线。对于当时的文化战线,毛泽东同志作过这样的评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地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在五四时期,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是同时并举的,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空前伟大的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及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期间,开办平民夜校。提倡普及义务教育、男女同校,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开创了近代中国普及教育的先河,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国际人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平民教育理论.在21世纪里,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九年,我国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它是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我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所进行的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两大旗帜的文化革命,也在斗争中立下了伟大的功绩。 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就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他的文学活动的。在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潮推动下,他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文艺为武器,挥戈上阵,投入到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去,鼓动人民改革社会的斗志,唤醒“睡狮”般的祖国。在一九一九年与一九二○年之交,郭沫若几  相似文献   

17.
晏阳初:我国电化教育早期的践行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晏阳初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在20世纪前半叶,为中国的平民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晏阳初把幻灯、广播、电影等当时最先进的电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华工识字教育、平民识字教育、军队识字教育,尤其是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大提高了社会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晏阳初对电化教育的践行和农村改革的经验,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平民教育家。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为希望祖国走富民强国之路,反对外国侵略,也反对本国封建买办阶级对民众的压迫。他在农村从事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的实验,并为之奋斗终身,正是其爱国爱民的具体行动,也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古罗马与中国先秦的古典人文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善为导向,追求人性的完整、高雅、和谐与全面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教育,高举人文主义,主张人权反对神权,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崇尚理性反对蒙昧,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追求现实人生幸福。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是中国人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崭新开端,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在中国得到传播,启发了民众的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贵州石门坎教育实践家朱焕章参考陶行知的《平民千字课》,编写了《西南边区平民千字课》。他的这种教材本土化实践给石门坎教育史增添了厚重的一页。朱焕章在开创发展当地教育和编写教材时,把当地群众作为教育主体,并结合苗族群众认知水平、生活习俗,增强群体认同意识,这些实践探索为当时西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