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600MW超临界现代化大型火力发电厂中主蒸汽温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办法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水煤比在过热蒸汽温度调节中的关键地位与减温水的使用方法,并讨论了机组在大幅降负荷过程中主蒸汽温度调整时的盲区及引发的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多数复杂热工控制对象非线性特性与运行工况密切相关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加权的多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采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MMAC)中模型集选取的方法,权重计算则通过多模型优化模糊加权算法,将各子模型输出概率加权平均值作为对实际对象的预测输出值,通过一个动态矩阵预测控制器计算最终控制。并对一个超临界600MW直流锅炉过热汽温对象进行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新型磁性回热填料Gd2O2S对液氦温区高频脉管制冷机多级回热器损失特性的影响。 创新要点:确定了不同回热填料以及运行参数(频率、平均压力)下液氦温区多级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和各级预冷量,进一步明确了4K高频回热损失机理。 研究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一台两级G-M型低频脉管制冷机预冷的单极斯特林型高频脉管制冷机,研究多级回热器在高频以及4K温区下的损失特性。选取新型回热填料Gd2O2S替代部分回热填料HoCu2,比较回热器采用两种填料时在不吲运行频率及平均压力下的冷端制冷温度(图10)、各级预冷量和预冷温度(图1112)。 重要结论:采用孔隙率较小的新型磁性回热填料Gd2O2S可显著改善第一级回热器内压力波与质量流的相位关系,从而减小该级回热损失。减小平均压力可以降低制冷机无负荷制冷温度并减小第二级预冷量,但制冷工质氦的体积比热容会急剧增大,从而使低温级回热器的换热对频率非常敏感。此外,频率对高温级回热器的回热特性影响不明显。该方法可以为三级斯特林型4K多级脉管制冷机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2,(2):13-19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参数寻优方法。首先,针对蚁群算法搜索最优解的范围存在局限、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莱维飞行的思想运用到信息素蒸发系数的寻优中,扩大了最优解的搜索范围,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的局限性。其次,为了改善火电厂过热汽温系统的控制品质,将提出的改进蚁群算法运用到火电厂过热汽温系统的参数寻优中,先后完成了过热汽温系统的模型辨识和主副回路控制器的参数优化。最后,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国内某600MW火电厂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蒲州发电分公司两台亚临界300MW空冷机组各配备三台上海电力修造厂生产的50%容量DG600—240V型锅炉主给水泵及FA1D56A型前置泵,正常情况下2台给水泵运行,1台备用。该机组经常处于低负荷调峰状况下运行,泵组运行效率不高。该公司对#2机2C主电动给水泵节能优化增容改造,针对各部分提出改造措施:确定增容改造后的最佳设计参数、主泵实施增容提效改造、叶轮各部分进行优化、提高给水泵检修维护工艺、管路系统运行优化等。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模拟晶粒生长所用的模型及模拟方法大体可分3种: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或改进的蒙特卡罗方法(简称MC法)、使用连续扩散界面场模型以及将细胞状的晶粒结构看作Laguere棋盘形布局来处理的Laguerre模型.特别是应用于模拟焊接热影响区(HAZ)晶粒长大的二维和三维过程取得了较好结果,但在生长模型的边界处理等方面有待继续完善,特别是晶粒生长与晶化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密切相关,这种复杂工艺条件下的晶粒生长过程的模拟,是当前该领域正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冬夏季取热散热不等导致的地下热环境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土壤源热泵系统(GSHP)的性能.以某居住建筑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对建筑内采用的天棚辐射末端和置换新风系统进行研究,该空调系统的冷热源采用土壤源热泵.考虑循环水泵、风机、热泵机组运行中向地下排出的产热量,采用Energy Plus模拟软件对建筑物进行能耗模拟,获得地下取热散热量及其比值.利用这一取热散热量,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系统模型,模型经实验验证后,研究3种典型控制策略下的地下热交换规律.得到南京地区地下每年的制冷负荷和供热负荷比为5.08∶1,并研究指出与温度和温度差控制策略相比,定时开启策略具有更好的效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土质覆盖层下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由于生化降解反应具有更高温度,该温度梯度增强了土质覆盖层内的水蒸气扩散,在覆盖层的蒸发模拟中不容忽视。与水蒸气扩散相关的参数一般通过瞬态剖面法测量,但在一定蒸发边界下的土体干燥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这种传统测量方法十分耗时。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底部加热的新方法加速黄土土柱脱湿,更为高效地获取水蒸气运移相关参数。创新点:1.提出一个全新的底部加热方法用于加速土体脱湿,同时利用提出的数值模型反分析得到水蒸气运移的相关参数挠曲度τ;2.发现底部加热加速脱湿的根本原因在于极大增强的水蒸气扩散。方法:1.研制一套室内黄土土柱试验装置(图3);2.在土柱底部施加恒温70°C,监测黄土的水热响应(图4);3.提出一个数值模型模拟这一水热耦合运移过程,利用该模型反分析影响水蒸气运移的关键参数,包括试验黄土的挠曲度τ和经验蒸发公式的参数a。结论:1.在相同蒸发边界下,相比不加热的情况,底部加热使土柱脱湿加速了最高22天;2.在第15天前,加热增强的水蒸气流量主导黄土蒸发过程,一直占总水分损失量的50%以上;3.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本文提出的底部加热法可更为高效地获取水蒸气运移参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平台,对6061铝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50~500℃和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高温流变行为并建立了6061铝合金的Arrhenius本构方程,应用于Deform软件进行热压缩实验模拟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和Murty准则,建立了6061铝合金在不同应变下的加工图,结合显微组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合金材料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大,随变形温度降低而增大建立的本构方程能较好描述该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变形温度为460~500℃,应变速率为0.1~0.5s-1的区域是该合金最佳工艺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