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需要思辨性的融入,思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理论层面,思辨主要是通过一些逻辑性思维进行各种概念或是理论的推导;在实践层面,思辨即为思考辨析,就是指分析、推理乃至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以及辨析一些事物的能力。而本文的说到的思辨主要是强调对阅读过程的反思,强调的是思维过程的反思性。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以思辨性的阅读方式去阅读,学生学会了思辨性阅读,那么再难读懂的读物都会迎刃而解。由  相似文献   

2.
邢蕾 《现代英语》2023,(11):17-20
外语阅读已经是传统的研究课题,而将自治性阅读和思辨导向的阅读作为主题的研究还比较鲜见。在说明何为思辨导向的自治性阅读的基础上,文章逐一阐述了有思辨力的自治性阅读者特质和外语教学中以思辨导向的自治性阅读策略,前者包括阅读探究性、修辞敏感度、思辨分析力及客观判断力;后者包括阅读源维度、语言维度、思辨维度及反应维度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3.
将思辨性阅读融入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以及有效实践整本书的阅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提出在前置性阅读、要素性阅读、反刍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等阶段,引领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思辨活动,以拓展思辨的广度,提升思辨的深度,关注思辨的关联度和提升思辨灵活性,从而实现深度语文学习,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提升学生系统性、整体性、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有了思辨的纯度、广度、细度,便会产生思辨的深度。而思辨的深度,即在阅读理解中所呈现出来的层次无不牵涉思辨的纯度、广度、细度。从形式维度上分析,阅读理解主要依靠对文本内在形式逻辑的把握上,即文本形式与主题表达的关系;从内容维度上分析,阅读理解主要依靠对文本内容不同层面的把握上,即感性与理性,情感与事理,一般认知与哲学思考等的跨越。所以,提高思辨的深度,能够增强阅读价值的评价效度。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辨性阅读,就是要帮助学生成就"思辨意识",形成"思辨性思维",最终养成学生能思辨性地思考、阅读、写作、说话等行为的习惯。思辨性阅读,阅读是关键,思辨性是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辨的能力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时事评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教师对学生时事评论的评价,是发挥时事评论教学价值的必要环节。教师可结合评价内容、评价原则、评价方式上,采用恰当策略,有效反馈学生时事评论的整体情况,从而提升学生时事分析能力和问题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应立足教材,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多角度阅读能力和创意阅读能力来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具体做法是:在文本关键处引导反思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辨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多角度阅读能力;立足文本内容,引导想象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思辨性阅读是以培养思辨思维为目标的一种阅读方式。具体来说,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以达到培养思辨能力、形成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对标思辨思维能力培养,高中语文应该怎样教学?余党绪老师在《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一文中提出:“在整本书阅读中,原生态阅读、批判性思考、转化性运用,缺一不可。”[1]从原生态阅读到批判性思考,再到转化性运用,形成了一个思辨思维的闭环,也为思辨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几乎完美的阅读教学途径——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9.
<正>“标题阅读法”是宁鸿彬先生提出的教学主张,是一种从教材课文标题入手,通过添加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1]“标题阅读法”就像一座桥梁,帮助学生通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殿堂。将“标题阅读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法,就是在原来标题的基础上再添加些许字词。学生要表现美,必然要以感受美及理解美为基础。这就可以通过“添加标题”的任务驱动学生去感受课文、研读课文、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0.
议论文阅读初探常保林怎样才能提高议论文阅读的效率呢?我认为“辨、找、看、学”是议论文阅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辨”是指对标题的辨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给读者以“第一”印象。议论文的标题一般都旗帜鲜明:有的直接揭示论点,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有的标...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阅读素养在发展中面临深度阅读课程尤其是思辨类专题阅读缺失、阅读策略教学尤其是整本书阅读策略缺失、阅读展示平台尤其是口语的成果展示缺失、校园跨媒介阅读资源尤其是智慧阅读空间缺失、学生家庭阅读引导尤其缺乏习惯养成指导缺失等问题,因而教师要突出思辨类专题阅读设计、强化整本书阅读策略教学、完善口语成果的展示平台;学校要加速建设校园智慧阅读室;家庭要重视在示范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是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以《英语名篇阅读》课程为例,通过设计思辨性阅读任务,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方法,培养学生的阐释、推理、分析等思辨技能;通过口语和书面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产出以及对思辨技能的操练。基于对学生阅读输入和书面产出的分析,认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和书面语产出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有提升。  相似文献   

13.
卢蝶兮  方颖 《英语教师》2022,(24):36-41
以某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189名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阅读理解测试等工具,探究英语专业学生思辨倾向与阅读理解的总体情况,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英语专业学生具有正面的思辨倾向,但在寻真性、自信度、坚韧性等方面表现薄弱;(2)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处理匹配题比较棘手;(3)思辨倾向和阅读理解未见明显的相关性,但“分析性”“认知成熟度”与阅读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分析性”与“匹配题”“认知成熟度”与“填空题”呈现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群文阅读的思辨写作教学须解决三大痛点:一是如何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群文阅读如何助力思辨写作;二是如何处理好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思辨写作如何凸显群文阅读的实效性;三是如何让输入与输出对等:群文阅读与思辨写作如何做到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理论指出,读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文本价值全面实现的必要条件。学生作为语文文本的阅读者,是实现教材文本价值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辨析字句,准确理解文本本意;通过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辐射思辨内容的广度;通过溯源求本的探索,培养儿童阅读的思辨逻辑;通过深度思考,创造阅读的思辨层级。以此促进学生阅读思辨能力的生长,实现文本阅读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结构的学术著作,蕴涵着丰富的思辨性教学资源。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思辨教学中,可以从课程标准出发,结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与特点,采取“内容梳理,归类全书概念;话题探讨,聚焦思辨训练;任务驱动,把握逻辑思路”等策略,引导学生分析概念、归纳观点,概括全书和篇章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养成思考和分析的整本书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思辨性阅读是一种理性阅读,提倡批判性思维、质疑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思辨性阅读必须明确思辨的目标,清楚思辨的对象,具有完整的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仍局限于教师讲授、学生记答案的单向交流,导致学生考试时阅读题失分严重。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明确阅读思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养成阅读反思的习惯。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地鉴赏文学作品,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收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思辨性阅读是在阅读中对文本内容或形式进行深入思考辨析的思维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可见,思辨性阅读的任务要求已从原先的高中阶段提前到义务教育阶段。笔者在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中,为降低思辨难度,运用了不同的阅读支架,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竖立思辨意识。学生初步形成思辨能力,逐步发展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尚基 《天津教育》2023,(31):138-140
<正>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对名著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在名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引导。什么是思辨阅读呢?“思辨”即思考与辨析,思辨性阅读是通过阅读者的思考与辨析,对文本及其价值作出准确理解与合理评判,能够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品质,使学生深入文学著作,成为阅读的主要参与者与学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