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发式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教育方法,一直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推崇。如,我国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导他的门徒时,曾经采用了一种叫做“产婆术”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他把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做“助产婆”,是为别人接生,不是替别人生孩子,引导学生学习要靠自己;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理论中提出“发现法”,强调教学不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应当使他们自己成为发现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毛  相似文献   

2.
(一) 一元论(英文Monism)一词,源出于希腊语Móros,意思为“纯一”“唯一”。德国近代哲学家沃尔弗首先从哲学的意义上使用此语。在他看来,凡是用“唯一”(即一个本原或本质)原理来解释宇宙者均属一元论者。沃尔弗在他的《关于上帝、宇宙和灵魂的合理的思想》一书中,把哲学家分为  相似文献   

3.
约翰·杜威作为哲学家,他是“偏爱”教育的;作为教育家,他又是有浓厚的哲学兴趣和深厚的哲学基础的;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哲学家。当代教育哲学无疑应以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为鉴,不仅应把教育与哲学相联系,更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不断批判和反思教育生活并使之不断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不仅被视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被视为是最可尊敬的老师。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在他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人们对苏格拉底的热爱和崇敬,不仅因为他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更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当我们重读苏格拉底,我们对他的崇敬之情又一次油然而生,同时也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一、苏格拉底:人文主义的先驱者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启蒙意义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一位人文主义先驱。首先,他把教人为善视作自己的伟大使命。以往的自然哲学家,以探索万物的本原为目的,而他把人本身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自我”、“自…  相似文献   

5.
玻璃与镜子     
人类的眼睛当真那么明亮么?当真可以辨别善恶么?选择的道路当真是智慧之路么?认识到的当真是真实的自己么?曾听过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故事。一位哲学家叫他的儿子走近窗口,让他隔着玻璃望出去,然后他问儿子“:你看见什么了?”“我瞧见许多行人。”他儿子回答。哲学家又把一面镜子放在儿子的眼前问“:这回你看见什么了?”“我自己。”哲学家叹了口气道“:都是玻璃制成的,透过前者你可以瞧见许多人,后者只因玻璃背面被涂了一层水银,你就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哲学家的话不仅说出了儿子的心声,也道破了千万人心中的秘密。有多少人在金…  相似文献   

6.
“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一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话。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用苏格拉底的话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于生活本身”。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时,他拒绝了。  相似文献   

7.
智慧小语     
薄薄的银子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有钱人说。然后,哲学家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我自己。”他回答。“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区别只在于一层薄薄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多伯森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长期以来,他对美国的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十分关注,并能以哲学家的眼光审视其经验和教训,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补强法则”就是其中颇有影响的观点之一。关于“补强”原理,桑代克和斯金纳早就提出过,其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但如何把它应用于普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甚少论及。多伯森主要是在操作层面上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为把这一原理应用于普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的人本性人是世界的根本,人是整个世界的核心。在“以人为本”范畴中,包含着人的一切“属人”特性。哲学家康德的“绝对命令”中说:“你一定要这样行动:无论对自己或对别人,你始终要把人看成目的,而不是把他看作工具或手段。”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的全面本质。”  相似文献   

10.
全国卷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相似文献   

11.
提问,古已有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把以提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形象地称之为“助产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今天的“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提问。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可以称为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人是很少见的,而公然宣扬唯物主义、并用“唯物主义”来为自己的哲学命名的哲学家更是凤毛麟角。加拿大哲学家马里奥·本格就是这样一位代表人物。多年来,本格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精确的、与现代科学相一致的”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即他所说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他援引  相似文献   

13.
汉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虽然生活在近两千年前,那时还没有现代科学,但他从素朴的唯物主义出发,坚决反对谶纬神学,认为天人感应,占卦算命,均是无稽之谈。他反对神化圣人和皇帝,有一句名言叫做“圣者不神,神者不圣”,把圣者和神者严...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与哲学家——兼论教师通向哲学家之可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教师与哲学家具有同一性:他们的哲学思考是“我”的思考,而不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复述;他们的思考对象是现实问题而不是作为理解现实问题的哲学理论;他们思考的工具是与现实问题相关的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术语。教师与哲学家的差别仅仅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相应的理论成果。教师与哲学家的界限更多地是人为的,其本质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其后果是教师丧失了哲学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阻断了教师通向哲学家的可能。为此,教师应具有哲学的自觉,对教育实践生活充满热忱,对他人的思考具有宽容的心态。即可以通过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自由思想与自我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智慧,从而使自己通向哲学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加缪一直否认自己是一位存在主义者,甚至否认自己是一名哲学家。他说道:“我不相信在讨论或思想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我不是哲学家,对我来说,思想是一种内心的冒险,它可以使人成熟,但也会给人伤害,或者使人迷狂。”的确,有时哲学不仅是严谨的推理和理论体系的构造,也可以是生活中点滴的感悟与升华,  相似文献   

16.
奎因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数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年轻时,深受“维也纳学派”的影响,是一个逻辑实证主义者。后来,他转向实用主义,把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逻辑实用主义。在数学哲学方面,他从逻辑主义转向经验主义。在数学本体论方面,他认为本体论承诺的承担者是约束变项;在数学认识论方面,他主张没有教条的经验论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在数学方法论方面,他强调证明方法对于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发展的动态特征。他的数学哲学对数学经验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  早在古希腊时代 ,心理教育就受到了不少哲学家、教育家的关注。在我国心理教育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 ,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兴趣、情感、性格等心理教育。他曾经提出“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的命题。意思是 :知道学习重要 ,不如爱好学习 ;而对学习有兴趣 ,又不如对学习有情感 ,乐于学习。他提倡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宽于待人 ,严于责己”等等 ,都是心理教育的典范而流传至今。我国教育工作者自觉地重视心理教育却是从清末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学方法的讨论在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1859—1952)的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把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应用到教学上,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通过活动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把教材和教学法割裂开来.因此.在杜威的教学思想中课程和教法是一回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从操作中学习”.  相似文献   

19.
约翰·杜威(1859-1952)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作为哲学家,他是"偏爱"教育的;作为教育家,他又是有浓厚的哲学兴趣和深厚的哲学基础的;若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看,他又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哲学家。当代教育哲学无疑应以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为鉴,不仅应把教育与哲学相联系,更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断批判和反思教育生活并使之不断得到更新。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功绩卓著:培养出“弟子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史记·孔子世家》);提出了一整套彪炳千秋、泽被万世的教育理论;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不愧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在为人师表方面表现出来的种种师德风范,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孔子是一位献身教育、矢志不移的教育大师,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所处的春秋晚期,正是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掌握在奴隶主手中的“官学”日趋没落,私学逐渐兴起,形成了“天子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