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智能制造学科交叉实验平台。该平台以微涡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为载体,能够实现产品设计、加工制造、智能管理、物流服务等产品全生命运行和监控过程,包括智能设备层、智能采集与控制层、智能执行层、智能决策层的四层级架构体系。基于平台设计了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开发了专业导论课程实验、模块化专题实验、系统级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该平台是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新工科建设实践与探索的重要举措,为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功能定位、建设方案与思路、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3个方面阐述了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实践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成效,学生在实验教学、工程项目、竞赛获奖、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中心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交叉融合,引领了智能制造革命性浪潮,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中重要支撑设备之一。通过分析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背景、现状、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应用情况,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机电工程学院通过高校—企业—行业合作,搭建了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鉴于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从事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的研发、集成、安装、调试、技术管理和销售运营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兼具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系列智能制造产业宏观政策出台,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构建以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精密测量和先进制造等智能环境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满足新形势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爬缆机器人进行缆索检测是目前开始采用的方法。考虑到爬缆机器人单件制造的特点.本文基于快速制造思想提出了一种多滚轮夹缆的框架式缆索检测机器人结构。通过大量采用MISUMI商品化零件和手板加工技术,实现了大大缩短样机制造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和机器人应用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构建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创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智能制造高级人才;通过开放式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校园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研究创新与应用创新能力;适应企业行业发展需求和学校职业定位,通过项目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的工业机器人师资队伍;突出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调整知识体系,形成多元合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控制类多学科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将虚拟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网络构建、机器人控制和智能制造等实践教学中。在该系统下构建了过程控制系统虚拟实验、DCS网络虚拟实验以及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等实验内容,构建了统一的管理与共享平台。该系统覆盖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等自动化核心课程,涉及控制网络、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科技前沿,为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学院联合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智能制造加工技术为核心,融合工业机器人、气动数字化、数控加工、工业互联网、RFID数字信息等技术,打造设备自动化+生产精益化+管理信息化+人工智能化,实现实体生产与虚拟生产环境相融合。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118-121
采用专业虚拟仿真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智能制造设备3D虚拟模型与实体PLC设备建立实时数据连接,形成虚实结合的智能制造实验教学系统。实验室局域网经VPN网关与校园网连接,使学生在完成实验预约后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下载实验资源、远程连接PLC,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构建的资源共享智能制造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智能制造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需求,设计了智能制造单元系统集成应用实训平台。该平台集成智能仓储物流、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智能检测等模块,利用物联网、工业以太网实现信息互联,融入MES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与可视化,接入云服务实现一体化联控。基于该平台设计了硬件搭建及电气接线、通信组态及调试、各单元智能化改造和控制网络集成调试4个由易到难的实训项目,还在此基础上拓展设计了创新性、开发性实训项目,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及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制造强国战略,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考虑到实践平台成本高、灵活性差、学生难以深入研究、危险系数高等问题,以行业生产中用到的生产单元为参考,搭建虚实结合实践平台。平台将多个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相结合,可实现“虚”“实”信号互传、以“实”控制“虚”。在实践平台上,可完成生产单元机械设计、机器人离线编程、虚拟调试、组网和通信、PLC编程和HMI编程等多学科交叉训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智能制造实训教学系统”,以“化整为零、联零为整”的教学思路,“虚实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赛促教”的评测手段,将智能制造实训教学系统划分为智能加工单元、智能检测单元、总控信息管理三大模块。依据三大模块,分专业、分模式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教学课程,使工业化真正走入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智慧工厂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集成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机器视觉、工业物联网、工业生产大数据为一体的全自动化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是一个具有可拓展性、开放性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平台实现了完整的工业化实际生产场景,可为工业机器人、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工程、信息技术、材料成型、材料加工、生产管理等学科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支撑。工业机器人模块主要由六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直角三坐标机器人系统组成。可以开展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制造、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机器人轨迹和路径规划等相关实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学生掌握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及集成应用技术,设计了工业机器人自动视觉检测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立体仓库等模块,通过工业以太网组建高度集成化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基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分层次设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自动加工检测生产线PLC程序开发实训、图像识别程序开发实训、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加工检测生产线综合实训项目。实践表明,该实训平台可以满足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结合制造技术基础训练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具有可执行性的OBE目标(一级预期学习产出及二级预期学习产出),并基于OBE目标指导,建设了制造技术基础训练MOOC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材料成形技术、切削加工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等。该课程目前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正式发布并完整运行了两期,在培养工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促进了学校相应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建设,变革了教学方式,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和智能制造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组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工业4.0汽车智能制造实验基地。介绍了基地的平台构建,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种项目驱动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开发了一系列层次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综合实验课程。实践表明,利用工业4.0实验基地开展新工科建设,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青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第一梯队,代表先进制造的核心应用示范区,需要完善的具备集工业机器人装备展示、新技术交流、企业项目融合、参观学习访问、专业类学生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等功能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积极为区市驻地的制造型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改善新区乃至新区周边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劳动条件、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带动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智能制造和产教融合等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新常态下,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从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体系分析出发,研究了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依据机械工程人才对新技术的要求,构建了符合专业要求和当前背景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实验教学平台。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指导方针,研究了合作企业的特点和选择原则,制定了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方案和教学执行计划,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企业要求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参考方法和管理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智能制造产业及人才需求现状,提出了"专业+机器人"的建设思路,通过校企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队伍等措施,旨在实现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类专业群协同升级,以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对于支撑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问题,阐述了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应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及工程社会意识等制造业智能转型的人才新需求,并对高校培养智能制造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