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弹指一挥间,《时事》已创刊10年。转眼间,《时事》伴我走过了5年的时光。初一时,最爱看刊中的“漫画之页”。一幅幅精心之作总是包含着深深的寓意,笑过之后心中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到了初二,我开始对“卷首语”情有独钟。那一篇篇热情洋溢、很有文采的散文犹如一杯杯浓郁的咖啡,香味久久不能散去。转眼间到了初三,学业的繁重和时间的紧迫,让我发现“大事记”是个学习、放松两不误的栏目,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增加阅读量。上了高中,褪去了一份幼稚,增添了一份成熟。我开始关注“形势述评”,开始聚焦“热点追踪”、“社会万象”、“时事问答…  相似文献   

2.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  相似文献   

3.
生活     
一次偶然翻字典,发现字典里对“生活”的解释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我感到茫然,我开始思考;生活像一首歌,一首普写人生旋律的激昂歌曲;生活像一首诗,一首咏叹人生百味的优秀诗篇;生活像一幅画,一幅描绘人生历程的精彩画卷……  相似文献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笔下的一幅严冬江南雪中垂钓图,那末,到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三月,江南的山水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当桃花汛涨、鳜鱼肥美时,江边的渔父又会干些什么?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给我们作了形象的回答。在这首词中,作者用清丽、浅切而又富有诗意的文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水乡风景画、江南春汛图,并通过那种理想化了的渔父生活,寄托了作者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隐者情趣。它不但在唐代文人词中是较早的一首,而且也是唐五代词中描写渔父生活较为出色的一篇。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读《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之难点。设计理念1.探究式阅读教学理念。以“疑”为主线,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生疑”开始,让学生的“释疑”过程在阅读中进行,让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存疑”中延伸。2.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以“读”为载…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鉴赏》2006,(5):64-66
1.阅读右面的一幅漫画,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你先读懂它的意思,然后自定立意。(2)自选文体。(3)自拟标题。(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尽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3.《说文》:“患,忧也,从心。”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这些“…  相似文献   

7.
诗是用语言做媒介,画则是用线条和色彩做媒介。但一首好诗往往被人们说成是一幅画;同样一幅好的画又往往被称为是一首妙诗。然而诗与画的融合并非易事。莱辛说:“第一个对画和诗进行比较的人是一个具有精微感觉的人,他感到这两种艺术对他所发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我想用诗家之心、画家之意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无疑也是一位具有精微  相似文献   

8.
读朱自清的散文,如同观赏和品味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风景;《绿》又仿佛一组颜色明丽的水彩;而《威尼斯》却又如同一幅颇具西洋风格的油画。三篇散文,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荷塘月色》表现的是朦胧之美,文  相似文献   

9.
<正>翻开《最后一课》这篇导师育人故事时,未曾想到这是一个有些“艰难”的阅读体验。阅读过程中,多次被泪水模糊了视线,不得不在办公室四处找着纸巾,边擦眼泪边看完这个其实不算长的故事。汪同学眼中的申老师,朴实而真诚,谦和如暖玉,胸怀悲悯之心,处世淡然又热爱生活,常发睿智之思。她说:“我见过很多人,很多天资聪颖的人,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一个如庄子一般笑对生死的人。”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粤教版)必修(全五册)部分(以下简称“粤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于“参考阅读”、“基本阅读”、“扩展阅读”三个栏目共选编作品131篇(首),其中中国作品114篇(首),外国作品17篇(首)。选文特色鲜明、价值取向独特.无论对教材编选,还是对语文教学,粤教版语文教材都给人较大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灵魂根本。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能“熟读唐诗三百首”,萌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驰骋于诗的丰富内涵,感受诗的瑰丽语言,一定会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主题联读法     
主题联读 ,是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去 ,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的若干篇文章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为“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背景资料 ,又能让我们体会到各篇联读文章的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主题联读法”是一种研究的方法 ,是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是一种综合比较的方法。将这种方法用于研读课文 ,有一种特别的乐趣。如课文《有的人》 ,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现在我们以“纪念鲁迅”为主题 ,从《有的人》生发开去 ,找到有关文章进行阅读。材料一 :今天天色不早 ,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 ,…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旨在教会学生进行阅读。“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目的、任务或其他需求指向,而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并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最后获得指向性信息的一种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共设有三篇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前两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根据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同,呈现出层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苏州园林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更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苏州园林是全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序,更是一篇情文并茂、趣味盎然、别具魅力的说明文,是说明文中的精品、经典,文中的美点很多。叶圣陶说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化用一句,阅读《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审美感悟是"阅读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边城》反映的是湘西边远小镇茶峒的社会人生风貌,是一部很好读又很难懂的作品。沈从文用优美、蕴藉的文字,“山水画”般的笔致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湘西所独有的和谐、古朴、宁静的风俗画,揭示了边城人“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除此之外,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小说中隐藏着的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谢朓诗艺术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五言抒情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到了《古诗十九首》的时代,才告成熟。古诗“婉转附物、怊怅切情”,浑然天成,“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篇章结构完美。建安五言,虽已逐渐注意词彩,一般也是通篇完整。自陆机《文赋》提倡“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之后,诗人们开始追求警  相似文献   

18.
埃及人阿巴斯·阿卡德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庄子说:“且夫水之积而不厚,则其负大翼而无力。”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形成。学生要学好语文,要有大量的积累,必须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学生是否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取决于教师的重视与指导。如何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是我们一直讨论、思考、研究的问题。“专题组篇课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的一首《饮酒》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图。人陶醉于其中,感悟到人生真谛。读之,思之,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内心何其坦然!这一切来源于两个字——和谐。是啊,世间万物皆生灵。人类要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第十册22课《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伴(?)着作者的叙述展示出五幅画面,反映了北大荒美丽而又富侥的景象。全文清新活泼,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特别是五幅画面,依次一一而出,却毫无板滞沉闷之感。这除了五幅画面内容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外,与画面的转换讲究艺术,曲折多变,摇曳多姿,也不无关系。一、顺势推进第一幅画面展示夏天草塘的景色。重点描绘“浪花”。初看,见其动态美;细瞧,见其色彩美。然后,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草塘寞美啊”来收结具体形象的描绘,点出其“美”的个性特征。而这一声赞叹,触动了作为北大荒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