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汤艳春 《科教文汇》2014,(36):69-70
注重工程实践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利用学校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所具备的优越条件,本文从注重工程实践的角度,联合学生既有知识的固基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获取与综合知识理论的交叉融合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进行研究,构建了注重工程实践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方案,为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提供参考,促进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注重工程实践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利用学校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所具备的优越条件,本文从注重工程实践的角度,联合学生既有知识的固基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获取与综合知识理论的交叉融合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进行研究,构建了注重工程实践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方案,为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提供参考,促进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粮食工程专业的核心目标之一,文章对粮食工程专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从拓展知识领域夯实创新理论基础;引进先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创新交流更新创新理念;改变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9,(10):148-149
大学生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辅相成,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科竞赛可有效检验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发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存在缺乏创新意识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促进具有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道路工程是交通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道路工程课程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对提高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工程课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四阶段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对该体系对课程教学的软硬件需求进行了分析。"四阶段法"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道路工程课程专业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载体,同时可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道路工程是交通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道路工程课程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对提高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工程课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四阶段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对该体系对课程教学的软硬件需求进行了分析。“四阶段法”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道路工程课程专业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载体,同时可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游赟  颜黎  丁忠佩  邱旭 《科技风》2023,(13):35-37
开展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仍存在培养目标有待落实、工程创新实践有待突出的问题。结合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以突出工程实践、强化创新培养为出发点,从思政教育、创新思维、学科融合、联合培养、导师引导等方面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可为同类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初始阶段,在国家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的提升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从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阶段、专业实验设计与创新阶段、毕业实习与实践的产业化阶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要求,结合车辆工程专业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实验室和实践基础建设、课程设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以科研项目为依托进行创新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也将成为其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定位不清晰、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总结TRIZ理论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高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典型案例,借助TRIZ理论建立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学科竞赛全面融合的桥梁,探讨“+TRIZ”混合式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指出机械类专业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构建“理论-应用-实践”递进式课程体系,促进高校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及教师在竞赛活动与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以期为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初始阶段,在国家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的提升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从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阶段、专业实验设计与创新阶段、毕业实习与实践的产业化阶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就是通过开展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的创新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着重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构建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教育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探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拓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遵循新工科的教育思想,以笔者所在单位车辆工程专业为教学改革对象,按照"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教学改革——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思路,对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研究:通过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搭建新能源汽车实践教学平台和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措施。本文介绍了我校在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对专业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现状,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通过整合课程模块,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以期为地方高校化纤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关系到中医药学传承与发展.探讨提升中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增强中医药创新的观念和中医药创新的本体认知,加强中医药创新的实践能力培养,培育中医药创新精神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措施。本文介绍了我校在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对专业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现状,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通过整合课程模块,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以期为地方高校化纤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工程制图》是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探新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论述了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教学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强化科研、校企合作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本文结合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索提高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归纳了实验教学、实习、本科生导师制和校企合作等措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铸  张仕杰 《科教文汇》2020,(8):77-78,82
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教学现状,结合“卓越计划”与专业的培养要求,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改进、课程实践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的创新等一些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立力 《科教文汇》2014,(25):89-9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手段。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及存在的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应举措,以期为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