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导言 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会由此而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比如鲁迅先生曾就《红楼梦》有如下评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境界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所以,阅读要有一定的境界。本文试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读书与《红楼梦》只是读与被读的关系。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基于这样一种现象:在当前的许多阅读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说到“有感情地朗读”时便总认为读某段文字读出某种既定的语气,读得有声有色便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做恰恰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忽略了学生对某篇(段)文章的自我感受和独立见解。正如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每个人读某段(篇)文章,都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系辞》),就说出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可以说,阅读既凭借于文本,其结果又往往会超越了文本。  相似文献   

5.
余琴 《小学语文》2014,(4):42-4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此条评价建议说明阅读能力是多侧面、多层次的,那么阅读能力考查就应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命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7.
陈崴 《小学语文》2008,(1):27-2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在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大量的生字出现在不同单元的课文之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日月潭》一课为例,要求学生在本课中“会认”的生字有9个,分别是: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分别是:岛、展、建、纱、省、胜,还有可以组成词语的“环绕”“隐约”和“茂盛”(其中含有4个认读字:环、绕、茂和隐)。  相似文献   

8.
<正>一、类型分析(一)内容联结1.同部作品内容联结。统编版教材设计了36部名著阅读,选择恰当角度,整合同一作品不同部分内容,形成联结,可形成结构化考查。2020年绍兴卷第4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仔细阅读下表,完成探究任务。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什么叫“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怎样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们或许可以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宋定伯捉鬼》(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案例中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部编版小学《语文》也极为重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培养,在五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阅读提速”单元,循序渐进地提供了一些阅读提速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高中《课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某网站列出“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调查表”,有家长看见诸如《名人传》《鲁迅读本》《茶花女》等书名后,并不买账:这些基本还是过去三十年来未变的书目。  相似文献   

14.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文简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据此,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现代语文》2009,(9):135-136
当代作家王汶石指出:“必须下决心读点书,花点本钱,把基本建设搞扎实;读了书,艺术造诣就会高,提炼和概括生活的能力就强,就会得心应手。”(转引自京夫《道是无情却有情》)古华也很动情地说“老老实实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吧,小说之道,诗文之道,尽在其中”一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艺术的雨露就会滋润你的心田。这是一种潜移默化之功,尽在不言中”(《冷水泡茶慢慢浓》)。阅读就是这样重要,这样使人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国数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完成“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任务,了解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本文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择编了《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1989)[1]及《振兴美国数学》(第二个“戴维报告”,1990)[3]有关的内容。一、当代的数学:(一)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二)数学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三)数学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四)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深刻而强有力的部分;(五)科学计算是科学的第三种基本方法。二、数学教育:(一)数学的基本能力;(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关心高教改革又没时间看全书的同志,也能有个初步了解。希望有兴趣的同志能抽空阅读全书,及与此相关的另外两本书:《振兴美国的数学:未来的关键资源》(即“戴维报告”,1984)[2]、《数学科学·技术·经济竞争力》(1991)[4]。  相似文献   

18.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现今的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中,部分学生盲目依赖教师讲解和参考资料,导致独立思考、领悟能力退化严重。就此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正如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先生认为一篇作品的命意,会因为读者眼光的不同而产生种种见解。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方面的要求除“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及“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之外,特别强调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鉴于此,我在《荷花淀》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荷花淀》的情节设置进行质疑、分析,尝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对阅读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与鉴赏类问题或任务要立足文本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达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阅读检测是语文学业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在学段结束时的语文阅读水平。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着手,研究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题命题,不仅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还能促进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等根本问题,优化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