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蚂蚁岛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浙江舟山的区域体现,将“艰苦创业、敢啃硬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引领大学生坚信奋斗幸福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投身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北大荒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振兴东北的重要精神动力。大思政格局下将北大荒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堂,对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消费主义日益盛行的时代潮流中,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生重构,出现了“异化”“物化”“畸形化”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明晰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不和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找寻构建和谐精神文化生活的路径,关注大学生内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世界,使其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宣传格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校园生活、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善用网络宣传形式、结合大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探究高校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现代化转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混乱和扭曲,引发人格危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基于大学生与内外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人格形成的“知、情、意、行”过程提出的培育途径能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泊艺 《大学教育》2024,(3):103-106
党史学习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开发优质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增强党史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实践证明,相关举措能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提质增效、赋能发展。  相似文献   

7.
奋斗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珍贵精神财富,始终激励中华儿女不惧艰难、肩负使命、奋力拼搏。新时代赋予奋斗精神更多的意义,它不仅是激发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驱动力,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要遵循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奋斗精神的内涵实质,加强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养成,搭建奋斗精神培育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大学生奋斗精神“认知”与“践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李晶晶  张军生 《文教资料》2020,(4):120-121,107
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为表述语的新时代辽宁精神,是激励辽宁爬好坡、过好坎,实现振兴发展的精神支撑。新时代辽宁精神不仅能够有效凝聚辽宁人民的精神力量,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基本内涵,阐述了新时代辽宁精神丰富的价值意蕴,探讨了大学生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培育路径,希望对大学生新时代辽宁精神培育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追求美好生活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大陈岛垦荒精神因劳动创造而产生,劳动创造也因垦荒精神而更加美好。大陈岛垦荒精神蕴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内在价值。进入新时代,台州更要突出“垦荒精神立心”的价值引领,坚定地走好新时代垦荒路,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0.
刘晓玲  李威龙 《大学教育》2022,(11):140-142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政策要求的时代使然,也是新时代促进高素质劳动人才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苏区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苏区精神育人价值,打造苏区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可为新时代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也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使命。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劳动价值观功利化物质化倾向、对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认知存在偏差、对于高校劳动教育的关心和了解程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应在进一步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劳动+”价值观塑造、“劳动+”课程建设、“劳动+”实践育人的特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师精神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备素质之一,不同时代教师的“专业精神”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职业院校提倡教师专业精神,契合国家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可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精神,除具备普通院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崇教爱生、敬业乐业等职业态度与特性,还要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从“劳动精神”“职业精神”“技术精神”等方面丰富其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视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升,致力于打造“国家工匠之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四有”好老师以及技能型社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无形中推进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赵明刚 《教育评论》2022,(10):82-8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论述思想丰富、见解深刻、富有哲理,蕴涵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激励当代大学生“一起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既要做好理论阐释,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北京冬奥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该如何践行北京冬奥精神”,又要抓住重点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拼搏奋斗精神教育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入。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加强课程设计以实现北京冬奥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强化实践环节以实现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加强文化建设以实现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大学生就业导向视域下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难点、痛点,通过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构建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耦合机制,发扬“三吃”精神,探索新时代劳动者从“工”到“匠”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杨翰林 《教师》2022,(36):3-5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建设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载体,对培塑大学生的“三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要求出发,运用心理学自我效能感的有关理论,探讨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抖音短视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载体建设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有益于引导大学生自愿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6.
政治观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四精神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观涵盖政治情怀、政治参与、政治信仰和政治智慧四个主要元素。在强化政治建设的关键阶段,培塑大学生的政治观至关重要。要以五四精神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怀,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形塑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7.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战天斗地、重整山海、改天换地的斗争性精神的展现,核心在于一个主体(垦荒队员)、两层目标(建设、发展)、三项要素(信念、修养、实践),即一代代垦荒队员依靠有理想、重修养、敢实践的三要素,发扬勇斗争、敢斗争、善斗争的精神,实现了大陈岛从满目疮痍到“东海明珠”的蜕变,开启了从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到现代化海岛的新征程。这种斗争性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垦荒”以及承担新时代建设任务的党员干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决议还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宣称:集体主义价值观过时了,提出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一种“新的价值观”,从而动摇了一部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信念。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强化培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知、信、行、成”四字入手,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变更,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建设主力军,在这样的使命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学生是否认同,而具备新时代思想观的大学生对于祖国建设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力度,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时刻,也是关键的课程。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必须重视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让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