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弱势群体子女失学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失学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研究对弱势群体子女失学分类、特点及救助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陆正良 《科教文汇》2012,(12):179-179,194
解决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除了入学困难,更要帮助他们克服对新环境适应性障碍和融入社会的心理困惑。随着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外来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他们在新环境里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陆慧 《科教文汇》2013,(2):29-30
今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公平问题已经逐步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但由于经济、环境、文化等发展差异的存在.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性别差别等显著问题,特别是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本文从社会学角度阐述了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必然性,对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陆慧 《科教文汇》2013,(1):29-30
今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公平问题已经逐步得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但由于经济、环境、文化等发展差异的存在,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性别差别等显著问题,特别是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本文从社会学角度阐述了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必然性,对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诉求。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学术界也有诸多相关的理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胡森的教育机会三阶段理论。由于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有地区差异、阶层差异、个体差异等等,因此对影响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人们思索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弱势群体问题十分严重,加强对他们的科普教育工作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生存竞争力的手段之一。文章在分析弱势群体特征及其科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弱势群体科普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诉求。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学术界也有诸多相关的理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胡森的教育机会三阶段理论。由于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有地区差异、阶层差异、个体差异等等,因此对影响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人们思索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国宝"、"国粹"的中华武术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对社会弱势群体和不良事物的易感人群具有及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怎样利用武术所具有的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多方位教育功能,加强体育文化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引导人民群众有组织、系统、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健身和娱乐活动是武术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伴随着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群体收入的差距加大而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群体“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教育也就成了这个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健康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正在引起学界的关注,特殊体育教育将成为我国现代大学体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将成为体育教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世界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在不停地发展。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需要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要求。社会转型期对体育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论述,希望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然后对形成这种价值观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构价值观的内容和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3.
香港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政策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已日益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政策模式的选择上,香港走的是一条"后福利社会"的道路。"后福利社会"这种模式是在考虑了弱势群体的需要和权利及传统华人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相对于"福利社会"这一模式而言,更加强调个人职责和多元供给。受这种模式的影响,香港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是由政府与第三部门共同推动的,并实现了形式上的多样化,即货币福利与福利服务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纵深开展,“社会转型”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背景。网络的普及使大量外来文化及观念正在影响大学生的信仰和价值观,对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将社会转型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引入到高校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明宝 《未来与发展》2012,35(8):17-20,24
代际关系是表征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关系。我国传统的代际关系是基于孝道伦理和接力型代际交换的关系状态,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代际关系呈现出新的走向,代际关系中的资源流转模式出现了嬗变,代际互动中代际依赖程度在下降,代沟现象凸现,人际关系呈现碎片化,社会新生群体的文化反哺能力不断增强。当前要深入分析衡量代际关系和谐的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正向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蒯群 《科教文汇》2011,(25):19-19,24
将"利、名、情"人类三种欲求放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进行辨析,得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利"乃中国人最大的欲望需求的结论,并据此结论与当代实际,从理论上给出了通过欲望转移可以实现社会公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李珊 《科教文汇》2012,(24):11-12,20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受普遍性价值观与多样化价值观博弈的影响,高校部分学生出现了价值观困惑和诚信道德欠缺的现象。本文具体分析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境界自我提升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职业安全保障措施,社会保险对弱势群体人口的保护低于社会救助,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基于弱势群体人口的社会救助包含的基本内容有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房、法律援助、再就业援助、农村扶贫以及社会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