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发生学批评方法,就是分析研究作家从创作原型到作品的产生、发展过程的一种批评方法。它大概包括对作家创作过程中三个段落的分析、比较:(一)生活素材的来源。即作家据以写作的事件、人物原型、过去的生活积累等。(二)素材在作家头脑中构思情况,如动笔的契机,构思过程中所受影响的各种思想,设计的故事前后的变化情况等。(三)写成作品之后的修改情况,直到最后定稿为止。  相似文献   

2.
认识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刘保法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是国内儿童报告文学领域的标志性作家,并赢得了“南刘(刘保法)北孙(孙云晓)”的美誉。他所创作的《中学生圆舞曲》《冬天里的红苹果》《多梦季节》等报告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多次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署等评选为中小学生最爱读的作品,曾荣获“小朋友心中作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3.
班超在中国西域历史上是一个功不可没的伟大人物。因为他的努力,使得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得以恢复并得到加固。在他身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传颂至今。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是妇孺皆知。近代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为素材创作小说,在日本文坛并不罕见。从二战前的中岛敦、武田泰淳到战后出现的井上靖、陈舜臣、宫城谷昌光、冢本青史等作家均以创作中国历史小说著称。班超作为西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奇色彩,给日本作家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本论以井上靖《异域人》和陈舜臣《不入虎穴》这两篇小说为例,试图从两篇不同的创作时间来分析班超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在日本西域历史小说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古代西域各族人民在化上对祖国的贡献很大,特别是在佛教的传入和音乐的贡献上。西域学由三部分构成,即各族人民用自己母语创作的作品,或他们到中原以后用汉语创作的作品,以及内地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到西域后创作的描绘边疆各族人民生活以及山川风貌的作品。今后我们应加强对此的研究,这有利于雏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5.
读博尔赫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著名作家。其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诗歌、小说、短文、随笔小品、文学评论、翻译文学等,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博尔赫斯有"南亚的卡夫卡""作家中的作家"之称。作品内涵深邃、哲理深刻,能以多国语言创作,其中尤以拉丁文隽永文字和见长,代表作品为短篇小说集《虚构集》《阿莱夫》等;诗集《面前的月亮》等,其中大多数作品收录于《博尔赫斯全集》。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西域诗创作的高峰期,作者众多,诗作繁富.清代西域诗中反映西域风情的作品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文章从清代西域风情诗中所展现的社会民俗风情、艺术特色和创作心态三方面对西域风情诗作加以探讨,对清人笔下的西域生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余华是我国当代先锋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儿童视角的运用不仅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内蕴,而且为我们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历代各少数民族作家,不少人用汉文创作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丰富了祖国的文学宝库。发掘和研究这些作家作品,对全面考察新疆古代各民族的文学成就,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的形成,促进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我校刘正民副教授和王星汉、许征两位讲师从1982年起,积若干年的努力,编著了  相似文献   

9.
拟以刘勰《文心雕龙》中专论文学风格和风骨的《体性》篇、《定势》篇、《风骨》篇为研究对象,并以一些作家作品为例,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探析风格,说明并阐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从风格、文体、风骨三方面分别论述与作品的关系:具体解释风格"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文体"即体成势,自然之趋";风骨"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涵义和对创作文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宋辞赋继承唐赋基础而又青出于蓝,名家名作迭起蜂出,辞赋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尚雅情结。本论即从该点出发,从对"雅"涵义的界定入手,继而深入探讨北宋文人辞赋尚雅情结的多重表现(包括文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创作),并以众多代表性辞赋作家和代表性辞赋文本为例,力证其作品中的尚雅情结,文末则意在探讨北宋辞赋家尚雅的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阐释《西极天马歌》《鸟孙公主歌》为西域屯垦戍边诗的萌芽;二是论述隋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的特征,认为隋代杨素的《出塞》(其二)为亲历西域之作,从而突破了魏晋六朝同类作品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乡土情结对贾平凹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是其乡土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作品的美学特征之一。形成贾平凹作品乡土情结的因素包括秦文化熏染、“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三个方面。它们构成贾平凹乡土文学创作的审美支点,促使他爆发出一系列创作灵感.取得巨大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3.
短篇小说《姚内奇》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高峰长期的作品。在契诃夫描写知识分子和揭露庸俗习气为题材的作品中,它完全可以与《套中人》、《醋栗》相媲美,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示出作家成熟时期的光辉。 (一)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三年,二十一岁的端木蕻良创作了一部“实属难得”(茅盾语)的,“预计必可惊动一世耳目”(郑振铎语)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没有一个现代中国作家在这个年龄,写出象这样结构奇特、内容庞杂的作品,并且是现代文学史上最难读懂的一部。“我可以欣赏一部作品,但不了解作家而要对作品作出判断是很困难的”(圣·佩甫语)。因此,有必要回溯一下端木蕻良创作前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15.
手稿,那些作为一个作家创作过程的重要记录,已濒临绝迹。随着文字处理程序的出现,其成本价格的相对低廉,及其简单易用性越来越突出,那些缺乏创造性,还未有作品出版的未来作家(当然也包括那些位居畅销书榜首的“有名”作家)已纷纷仰靠王安、IBM 和苹果等名牌电脑,装上诸如“文字之星”、“文字助手”或“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由“外来户”经历形成的孤独体验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影响,包括对创作题材的影响,对作者创作观的影响和对作家安排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存在方式的三个环节(作家创作、作品本文、读者接受)中,作家的创作活动,即文学生产,无疑是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因为,没有创作就没有作品,也就没有读者阅读的对象,没有接受;而有了创作,就有了作品,也就具备了接受的条件,即使没有被阅读,作品的意象、意境、意义未得到实现,未能转化为现实的审美对象,但无论如何,它已具备了这种转化的客观可能性。因此,研究文学创作也是接受美学不可缺少的内容。有一种误解,认为接受美学是专门研究读者和阅读活动的,并不顾及创作。其实不然,接受美学也关注创作,只是更着重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研究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小说家杜鹏程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他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了党的革命文艺路线,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忠实于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地进行写作。三十多年来,他在小说领域里,长、中、短篇都写,不断地探索、创新;此外,还写了散文、报告文学、创作谈等近四十万字(未包括解放战争中散失的作品)。对于这样一位有成就的作家,认真探讨一下他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有深刻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论中的创作迟速与作家才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迟速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创作论和作家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刘勰开始,古代文化就把作家才性看作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决定、影响着创作过程和作家作品的质量、成就;创作迟速又与感兴现象关系密切。但是,创作的迟速并不等同于作家创作质量和成就的高或下与大或小;作为作家才性独特性的表现之一,创作迟速应以作品优劣为衡量标准;能兼取迟速二者之长是更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筝曲《西域随想》是由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一首以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为基调的作品,音乐风格充满了西域风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这首作品在传统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了独特的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实现了对中西方元素的兼容,具有很高的演奏及研究价值。本文将对该乐曲各个部分的演奏技巧进行浅析,使演奏者更加理解作品的创作思维及演奏注意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