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2.
我发现,《燕赵都市报》非常热衷于使用“黑名单”这个词。现举一例如下: 2001年7月26日十八版标题:《一批不合格药品上了“黑名单”》。 每读到“黑名单”我就生疑:“黑名单”是什么玩艺儿?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文中不见解释。但从报道内容不难看出,上  相似文献   

3.
小疵三例     
“上午14时”是几点钟?《工人日报》2001年10月23日六版以《晋江发生罚跪工人事件》为题,对福建一起工人被罚跪事件进行了报道。看了这篇报道,笔者在对这起事件感到无比愤慨的同时,又对该文导语中提出的“10月14日上午14时”这一时间概念深为不解。“上午14时”是几点?“上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半夜十二点到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一般也指清晨到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因此。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为“10月14日14时”或“10月14日下午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11月开始,福建泉州市从青海省民和、互助、湟中三县成批引进402名农民工,以缓解日益紧张的“民工荒”。1年多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402名工人中已有近2/3的人员离去。把丰富的内地劳动力资源向缺工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本是资源互补、多方得利的好事,但好事的最终结果却让各方尴尬。为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一天,一位同志兴高彩烈地来找我:“小孟,这篇报道看了没有?你看人家写得多好呀!”我接过一瞅,原来是1987年10月11日《河南日报》二版登载的成海、李瑟二人合写的消息《“冒富大叔”吴天喜张贴文明经商告示》,文中不少地方还被这位同志用红笔勾了红道儿。“有眼力!”我不由称赞这位门外汉。其实,我早就被这篇消息吸住了,反复研读之后又把它剪贴到存报册子里。这篇消息报道了镇平县经营清真冷冻厂的个体户吴天喜经营讲信誉,不坑人骗钱的事儿。事情虽平  相似文献   

6.
光明日报6月8日《新风尚新风格》专栏刊载一篇通讯《不慎错发一剂药,全城出动寻下落》,报道了扬州一个医院错发一剂药引起的事情。我相信这是真事。至于从什么角度来报道为好?我看值得研究。这次事件起因是“由于药剂员是新手,加上工作不细”;所以要兴师动众,是“由于这里的病历由病员或其家属保管,无法查知病儿的地址”。于是,就出现了卫生局领导“亲自指  相似文献   

7.
2月5日至19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同时以整版篇幅连续刊登了对“法轮功”痴迷者刘思影、陈果、郝惠君、正进东的4篇系列深度报道:《一个童真女孩的悲惨遭遇》、《琵琶才女何以走向自毁?》、《一个“好人”的愚昧与悲哀》、《£进东,你为何还不觉醒?》。以及《“法轮功”是如何蛊惑人心祸国殃民的?》理性思考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从4月2日到5月11日,新华社三位记者以“中小学教育广角镜”为总题,陆续推出了8篇稿件。我相信,1988年的新闻史上,将会铭刻上它们的名字:《教师是“伯乐”吗》;《涉世第一师——致“红卫兵”爸爸妈妈》;《教师:职业?事业?》;《“吃饱了肚子就能办教育”》;《和未来教师聊天》;《迎风小树长得壮》;《把欢乐还给孩子》;《也向自己喊一喊》。这组报道抓住教育系统的一些典型事例,针对教育改革的一些难点,围绕目前许多人议论再三的热  相似文献   

9.
8月29日至9月8日,我受报社委派赴新疆采访河南省10万棉农赴疆摘棉活动,在报社领导及各有关部室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预期报道任务。从出发到结束共11天时间,共采写稿件9篇,基本实现日发一稿的目标。分别是:《风雨中,一路绿灯送棉农》、《西行漫漫歌相伴》、《“这儿跟家一个样”》、《心焦上火盼花开》、《这里的棉农宿舍静悄悄》、《“感谢河南棉农,感谢滑县政府”》、《滑县的经验和启示》、《“白金蛋糕”有多大?》、《棉花开了棉农笑了》等。本系列报道在省内外引起较好反响,本报报道中的许多一手资料被其他媒体在报道时引…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今年第七期刊登了温风同志的《真的“不断”吗?》一文。作者认为,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开幕式的掌声》在描写会场气氛时用“不断”一词不妥:如果掌声真的不断,怎么能作报告和听报告?于是,作者断定“不断”这个说法即使“不是套话”,至少也算是“过头话”。对此,我不敢苟同。“不断”是合成词,其意义不等于几个词  相似文献   

11.
有人在新闻报道中创一奇迹:不见被访问者而竟写出了“专访”。诀窍是:把别人采写见报的报道照抄一遍,署上自己的名字,就成为“我写的”专访。不花费很多时间,不用跑腿,也勿需动脑子。“妙哉”,“妙哉”! 登载在本年7月7日《河南日报》二版上的《黄河问题大意不得——访地质水文专家王涌泉》,就是这样的“作品”,张文郁就是这样的“作者”。可惜,文中涉及的单位和个人均不买账,严肃地提出了意见。王涌泉同志郑重声明:“我不认识张文郁,张根本没采访过我”。一查资料明白了,原来张的文章是1985年12月30日《世界经济导报》一篇访问记的翻版。那篇题名《明年起黄河的治理大意不得》的文章,是该报记者阮江宁采访后写作的。  相似文献   

12.
去年11月16日,经济日报在二版《读者中来》专栏中,发表一篇来信,题目是《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这个“杀”字使我大吃一惊。“杀”字本该是这个“煞”。出此差错,是作者的水平低,还是编辑的疏忽?由此使我想起去生8月湖北一家晚报,在报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再结伉俪之事时,消息题目赫然为《赵侠燕再结伉俪》。大名鼎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怎么改名“赵侠燕”了?  相似文献   

13.
当编辑多年,“成功”和“失败”是常有的,随记下两三件。取其一点不要其余1980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加按语转发了《大众日报》一篇报道,题目是《济宁地区充实和培训社队经营管理干部》。这篇稿件是我采用“取其一点,不要其余”的方法编辑的。“取其一点,不要其余”这八个字是我在编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说,在选编通讯员、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8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合适吗?》的“新闻观察”。报道中写道:“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疑问。’赵振宇是近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新闻学研究》的课堂上说这番话的。据其透露,该校部分新闻学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前,竟没有在校内外报刊上发表过一篇新闻作品。”该篇报道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和讨论,先后有30多家报纸、网络媒体转载,包括新浪、网易、新…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我写的两篇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讨论.一篇是探讨中国社会治安管理经验的报道《中国很安全》;另一篇是揭秘刚需药降价进入医保的报道《刚需药是怎样“谈”进医保的》.这两篇报道的传播路径和舆论反馈,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样本. 实事求是地说,两篇报道都算是“炒冷饭”.在此之前,相关新闻已经“霸过屏”了.虽说不是新鲜事,但我希望通过报道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探讨深层的原因.比如,外国人点赞中国安全,到底是为啥?刚需药降价力度大,谈判是怎么砍价的?  相似文献   

16.
去年十二月,我写了一篇稿子去镇政府让审一下。秘书一看稿子,愤怒地说:“你这是给咱们镇上抹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当即写了篇《话说“脸上抹黑”》的文章,很快在《人民日报》十二月二十三日头版刊用了。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去一家商店买货,只见一位顾客和一位售货员吵闹不休。原来是售货员对顾客挑选商品很不耐烦。顾客就问:“你们那儿不是写着‘百问不烦’吗?”谁知售货员却说:“你问一百次了吗?”这句话惹得许多顾客不禁哑然失笑。于是我把这个场面  相似文献   

17.
打开5月6日南方某有影响的晚报的“娱乐世界”专刊,看后生出这样的感觉:这家晚报文太“软”。 这个版面共有5篇文字稿,其中3篇稿件属于“软”稿,一篇名《胡慧中流产》,一篇日《卡梅隆婚姻之船撞上冰山》,一篇称《韦唯又有喜了》。 我佩服这家晚报的新闻敏感性,密切关注娱乐界的新闻人物。不过,关注这些新闻人物的什么值得商量。依笔者之见,对演艺界的新闻人物,应当报道的是他们的艺术活动、艺术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大连日报社于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联合举办(大连亿达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地市县报人·我的得意之作》亿达杯征文,最近评选揭晓,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8篇。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2篇):媒体联手传扬真情李宏伟“一枪”何以中“三元”——浅谈《卡森公司辞退“洋南郭”》的角度选择欧福泰二等奖(4篇):情到深处始无华栾月敏唱好“三部曲”写出好新闻周剑瑭评论出彩三要诀——《胡干清何以能胡干?》写作体会张登贵“评无新意不出手”——获奖评论《踢好“后三脚”》写作前后田厚钢三等奖(8篇):一条重大报…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4月8日刊登一篇新闻:一名电视记者扛着摄像机到湖南常德市直属单位支农工作会上采访,被主持会议的市长程林义“撵”了出去。程市长对记者说:“新闻报道要改革,要从会议中走出来,多报道事件,少报道会议;多报道群众,少宣传领导。”我为这位市长“撵”记者的行动唱赞歌!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记者就象水中的皮球,整天浮在上面,接不完的请帖,赴不完  相似文献   

20.
我在翻阅第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集的时候,一篇题为《母亲的脚和父亲的腰》(原载《中国船舶报》1997年4月11日)的三等奖杂文作品吸引了我。当我仔细阅读完这篇获奖作品后,我就琢磨:为什么这篇800字的短文能一下把我吸引住呢?原来是这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在为《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作的序中写道:“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十多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