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美的赏析,感受诗词的美,从而培养他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心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起到美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诗词文化从未衰落过,由此可见,诗词文化在我国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在今天诗词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发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要想办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将从初中诗词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的角度,分析提升诗词教学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吴秀华 《考试周刊》2012,(91):28-28
素质教育要一步步走向健全,就必须重视美育。美育就像一支登山途中的行杖,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应当将美展现在学生眼前,用丰富的形式,优美的措辞,多维观察视角引领他们去认识、体味、感悟,再现,再创造,最终达到以美育美、精心呵护、再生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小说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小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陶冶情感,激发阅读兴趣,提高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海盐 《考试周刊》2011,(71):57-58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教育者面对的一大难题。低效课堂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保护和珍惜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感悟能力,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机,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宫和平 《教师》2010,(32):59-60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予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审美与创新的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两者兼之呢?本文就此浅谈自己的看法和一些思考,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张业海 《现代语文》2009,(11):135-136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文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但长期以来"作文难"一直是老师、学生及家长的共识。作文本来是五味俱全的东西,如今却味同嚼蜡,造成了学生消极作文的心理。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中之蘑地位的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丁玉华 《今日教育》2005,(11):24-25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育不应该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而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等多元化的课堂。[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从"不学诗,无以言"的孔子时代,到唐朝设科举取士,官员经由科考出身,必须通晓诗律。自庙堂至市井,均以读诗懂诗为荣。《诗经》《楚辞》,陶渊明、"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精彩纷呈,璀璨夺目。前人留给我们一笔无比宝贵而温馨的文化遗产。然而,面对一个越来越物质化与快餐化的  相似文献   

10.
"情趣"指的是师生间的情感和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从专业角度说,音乐是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  相似文献   

11.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学习历史,可以使同学们学会客观、公正的了解、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才能加深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汲取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2.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即美化教育、情感教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其宗旨就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那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散文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煽造占有相当的数量。因而研究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把散文的知识教学与审美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深人理解散文的浓郁情思和隽永哲理,品味华丽词语中的独特意趣,才能更好地感受散文的深层意蕴,受到美的熏陶。进行散文教学的审美活动,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从散文的特点出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深层次领悟文章内容,得到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之外的更多收获,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试就此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春风唤醒沉睡的大地,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您是节日的信使,伴我们走过花季年龄。您将永远定格在我们记忆的百花园中。”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们深情并茂诵着自己的杰作。在座的老师都被这场景所感染着,孩子们虽不谙于时世,但用一颗感恩的心传达着自己的真情。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大都系“文质兼美、行神俱佳”蕴藏着大量情感因素的美文:这里有对祖国拳拳之爱,对事业不懈的追求,对信念忘我的执着;  相似文献   

15.
左红娜 《考试周刊》2013,(26):42-43
<正>人们从事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动力,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关键是情趣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情趣的吸引,感化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也轻松,何乐而不为?学习品质是伴随人的学习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心理现象,是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体现,是人的思想品质在学习上的反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歌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更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审美情趣的因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成功的音乐课不仅能提高少年儿童的音乐素质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熏陶让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学习历史,可以使同学们学会客观、公正的了解、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才能加深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汲取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9.
韩君 《考试周刊》2010,(54):66-66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不管是激荡昂扬,还是平实清爽,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问题、事物的认识,视角独特且情感真挚。所以说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善感的心去感悟生活,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变成写作素材,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益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