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得到迅猛发展,在“奖、贷、助、补、减”等方式组成的资助体系中,已经起到了1/3强的作用。但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和回收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国家关于助学贷款理论研究滞后、政府和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实际操作研究滞后是关键所在。加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完善信用系统;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资助体系,增强学生还款能力;搭建助学贷款信息化交流平台,提高管理效能是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的违约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贷款的偿还违约风险问题一直是阻碍资助政策顺利运行的关键,其中学生还款拖欠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寻形成学生贷款拖欠违约行为的主要成因。针对学生个体和家庭特征、在校期间特征、就业与收入状况中不同因素对拖欠行为的影响,提出防范国家助学贷款拖欠"高危人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主导的公共信用体系的缺乏,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的低下,高校贫困学生资格审查和约束机制的薄弱,学生还款意识的欠缺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为有效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督促银行建立还贷监测系统,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应增强政策宣传,辅以诚信和感恩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强信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违约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造成毕业生还贷违约的原因而将违约情况分为“缺乏时间观念、遗失贷款文件却不主动查询还款信息、还款能力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的恶意违约以及利息调整造成违约”,并针对每种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不健全,就业形势不乐观,缺乏监督惩罚机制造成的。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对策有:高校加强诚信教育,个人加强诚信意识;高校严格审查过程,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制约机制;改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加快生源地贷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张红丹 《文教资料》2008,(19):157-158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后,大部分学生能主动按时还款,但也存在还款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生方面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难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国家助学政策的新变化,以华侨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助学贷款违约现状、原因及学生的还款意愿,指出就业压力仍然是违约毕业生还款能力低的主因,家庭负担较重导致的违约情况增多,以及学生主动还款意愿不强,建议从多渠道多方面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案近年来大幅度上升,这既有学生恶意拖欠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管理教育不力,银行服务不够细致,社会个人信用机制不完善和相关法律规定缺失的客观原因。因此,个人征信系统和相关法律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应加快实现全国覆盖,还款方式和期限应更加人性化、弹性化,还应建立完善的还款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但这一对贫困学生非常有利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偿还违约率高的问题.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从问题产生的根源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助学贷款大学生毕业后还贷出现的违约问题,既是诚信意识引发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工作后经济能力不足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普遍的现实问题,显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推进和全民诚信意识的增强,通过在校期间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和还贷方式的多样化,助学贷款的违约问题必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及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高校学生而推出的重要政策,目前已初见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骗贷”和违约不还贷、银行热情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银行、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使此项“惠民”工程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政府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实行的是无担保、靠信用维持的这一特征,从而产生了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诚信困境问题。从非担保机制条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先天缺陷、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还不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无法真正保证等四个方面对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反对将助学贷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妖魔化。另外,还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行为的实现及高等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行为实现过程中的主要职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商业银行不愿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原因、为什么现阶段由商业银行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以及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家政策性银行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等这些问题,并得出结论:要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难的问题,除了要从完善个人信用系统、简化办理手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以外,还必须从经办银行这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新的助学贷款政策目标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6月出台的新的助学贷款政策是对我国1999年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在实现助学贷款政策目标上相对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新的助学贷款政策从政策条文上来说实现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需要在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的承担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转嫁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风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本职工作应该是培养学生和科学研究,虽然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学校也是受益者,但毕竟是间接受益者,让学校承担独自违约的风险责任,对学校而言是不太公平的。因此,为了使高校不偏离正常的工作,转嫁高校的风险责任,使学校在助学贷款中更好的发挥中介作用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生贷款信用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保高等教育的普及性、大众化和竞争力,充分体现社会大多数成员享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权利,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大学以及社会其它组织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贷款形式,建构了人格激励的声誉机制、信息快捷的沟通机制、信用安全的监控机制、风险防范的弹性偿还机制、法律性质的严厉惩戒机制等,逐步建立了系统、安全和有效的大学生贷款保障制度.本文反观我国大学生贷款制度的现状及其还贷信用缺失,为完善我国大学生贷款制度提出了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也在相应改革.学生学费和生活费个人负担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对于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特别是来自农村的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助学贷款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了发展.但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信用成为助学贷款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银行存在的风险和大学生信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利 《高教论坛》2002,(6):135-137
在国家助学贷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助学贷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行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然选择。但部分大学生信用的缺失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并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免除他们的部分或全部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