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借助俄汉词典及语料库的释义,采取对比分析法研究俄汉语植物称名的理据性及其差异,旨在探寻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期为俄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余晓惠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5):87-88
中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通过对中药命名的初步研究,我们总结出中药的命名理据,包括:空间理据、时间理据、形象理据、颜色理据、味觉理据、功用理据、药用理据、文化理据、综合理据等。 相似文献
3.
杨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142-144
对俄汉语植物名称构词理据进行研究,将植物名称构词理据分为直接理据性和间接理据性。两种构词理据建立在以下特征基础上:外形理据、地点理据、功用理据、生态理据、时间理据。同时,对俄汉植物名称等值构词理据进行阐述,其中包括10对直接理据名称、12对间接理据名称。俄汉语中名称理据的等值现象反映了语言与客观现实,与人类思维规律及其他心理过程之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天津胡同命名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5-69
天津大街小巷以“胡同”为通名的,约占街巷地名总数的60%以上。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这些胡同的命名理据进行归类阐析,以展示天津城市历史文化的特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副+名\"结构的社会与修辞理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语“副 名”的研究经历了从静态描写到动态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副 名”结构逐渐得以广布的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和修辞方面的理据。社会的发展、心理趋向的推动、大众文化的流行等,为副名结构的大量出现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副名组合还具有语用修辞方面的优势和魅力,它是语言使用者由无意识地临时使用到逐渐有目的地特意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曾艳山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5)
"语用曲解"术语的命名经历了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表明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包容研究的跨学科性;与"误解"廓清了关系;强调了交际过程中"人"的认知、互动作用;把被"刻意曲解"排除在外的曲解现象重新纳入研究的范围;理性的看待曲解的功能,重视曲解策略使用的限制条件,挖掘使用不当的补救手段;挖掘触发该策略使用的心理根源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8.
李丽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1-65
随着西方近代化学著作的汉译,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接触对汉语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生成了大量的意译元素词。据其翻译方式分为纯意译元素词和仿译元素词两类,分析意译元素词的命名理据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元素词的源流。 相似文献
9.
10.
陈景元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55-58
文章借助建筑物名称的内部形式这一理据的化石,深入发掘隐藏在韩师建筑物名称背后的命名理据及文化内涵,解读容易被人忽视的语言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熊茂松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14,(5):14-18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冯勰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51-54
中国古代地方志的性质曾经长期是个争论的话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梳理这些争论,揭示了这些争论产生的根源是近代以来移植西方的不合理的学术分科状况,文章认为,我们应该在引入“西学”的同时,深入的研究西学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社会、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设符合中国思维习惯的学术范式和学科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四川震后旅游的恢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资源和宏观市场的讨论,而缺乏对微观市场的调查数据和分析.课题组通过对川内主要旅游景点及游客集散地的国内外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归纳出来川游客主要的旅游动机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系统和旅游支持系统三类,利用频次分析得出大熊猫、自然景观、当地人民友善态度、地震遗址等因子是吸引游客来川旅游的主要动机.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游客已消除了到四川旅游的恐慌和担心,并对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4.
《历阳典录补编》为清代学者陈廷桂纂辑的资料汇编类地方志书,其中囊括了大量关于和州的历史、地理、文学、人物等信息,对和州地方文献的保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历阳典录补编》所收录的文献中,注明采自章学诚《和州志》的有34篇10 000余字。这些篇目里,有33篇为现行章学诚《和州志》所佚,其价值重要,对还原志书原貌和研究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论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倾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游永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2):59-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有一种逐渐减弱而功利化学生动机又有逐步增强的倾向。虽然功利性的学习动机能在特定的情景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它很难成为持久的学习动力,也难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赖守亮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6):86-88
过度包装存在巨大的危害,究其原因,相当复杂.商家的“争宠”心理、设计师的自我炫耀心理、消费者爱面子的非理性心理是过度包装的深层动因.解决过度包装的最好办法,便是包装的绿色之路和生态之路以及包装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英语学习是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包括多种非智力因素,如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兴趣及个性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动机及其形成心理,并就教学中如何激发、强化和保持学习者的动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明辉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7(6):88-91
汉语量词的丰富是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突出特点之一,量词系统中有一个子范畴??形体量词。形体量词是除了表量外,还带有突显名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外部形状的附加义的量词,它存在的理据是:形体量词是个体名词空间性特征的外在表现;形体量词与所计量的名词之间有相似关系和相关关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空间性。 相似文献
19.
刘亚丽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6):55-58
个人需要产生不同的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的高低决定了英语学习的好坏和态度。动机的激发和保持需要一定的内因和外因来支撑。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学习动机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