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亮 《考试周刊》2010,(23):30-31
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戏剧多由古代的宗教礼仪、巫术扮演、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有机组成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学从古希腊到现代派时期,经历了多种文学现象及其文学流派的演变,这种演变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反映了西方人崇拜心理的几个阶段,即自然崇拜、系教崇拜、人住崇拜、理性崇拜、个性崇拜和非理性崇拜。几乎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一,每一种重要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有特定的崇拜心理作基础。文学是特定时期社会心理形象化的反映,崇拜心理往往是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研究西方文学与崇拜心理之关系,对于研究文学流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因素是有一定启发的。  相似文献   

3.
梦,是人心理中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梦境,是社会生活现实内容非有序化的、形象的反映。梦境描写,是揭示人内心世界、浓缩外界信息的文学艺术手段之一。先秦文学缘其居于中国文学肇始之初,当然较粗疏稚嫩,但它已含有渚多思想、艺术、审美上无限发展的因子与基素,其梦境描写集注了古人对宗教、艺术、历史等观念的感受和认识,给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的产生、表达,情感的感染和陶冶都离不开人。文学是人学,人的情感决定了文学艺术的情感,同时,文学艺术又是情感表达的必然产物。情感与文学艺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从文学形象的创造性到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人是万物之灵,而“文学是人学”,任何题材、体裁的作品,其实质都离不开写人,写人的情绪、感受、心理、性格等等。同时,也表明文学是由人创作,并由人来欣赏的。所以,系统的看,文学艺术的创造过程是一辩证统一体,创作过程与欣赏过程互为存在互为作用,联系这一对矛盾体的中介物正是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然而,人们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见解。因为它的正确性仅在于揭示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性质。人们在探讨和把握某种对象的时候,总是要把它的本质和特征连在一起加以考虑的。只有看到它与同种事物的共同性,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来,即看到它的特殊性,才能算是了解了它的堂奥,至少是给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十拿九稳的逻辑起点。那末,文学艺术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呢?看来,“辞达而已”的解释是不行的,“诗赋欲丽”也不行,甚至连当今盛行的文学理论著作中的解释——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也显然不够了。形象说,只指出了文学表层的外部特征,没有回答文学深层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的区别,不仅在于它的形象性,更在于它的情感性。对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来说,情感不是内容的必要因素,其社会作用的发挥,也无需依赖情感的力量。对于文学来说,情感则是其内容的基本因子,而且必靠动人以情来发挥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含情感因素,不能打动人心,即使形象逼真,也不配称为文学。所以情感性正是文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课区别于文学欣赏课、艺术欣赏课的地方就在于两点:一是历史即过程。历史课将文学艺术史视为一个过程,所以要分析文学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概括其流变的过程,探究其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二是重历史内涵。要透过文学艺术的种种现象,分析其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史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知道多少文化常识,而在于文化流变传承中,体现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反映的是社会变  相似文献   

8.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培养各科合格专业教师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其图书馆的藏书以专业图书为主。但除专业图书以外,还有部分文学藏书,而且这类图书的借阅量相当大。这说明,文学图书不仅为中文专业的师生所喜爱,也是其他各系师生员工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不仅如此,文学艺术同时又  相似文献   

9.
文学社会学强调文学是一种社会的现象,文学价值的构成必须以人的审美和社会需要作为最重要的参照标准。文学价值应该社会化而且必须社会化,这是文学所无法回避,文学社会学要努力探讨的问题。文学价值社会化的成因应从两方面考查:其一,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价值,也即文学所揭示的现象应反映大众的审美理想,表现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质疑的来由文学艺术在人类社会上发生、发展,至少已有五十个世纪,因为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学要算大约产生于公元前三千年的埃及,苏美尔文学,而其它艺术如绘画、舞蹈、音乐、建筑比文学的产生还要早得多。文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了这样长久,而人们对于文艺本质的认识和掌握是否已算到家了呢?认识是对客观真理的无限接近。不但认识表现为过程,真理也表现为过程。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既有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又有人的意识、心理的复  相似文献   

11.
1 绪论 绪论部分是全书的一个总论,是对文学艺术的总体的认识。中心是回答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文学有什么特点。从总体上把握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整个课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文学对生活的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审美意象及其特征。审美意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情境。四大特征:虚实结合、情理结合、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社会功利性与审美愉悦性结合。 3)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特点。文学是用语言作为媒介构造审美意象,其特点为:意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思想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历史精神审美的形象建构,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不管自觉或不自觉,都必然反映着人类特定阶段对人的本质和生存状况的认识。因此,新世纪文学的伦理批评就本质而言,仍是一种关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价值的美学判断。由此,文学不仅要抒写生活,而且要植于善根,扬善美、惩丑恶,树“人气”正气。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时间跨度较大,从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内容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四个方面。学习中要注意了解这一时期文学、美术、音乐的不同流派及其产生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影响或价值,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注意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性,认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实。文学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歇尔《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个常读常新的经典文学形象。赚钱谋利求生存、追求爱情是她生活的主要事件,有成有败,非一言而能论尽。以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关系、自我大体上要实现本我的理论为依据,考察郝思嘉内在心理世界与外部言行的关系,得一别开生面之见:意识和潜意识即自我与本我的统一与否决定郝思嘉行动的正确与否,决定其自我的实现及其追求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5.
探讨文学的本质,其逻辑起点和思维形式非常重要,因为它规定着探索者的思维走向,影响着对文学本质特征的揭示。目前,一些文艺理论教材是运用两个演绎推理的形式揭示文学的本质的。 一、大前提 意识形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小前提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结论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 大前提 反映生活有抽象概括和形象具体两种方式。小前提 文学描写的是一些具体形象。结论 文学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比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说“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也认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其他的很多文学理论教材也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有极少数的教材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概论新编》(林焕平主编)就提出了“文艺的表现感情性”,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生活经验是文学家创作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规律。文学离开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现实主义,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因此,文学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一一个作家在作品里能否真实地反映生活,首先取决于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只有正确  相似文献   

18.
文艺社会学方法论是瞿秋白所有文艺观的根本方法论依据,是其文艺思想中最鲜明的特色和最关键要素之一.瞿秋白从一开始就关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侧重于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切入文艺问题,强调文艺是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社会存在所决定和制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与此同时他也辩证地认为文学艺术可以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进行社会生活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这一最本质精神的需要无论是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还是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都揭示了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生活教育的重大意义。《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部分 )》指出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语文教学较为重视教授学生知识 ,相对而言 ,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生活的品评能力则略显不足。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应把握“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是人学”的含…  相似文献   

20.
一、从文学形象的创造性到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人是万物之灵,而“文学是人学”,任何题材、体裁的作品,其实质都离不开写人,写人的情绪、感受、心理、性格等等。同时,也表明文学是由人创作,并由人来欣赏的。所以,系统的看,文学艺术的创造过程是一辩证统一体,创作过程与欣赏过程互为存在互为作用,联系这一对矛盾体的中介物正是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具有创造性。在文学作品之中,越是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形象,就越是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把握,不能用精确严密的数字判断去框定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