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判断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现象;(3)初步学会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通过摸球判断涂色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判断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现象;(3)初步学会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对于概率教学存在很多困惑。下面三个片段反映的是老师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教学片段一:公鸡也可能下蛋? 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使学生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那你们能不能分别举例说一说?比如,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抽牌、摸球、判断、涂色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白丰探索中树立学生自信,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  相似文献   

7.
李芹 《湖北教育》2005,(11):36-37
《可能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现象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 ̄99页。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初步的概率思想。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在自主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正确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准备课件、盒子及各色乒乓…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通过摸球、装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董月芹 《考试周刊》2012,(76):74-75
一、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初步体验某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初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②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较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⑧通过参与学习,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④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体会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进行描述,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情发生可能性的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3.理解“一定”  相似文献   

13.
可能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8—99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简单概率的计算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也有些事情是一定不会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确定事情,但是,有些事情是可能会发生的就是事情的可能性。同学们通过摸球、玩转盘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了初步认识,能直观地感悟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就是对事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用来直观描述。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简单概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例2.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对"可能性"的内容做了统筹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教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结果,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学会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年级(上册)教学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9~102页。教材介绍: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人教版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  相似文献   

18.
内容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够列出一些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  相似文献   

19.
"可能性"是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4页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且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8页~9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事件的发展进行预测,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数学思考方面: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情感与态度方面: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竞赛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