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首先,我要强调的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它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  相似文献   

2.
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它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是个好问题。固然五柳先生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所谓"不求甚解",是指不过分,不背离,倘若完全不解,那样子阅读的乐趣,也会少掉很多吧?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换句话说,如果有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那么,我们对于那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学校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类型 ,我们可以把这些“对话”关系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生本对话。指的是学生对教科书及其以外的以纸质材料印刷出版的辅读教材、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等的阅读理解。有人说 :“活人读死书 ,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 ,可以把人读死。”这话很形象地告诫我们 :读书不应该将书的内容纯粹看成是一种定格的文本 ,而应该将它们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 ;阅读它们时 ,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 ,灵活地、多角度…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人类所完成的一项最了不起的也是最困难的技巧——怎样阅读。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读老师指定的书。老师指定读《白鲸》,我不喜欢它,没有读,我以为我赢了。可实际上,我输了。后来,我还是读了它,而且每读一遍,我都发现一种新的乐趣。什么是名著呢?名著就是这样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名著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为什么你应该阅读名著,并且要学会欣赏它们?我提出三条充足的理由:第一,名著开阔你的眼界;第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它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遗失了生命中一份独特的美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好书。为了重拾这份美好,九江市长虹小学开展了有书共读活动,意在鼓励教师阅读,引导孩子阅读,用阅读喂养美好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骆艳青 《辅导员》2011,(27):27+30
当今孩子读书,却不知道读书是为何?要读何种书?读书有何法?种种迷茫让孩子们不能为了自己的读书理想去追寻,去努力……孩子们这种读书的盲目性更是让我们这些教育者心焦。那么,我们教师究竟要以何种姿态,引领我们的孩子,去打开阅读的大门,走进阅读的神圣殿堂呢?  相似文献   

9.
美从书中来     
形式美能“悦目”。而内容美能“赏心”。徒有金玉其外的书,不能算是美丽的书,唯有外表打动我们而内容更进一步打动我们的书,才会在阅读中带给我们眼睛与心灵的双重“美丽”感受。阅读本身是一趟奇特的旅行,读不同的书,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感受。在这些旅程中,总有几趟是特别美好的,让我们时不时再去“故地重游”。吸引我们“重游”的,是那些历经时间、阅历淘洗而越发闪现光芒的好书。因为它们当初给我们的“美丽”感受,是那么刻骨铭心、经久不灭。一些离开大学校园不久的“爱书人”,同样珍藏着这样美好的经历,同样对当初的“旅行”念念不忘。在此,特将他们心中属意的书推荐给你们,在与你们分享的同时,也让自己再次穿行于百花深处,重温当年的馨香。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共读"是整本书阅读中重要的一块,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我们需要优先选择考查学习的名著,还要兼顾趣味性和深刻性。我们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不同的书有必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我们需要划出每天、每周的阅读时间,量化阅读时间。我们也需要把学生的阅读成果用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当把这样问题都理清之后,"师生共读"的效果也就能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书该怎么读?该读什么书?“书”除了“有字之书”还有“无字之书”吗?那么,什么是“无字之书”?“有字之书”读什么?“无字之书”读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本期我们为你编选的《书虫完全手册》。相信你的所有疑问会在阅读中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品读     
<正>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以上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其著作《为什么读经典》中对经典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学子》2003,(12):53-55
作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我国古代化的优秀传统,以创造这个时代的新的优秀化。中国古代化典籍可说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的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我们以下开列的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化方方面面的基本书籍,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读。中国古典献在传统上分为子史经集四大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在化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些典籍在当时有巨大意义,比如宋应星《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又比如中国传统上是个农业国,农书较多,这也是中国化里极重要的部分;还有一些炼丹的书,求仙的书,这些都过时了。除了专门研究人员之外,我们读这些东西,第一是没有意义,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第二是读不懂。我们这个书目是面向读的一个书目。所谓面向读,有以下几层意义:首先,对当代读有用,尤其在人生观的树立与处世知识能力的增加方面;其次,当代读比较容易阅读。部分典籍也许字稍难,但对中国传统影响巨大,一些说法被长期采用,读比较熟悉,也显得并不太难;再次,通过对这些书的阅读,读对中国传统化能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魏娟 《中学生英语》2013,(12):102-102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母语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与人沟通交流的需求,因此我们就需要开启另外一门语言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英语在全世界的应用范围是最广泛的,显然,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英语的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的"听、说、写"三个方面的提高,它是理解文章和写作的重要途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这样的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多么重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读书方法论     
<正>"现在的教师不爱读书。"如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批判声音。关于教师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今天已无须作太多的强调和澄清。即使再麻木迟钝的人,可能也已经在潜意识里有了阅读的冲动。然而,在这个知识爆炸、价值多元、传播方式剧烈变革的时代,阅读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变得更"难"了。教师普遍有这样的困惑: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出版物和有限的时间,如何选择阅读的内容,是读经典还是读流行,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是读"有用"的书  相似文献   

17.
竹篮打水     
一位爷爷和他的孙子生活在一个山区庄园里。每天清晨,爷爷都在桌子边阅读书籍。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阅读那些书籍。有一天,孙子问:爷爷,我一直试图像你一样阅读这些好书,但我不能真正理解它们。花费这么多时间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8.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19.
生减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青少年可以有更多时间读课外书,也为智力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关键是怎样引导。我主张3条:第一,多读名著和经典的作品,它们是一个时代文明的结晶,高层次的东西。第二,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小学和初中可以多读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读一些美好的东西,给生命的底子打上精神的亮色;高中应更广泛,要引导学生读文史哲,包括自然科学的书、科普作品。传记作品,都应该读,不要限于文学。这些书会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很高的人生标尺。对青少年来说,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飞跃,我们可能会对他们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思想的张力     
经典是这样的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的时候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我们谈读书,谈经典,首先要追问的是,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以及怎么样读经典?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我加一条,经典——尤其是西方的人文经典,它向人展现出一种特别的思想的张力,展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