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宗自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和"北宗",南宗主"顿悟",北宗重"渐修"。受禅宗"南北宗"说影响,明代董其昌"以禅喻画",创立山水画"南北宗"说。然而古代诗歌领域的"以禅喻诗"还不充分,还没有明确的"南北宗"说。从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看,类似禅宗"南北宗"区别明显存在。自唐代李白、杜甫起,古代诗歌也可分两个系统:杜甫、以及后来学杜者近禅之"北宗";李白、以及后来学李者近禅之"南宗"。  相似文献   

2.
"顿渐之争"古已有之,而宗密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梳理。他总结了六种关于"顿渐"的不同观点,其中他对"顿悟顿修""顿悟渐修"以及"法无顿渐,顿渐在机"这三种观点比较赞赏。不过宗密最提倡的观点还是"顿悟渐修",这是因为"顿悟渐修"和宗密的其他思想组成一个理论系统。宗密的"顿悟渐修"思想具有卓越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争议。不过学界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对宗密思想本身的研究,而对于相关争议的研究则略显不足,因此对这些争议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宗密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历来研究李白的学者,或对李白功夫置之不论;或一带而过,不作深究。而常人之于李白功夫这一观念,往往是印象式获取,未免武断,或推至有唐一代剑术第二的位置;或以为其捆风,予以谤嗤。尚未有较为系统地剖解。本系列论文对有关李白功夫的材料进行全面梳理,旨在探求李白是功夫高手的可能性元素。这虽非李白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也可填补李白研究的一项空白;又或可完成大众对李白功夫印象式观念的纠偏。本篇是李白功夫系列论文的第一篇,通过对李白"两"位师父的探讨,以及其与两位师父事实上的关系,来分析其是功夫高手的可能性元素。  相似文献   

4.
禅宗分北宗和南宗,北宗主张"渐修",南宗主张"顿悟",揭开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渐修"与"顿悟"实际上都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反思禅宗"渐修"与"顿悟"的理论与实践,对全面认识人类的思维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铁杵磨成针”讲的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在学堂读书,颇感枯燥,决定逃学。路上,他遇见一位老奶奶在路边一块石头上磨铁杵,感到很好奇,就问老奶奶磨铁杵做什么用。老奶奶告诉他,她要把那根铁杵磨成缝衣服用的针。李白大为吃惊,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那位老奶奶信心十足地告诉他:“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铁杵会磨成针。”老奶奶的话启发了李白,于是李白放弃回家的念头,返回学堂,从此勤奋学习,终于成为“诗仙”。这个故事一直被成人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们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样领悟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修禅有渐修与顿悟之分,语文学习与此颇有几分神似。禅宗里的"渐修",就是渐次修正,逐一渐悟,从凡夫一直修正到成佛,这当中的过程就称之为渐修。如同读书求学,从小学、高中、大学、到博士学位,循序渐进,次第体悟,最后功德圆满,成就佛道,所谓"身是菩提树,  相似文献   

7.
李白交游"五陵豪"是在一系列投谒失败后另辟蹊径继续寻求进身之阶的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个问题,从"五陵豪"的特殊身份、李白当时所作的游侠诗及李白对"五陵豪"的真实态度中可以得到说明。李白交游"五陵豪"而终遭"北门厄",之后满怀悲愤离开了长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选录"进行故事描述式分析,建立一条由故事的引子、铺垫、开始、展开、搏斗与尾声构成的粗线条,它几乎与文本主体故事结构完全类似,从而形成一个粗略的故事。这个粗略的故事也能模糊地反映出作者所要阐述的宗教观念。由引可见"选录"是《白鲸》文本主体别具一格的略缩本。  相似文献   

9.
"诗仙"李白咋成了古惑仔丫山①吃软饭、打群架、混黑道、梦想在闹市砍人……这样的古惑仔形象能和"诗仙"李白画上等号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作文认为,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并且他专门著书《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曾这样评价李白: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李白一直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志向,虽两入长安,但最终被"赐金放还"。狂放与浪漫的天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李白爱酒成为一种必然。从李白写酒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张扬的个性,浪漫的情怀;感受到他的洒脱乐观,他的孤独寂寞……但细细品味,在李白的酒杯中总能品出满满的愁绪。"酒"与"愁"在他的千古名篇《将进酒》更是贯  相似文献   

11.
我和"书先生"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师让写一篇关于李白的作文。我正不知道该怎么写,《李白传》这位"书先生"像听到了我的烦恼似的,从书桌里跳了出来,跳到我面前,冲我说:"你好啊"。我们一起谈了起来,谈李白的诗、李白的朋友、李白的亲人……我们无所不谈,他把我拉进了知识的海洋,和我一同快乐地畅游。当我的眼前还浮现着李白的生平时,"书先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跳回了书桌里,笑着冲我做鬼脸。我既感激又惊奇地看着他,然后拿起笔,写出了  相似文献   

12.
"李白精神"这一新的命题,是对李白更全面的认识和更高度的提升。本文从积极进取、顽强不懈的追求精神,张扬个性理想的狂傲精神,蔑视权贵、抨击时弊、抗争现实的反叛精神,热切关心国势民生、投身报国的强烈爱国精神四个方面对"李白精神"给予解说,以对"李白精神"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闻兹 《教师博览》2011,(7):10-10
有人感慨地说起一道考题,要求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诗句的作者,考生写"唐李白",却不得分,因为标准答案是"李白"。难道此诗并非唐代李白所作,而是异代有同姓名人物李白所写?当然不是。莫非历史上有个姓唐名李白的人,那个答题误指了此公?似乎也不是。何以不给分?无非是因为标准答案只有两个字,答卷上却有三个字。我疑心这种试题由电脑改卷,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中的"龙"不仅与游仙联系密切,而且被用于比喻皇帝、宝剑、马等人或物,就连以"龙"命名的人名与地名也在李白诗歌中反复出现。龙文化不仅为李白诗歌提供了大量奇幻色彩的意象与典故,而且使得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含蓄,也更加形象生动,更起到了深化诗歌精神内涵、突出诗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17世纪无疑是小说观念突破的重要阶段。而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恰好可以勾勒出这一时期古代小说观念的变化。谢小娥故事在历史的流转中,改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了各取所需的改造,这种改造表现出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巨大变化。同时说明,在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中,小说并不与虚构构成对应关系,倒和"史真"(历史真实)联系密切,这就为谢小娥故事从文学流转到历史提供了机会。小说的慕史倾向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为那些文学向历史流转的古代作品提供了基础。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同时说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曲折性。  相似文献   

16.
<正>李白是一位伟大的天才诗人。他自信、狂傲、豪放、洒脱,有着一颗浪漫的心,对"月"有着狂热的喜爱,几乎无诗不"月"。在他笔下,"月"千姿百态,空灵飘逸,意蕴丰富,情思万种。它犹如李白的知心朋友,"与人万里长相随",唤起诗人不尽的诗兴和灵感。寻象观意,"月"是李白的情感寄托,是他的知心朋友,是他的理想抱负,象征着高洁的情操,见证着历史的盛衰。一、"月"是李白的情感寄托,倾听着他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7.
李白使诗歌变成"神曲",而杜甫使诗歌成为"人歌"。李白总是往一般化、抽象化上靠,而杜甫则总往具体化、形象化上靠。读李白的诗,使我们感受到人生宇宙之中的莫大寂寞,而读杜甫的诗,则使我们颇感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魏晋人物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表现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而这种对魏晋名士的积极态度不仅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李白饮酒题材和山水题材诗歌的发展,而且李白诗歌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高扬也和李白学习魏晋文人有关。此外,李白"清真"、"自然"的诗歌美学观念亦与魏晋玄学风气下的人物品评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一、课始“引趣” 占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李白研究会和江油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5李白文化高端论坛",集中外70人位李白研究专家和学者,论文和发言约40篇,探讨了李白文化文旅融合与创新发展及李白文化相关的学术问题,展现了近期李白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