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月光曲》一文,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激发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灵感?"学生自主研读文本,记录自己的想法(7分钟左右)。师:你认为文中描写的哪个情景能打动贝多芬的心?生: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  相似文献   

2.
师:《月光曲》是贝多芬在茅屋里弹的第二首曲子。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人和景有什么关系呢?请仔细读读第二节到第七节,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3.
1.多方引导,促进思考 《月光曲》一文着重叙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反映了他的创作感情逐步深化的历程。课文条理很清楚,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读一遍课文,很快就能把故事情节叙述出来。但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即他创作《月光曲》的直接缘由,课文没有具体的阐述。抓住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首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教师可以以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昕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而且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时,会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通用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的《月光曲》,讲的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文章意境深邃、感情含蓄、联想丰富、词句优美。下面就《月光曲》的备课,择要谈几点想法。一要理清课文脉络。我们在备课时很容易了解到,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这是课文叙述的一条线索。但课文还有另一条叙述的线索:贝多芬散步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的谈话。“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月光曲》  相似文献   

6.
《月光曲》一文中 ,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后 ,盲姑娘非常激动 ,问他是不是贝多芬先生。这时文中有一个句子 :“贝多芬没有回答” ,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其中“贝多芬没有回答”这个句子看似平常 ,但内涵丰富 ,一位老师抓住它设计了一个问题 :“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学生们认真思考后 ,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当学生说出一个答案后 ,教师都是微笑着点点头 ,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只是问还有没有其它想法。其他同学见状 ,热情陡涨 ,纷纷要求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下来 ,答案竟有七种之多 :①贝多芬…  相似文献   

7.
《月光曲》描绘了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优美传说,感情丰富而有变化。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本文,让学生了解这首钢琴曲的谱写过程。分辨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固然重要,然而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一曲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月光曲》这首曲子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和感情?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只有弄懂这些问题,学生才能了解音乐家的高  相似文献   

8.
师 :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 :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 :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 ,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 ,已夜深人静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 :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 :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 :走近茅屋)师 :他为什么不再散步 ,而走进茅屋呢?生 :因为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 :(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 :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9.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课,老师可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老师问:“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谁谱写的?”学生逐一答后,在屏幕上出现月光曲三个字及打出贝多芬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贝多芬,德国名作曲家。他从小随父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及作曲。自28岁起,贝多  相似文献   

10.
师: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师: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演出后,已夜深人静,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板书: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贝多芬走近茅屋。(板书:走近茅屋)师:他为什么不再散步,而走近茅屋呢?生:因为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板书:(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为什么就走进茅屋了?他当…  相似文献   

11.
《月光曲》与《C小调钢琴奏鸣曲》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是关于德国杰出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献给他初恋的女友朱丽叶,琪察尔迪的,作品反映了当他恋爱失败并患耳疾后痛苦失望的心情。《#C...  相似文献   

12.
一、文本解读《月光曲》是一篇老课文,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又一次被选进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科书之中,它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月光曲》讲述了音乐家贝多芬偶遇穷鞋匠兄妹并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黄桂林 《湖北教育》2003,(11):34-36
教学案例 阅读《月光曲》,一教师抓住《月光曲》这首曲子产生的背景、兄妹俩的想像与《月光曲》的关系,引导细读深究。 师:《月光曲》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兄妹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细细地从第2节读到第7节,从中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  相似文献   

15.
在观摩《月光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教学片段给我许多的启迪,感触颇多。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出示语段———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激动地说:“①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议这段话后,随即安排了引读的几节:盲姑娘激动地说———盲姑娘惊喜地说———盲姑娘赞美地说———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说———教学片段之二:第一课时即将结束,教师再次让学生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想,边听边写:“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综观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可谓动足了脑筋,调换叙述部分“说”的修饰状语,创设多种…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动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①贝多芬为什么会亲自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②贝多芬弹的《月光曲》是怎样美妙,竞使兄妹俩听得如痴如醉?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领悟中心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几段,  相似文献   

18.
月光水岸     
贝多芬有一首钢琴曲《月光》,记得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里提到过,我印象里的这首曲子在课文里叫《月光曲》,不知是不是同一首曲子。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当时就被迷住了,即便这曲子不叫《月光》,我的心一样会被那缓缓而起的优美和弦悄悄抚平,一种被浸润的感觉铺天盖地漫上心头,让我无法自已。曲  相似文献   

19.
夏熳 《湖北教育》2003,(3):58-58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名为《月光曲》。课文描写了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贝多芬为一位贫穷的盲姑娘和她的皮鞋匠哥哥演奏这首《月光曲》的故事。其实,该曲之所以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得维希·莱尔什塔勃(1799-1860)把该曲的第一章比作瑞士蔬森湖上的月光,才使这首奏呜曲获得了“月光曲”的别名。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标  相似文献   

20.
何捷 《教育文汇》2004,(1):39-40
教《月光曲》,教师一定会在描写皮鞋匠和妹妹一起倾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出现遐想的第9自然段的教学中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